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范文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1-12-13 11:31:39 影响了: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那么关于南京大屠杀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范文,欢迎参考查阅!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华侨张纯如,这一位因为自杀而死的年轻女子本身的悲剧性同这本书所描述的一样,令人深思。

   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从小就被灌输,日军在1937年到1938年大概6个星期一共虐杀了30余万中国老百姓和放下武器不久前还是老百姓的军人。很早之前,我们看到中学历史课本,写了这样力重千钧却又熟悉的四个字‘烧杀淫掠’。

   而这本书告诉了是怎样烧的,不只是烧房子,还是烧所有带不走的东西,还是烧人,是汽油不够把人烧的半死不活的烧人;杀人,各种杀人比赛,用能想到的一切最高的效率杀人,所有的日军都成为了真正从地狱爬出来的禽兽;淫辱,所有的战争恐怕只有女人才是最受苦的对象吧,不仅仅是贞洁,还有各种伦理、肉体上最大限度的折磨;掠夺,那个时候的日本不是现在富裕的日本,是从贫瘠的荒岛走出来的,一把脏米都不放过的强盗......这样具体的描述我已经不想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屈辱、气愤,一股悲情油然而生。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的战争是不死人的,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靖康之耻,蒙古灭宋,满人入关。拿最后一次清王朝的建立来说,屠城屡见不鲜,杀人盈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件事说出来都是充满血泪。只不过,他们所有的战争不如这个发生在七八十年前的时候记忆这般深刻,不是在有现代军队、热武器下高效率的杀人,没有这样大量、详实的材料证明那一段记忆。更为突出和丧心病狂的是日本人那种扭曲的心理,所表现出的那种以折磨、以死者生前所受到最大痛苦的虐杀,这是比德国纳粹邪恶百倍的军队、政府和民族。

   这件事本身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痛苦难以到达当时受害者痛苦的亿万分之一,然而这件事的思考确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遗忘等于第二次虐杀’,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记住呢?这是本文的所要说明的重点。

   这里从日本和中国两个方面来说,日本方面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禽兽的事来,日本现阶段为什么这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中国方面,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抗日战争缺乏客观、全面的介绍,我们国家现在所拥有的痛苦太多淡化了历史的屈辱,极不负责的影视剧作品对抗日战争的扭曲和粉饰。我将逐一描述这些观点。

   从日本方面来说,回答日军为何会做出这样禽兽的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从本书中总结出这样一些简短的答案,肯定是不完全的。

   从底层士兵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大屠杀的执行者,他们的心理因素是造成大屠杀最直接的因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所残留的最大遗留就是日本天皇,以及天皇所带来思想上的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这种上级对下级可以任意辱骂,学校的军事化管理,这种严苛的制度诞生大量的社会暴戾之气。当被欺辱、压榨的下层一下子被释放出来,日军最底层的士兵,都比中国最有知识、地位人高时,被一声太君所喊出来的扭曲心理是让人变成禽兽最根本力量源泉。

   从中高层的军事指挥官、政治家,乃至天皇、王室成员。他们在这场屠杀中不是直接的引导,但在屠杀发生后,他们也没有刻意的阻止,甚至是纵容。在六周的屠杀期后,前期和后期是不一样的,前期是仇恨、贪婪,后期更加残酷,是扭曲、变态。日本人所特有的一种虚伪在也表现淋漓尽致,事情发生想到不是阻止,而是掩盖,认为只要掩盖的合理,就还可以获得这种道德上的安全感,从而真实做出任何不合理、没有底线的事都是在这种心理优势下完成的。

   为什么日本现阶段这么难承认错误呢?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这个问题。第一,是二战后期,东京审判极为不彻底。不仅仅是应当负主要责任的天皇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因为在日本人的观念,天皇等同于上帝,这与封建时期的中国还不一样,皇帝一直是轮流做,他更像是一个管理者,有所谓‘山高皇帝远’一说,造反的基因和王朝的时期一样长。日本天皇,在神道教系统里,和基督教的上帝差不多,天皇没有受到惩罚,是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犯错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就是,好多战犯没有被处罚,还大量停留在新政府工作。甲级战犯岸信介1957任日本首相,1979年获得联合国和平奖,这种遗忘和无耻罄竹难书。甲级战犯都可以成为首相,那还有多少犯有战争罪的士兵、其它人士逃脱了审判和惩罚。

   从目前的日本社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狭隘容不得半点不同声音的国家。一旦出现要反省二战,正视历史的政治家或是学者,很有可能就会遭到右翼分子极端抱负。日本的黑社会组织黑龙会是世界三大黑帮之一,这几乎是唯一公开化,能深刻影响军界和政界的黑帮组织。这样,篡改教科书,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事情就很能理解了。

   说完日本,来说中国。在东方文明的脑海里,仇恨从来不奢望对方的认错。‘落后就要挨打’,他们的抵赖,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遗忘。这里我说这样几个原因,也是关于我对我们历史的反省。这个关于中国现状是这本1997年出版的书所缺少的,是我个人的思考。

   第一,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历史原因对抗日战争缺乏客观的描述,忽略掉了抗日战争打的最惨烈的淞沪会战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屠杀,过多的强调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描述失实。并且我们本身的历史教育就不够,缺乏对常识性问题的理解,大多数人的历史知识是来源于电视剧。这源于我们教育传递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历史的真实重于它所本身代表的意义,而我们大量的历史学家总爱强调某一转折点,大书特书它的背景、意义,而我个人以为历史他本身详实的记录,历史的真相高于一切。

   第二,大量的抗日剧对抗日战争的娱乐化、粉饰,这种编剧比日本右翼更加邪恶,错误的记忆比遗忘更加可悲。电影《鬼子来了》,电视剧桥段诸如用手榴弹炸飞机,手撕鬼子,把日军丑化成弱智、搞笑的小丑,武工队、八路军神化成天神。所有的包括谍战题材在内的影视剧,都只不过是换个场景谈恋爱罢了,战火纷飞,民族屈辱哪里及得上红粉佳人。太多喜剧化处理,淡化了历史的伤痛与真实,这是比遗忘和再次屠杀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我们的国家在抗战后,又爆发了三年内战。建国后,又有各种政治运动、自然灾害、不健康的经济建设,社会的不平均发展、法治的不健全、社会诸多不公正的事时有发生。也就是说苦难从来没有在我们身边离开,到了六七十年代,农村还有大量的人饿死。也就是说只有当人有了基本的幸福、安定后,才会去体会历史的厚重,痛苦与感悟,这应该是健康、公正的社会另一种体现。

   值得庆幸的是一切都在改变,1997年这本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西方世界们对于亚洲战争的了解开始变多。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到了21世纪第二个10年很明显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平民时代,中国最高领导人也在亲自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南京已经成为越来越深刻的民族记忆。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1937年12月,那是段黑暗的时期。而十二月十三日,更是一个令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心寒的日子。七十年前的那一天,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在南京大屠杀十几年后,一位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女青年张纯如,在见识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后,也发出如此的惊叹:

   “尽管我从小听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况够多的了,面对这些图片我还是毫无心理准备——刻板的黑白照片上,上面是斩落的人头、撕开的肚皮,以及赤裸裸的妇女。被强奸她们的日寇逼迫做出各种的色情姿态,她们的面孔被扭曲出极端痛苦与羞耻的表情。”而更让张纯如不解的是当年让世人感到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时过六十年后,在美国在欧洲在文明世界竟被人遗忘了,没有一本英文著作讨论南京大屠杀,许多历史资料封存在档案馆的灰尘里。

   在美国许多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而对纳粹屠杀犹太人则家喻户晓。甚至许多华人的后代也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本有不少官员学者竟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他们说:“那些照片、视频都是伪造的,事件也是中国政府伪造的。”许多日本老百姓也怀疑,他们的先辈做过这样的事吗?这是集体性的失忆和选择性忘记。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她选择正视这段历史,而真实的历史总是那么残酷,张纯如最后也不堪精神压力而自杀。

   1998年,在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的采访时,张纯如女士这样表述她写作《南京大屠杀》的动机: “我写此书,是因为出离于愤怒,”她说,“我并不关心能否从中获得分毫之利。让世界知道南京在1937年所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至为重要。” 张纯如女士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让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可以了解到这段黑暗的历史。1997年7月,她前往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用将近三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张纯如女士在成书后,无法承受其创作时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与悲痛所带来的压力,她在书中写道:“不仅人的生命很虚弱,人类生活经历本身也不堪一击。” 她看透了人性穷凶极恶的一面,她的眼里满是阴霾与疮痍。由此她患上了忧郁症,最终选择在36岁芳华自杀。

   张纯如女士虽然已经离去了,但是她却让我们避免了“二次屠杀”。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没有她,世界将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张纯如女士忍受着绝望写下这本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让世界人民知道这件事,更是希望中国人民能够以此为戒。落后就要挨打,拳头硬才是硬道理。就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吾辈青年现如今虽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但我们国家离实现伟大的复兴之路还仍有较大差距,国际上某些国家对我国仍就虎视眈眈,吾辈仍需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的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方能不负先辈亡魂。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本来放在一起读的还有《拉贝日记》和《东史郎日记》但是这样的内容实在令人很低沉,还是隔断时间再看吧。自我调节一下吧。

   作者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一是听取了当年亲历事件的日本人的证言;二是记录作为大屠杀受害者和幸存者的中国人的回忆;三是挖掘出当时置身“国际安全区”的外国人的记录。张纯如首次发现的《拉贝日记》,已成为记述“南京大屠杀”的著名历史档案。

   纯如走了,但她发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与《南京暴行》一道,成为向世界人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在1997年以英文写成《南京大屠杀》,2005年,在她去世后半年中文版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终于出版,这是一个“对纯如在天之灵的安慰”。

   纯如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