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3篇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3篇

发布时间:2022-04-11 16:08:30 影响了:

《1984》是一本长篇小说,大家终于花时间品读后,一定都有不少的读后感吧!那么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3篇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1

  杰出自不必说,且容我苛求一发不甚完美。

  作者对可能出现的极权社会的刻画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这样灰色压抑荒谬而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确有可能出现,而年轻无知如我尚且没有系统的知识和思想能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案可以破除如此牢固严密的封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倘若不幸降生在英社统治时期,我完全看不到出路(靠考试跻身内党党员可能性较大,但可怕的地方在于还尚未有能力发展独立思想时就必定会暴露自己的crimethink。当然,有模糊的信念觉得如此密不透风的监控不太可能),二则即使看到这类组织抬头,也不知道如何组织反抗。

  然而我希望出自奥勃朗等人的“那本书”并未奥威尔全部的政治理论和预言,因为它相当不成体系,除了事实和提出基本政治理论之外缺少系统逻辑的证明。正如书中温斯顿所感:这本书所说的任何事不是他所不知道的,但缺独独不解释“为什么”。到底为什么?为何权力本身成为英社贵族追求的唯一目标?总的来说,“那本书”中缺少对其提出的政治理论的充足辩解,以至于只能被参考而不能作为根本。因此我相信“那本书”的用处正是吸引如温斯顿一般看出英社的虚伪却不知其意图的人,所以也没有必要对他们未能想通的层次展开讨论,避免反倒启发他们的思想。

  在英社体系下的社会非必需的生产力为了维持三层(内党、外党、无产者)社会结构,被全部导向至军工业,于是大洋国贵族所有的物质享受势必也不如真实社会中的中上阶级。贵族并非世袭,定义贵族的是党。可以想见只有极高权力的党内高层拥有与其权力相匹配的物质享受和欲望满足,而其他众多手握强权的人的物质享受其实是不够充足的。我认为这样的系统不能够提供足够牢固的思想警察系统或仁爱部中高层组织,来达到其巩固统治所必须的几乎必须是完美无缺的高工作量。这样的系统必定会出错,而错误就是一个洞。我对这套社会体系所提出的质疑主要来源于相信人原始天性(性、安全、爱与被爱、权力、好奇等非常原始的欲望,而不是衍生而来的更复杂更细致的财富追求等等)在行为中所占的极高比重,以及尝试泯灭(转移比1984中最终倡导的泯灭要容易得多,参考红卫兵)这种天性所需要的极大工作量。而1984中通过战争来消耗不必要的生产力来维持三级社会阶层导致绝大部分中上层掌权者(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必要元素)权力和欲望满足的不匹配。他们身居要职却仍然必须被改造(虽然1984中没有指明,但我认为是书中逻辑必然导致的结果),这就带来了矛盾:社会结构导致大量中高层党员需要通过思想改造而不是默许其特权及腐败或世袭的方式来维持统治秩序,而又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去改造这些人。这是我相信1984中极权社会无法维系的根本。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2

  《1984》是本特别有名的一本小说,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这也是本让人感到恐惧的小说,其中描写的极权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简直令人发指,电屏无时无刻不监视 着人的行为和思想,繁衍只是为了为党培养出忠诚的下一代,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相互揭发并以此为荣,历史不断被改写成符合国家统治需要的样子,思想罪、表情 罪……各种罪名层出不穷,为了活下去,人的天性被高度压抑着。主人公温斯顿和茱莉亚作为潜藏的所谓“异端分子”,在被思想警察发现后,经过拷打、审问等肉 体精神双重的摧残,也终于放弃了对彼此的爱,失去了内心的坚持,成为无数蒙昧而愚忠于“老大哥”的人之一。

  大洋国的党员们一旦对作为全民精神支柱的“老大哥”产生一丁点的怀疑,就会被蒸发或是被改造,脑子里只能有这样的信念: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 量。而对于下层的群众,最高统治者则采取愚蠢民大洋国的党员们一旦对作为全民精神支柱的“老大哥”产生一丁点的怀疑,就会被蒸发或是被改造,脑子里只能有这 样的信念: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 量。而对于下层的群众,最高统治者则采取愚蠢民众政策,让他们满足于低水平的物质保障和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从而无害于自己的统治。

  这本书出版于1949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读着这本书不能不想到十几年后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贫困、浮夸 风、思想高压、文化破坏、政治迫害……和奥威尔描绘的情景何其相似,它具有惊人的预言性。但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的残酷性体现地更加淋漓尽致,奥布兰清楚地知 道:在历史上,异教徒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他们真正的信念。自然,所有的光荣都归于受害者,所有耻辱都归于把他们烧死的人。因此,他绝不会简单 地杀掉与己政见不合的人,给予他们成为烈士的机会,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彻底地灌输到他们脑中去。并且,他们最后不是在外力的胁迫下被迫承认党的思想,而是全 新全意地信奉它,自发地摧毁掉自己作为独立的人的尊严,可谓洗 脑不见血。

  还有其他方面不一一说了,像真理部、和平部、富足部、仁爱部各自的功能和名称形成的讽刺效果,通过消灭旧语言来限制人们的思想,都有深刻的寓意。因为对政 治不是特别感兴趣,看完书的第一感受是不管什么何时何地,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它们,每个人才得以成为一个人,而 不是什么机器或者傀儡,整个社会也才得以避免成为一潭死水。

  2022年最新《1984》读后感900字3

  看完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不禁后背发凉。这本写于1948年的反乌托邦小说如此深刻地批判了极权主义,并那样热切地呼唤了自由。就像《纽约时报》所说的,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宇宙间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时,天地就崩塌了。”当我看到温斯顿和茱莉亚在查林顿小屋里被捕时,脑海中闪现出索尔仁尼琴的这句话。在《1984》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极权社会,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屏”控制人们的行为,整个社会就像一座监狱。大洋国的温斯顿原本具有独立思想,却不幸被“思想警察”奥布兰抓获,接受了残酷的洗 脑,并最终相信了二加二等于五,臣服于独裁x者老大哥。果然如温斯顿自己所言“思想罪并不导致死亡,思想罪就是死亡。”坚持着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必死无疑,放弃了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人生来具有追逐自由的本性。“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诬陷入狱的安迪用十九年的时间挖了个地道,成功越狱。安迪所向往的自由,更多的是身体上的自由,而《1984》中温斯顿所向往的自由,则是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自由。在大洋国,不仅有“电屏”监控人们的身体,更有“双重思想”占领人们的思想。“双重思想”即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同时拥有两种相反的信念,并且两种都接受。在书中,大洋国明明在和欧亚国打仗,突然前线传来消息说大洋国是在和东亚国打仗,于是所有人马上调转矛头开始攻击东亚国——一样的语气,一样的神态,没有丝毫的疑问。所有宣传和欧亚国打仗的文献都落伍了,一切都得以闪电般的速度换掉。人们坚信,大洋国从头到尾都在和东亚国打仗。所有人都别有用心地编织着谎言,却又真心实意地相信着谎言。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谎言包装下的谎言,记忆扭曲下的记忆。

  耐人寻味的是,人们被关在社会大监狱里竟从未想过越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吗?非也。事实上,越是聪明绝顶的人往往越是头脑平庸。“思想警察”奥布兰就是如此。他清楚地知道社会在倒退,谎言充满世界,却甘愿做体制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同时又受着老大哥的监视。这时的他,不是汉娜·阿伦特笔下“平庸之恶”的代表,而是清醒的恶人。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他为何不要?或许,弗洛姆能告诉我们答案。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中分析了纳粹之所以能统治德国的原因。在他看来,逃避自由者既有施虐欲也有受虐欲。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控制一切,破坏一切,另一方面又潜意识里把社会的常规信念内化成他们自身的经验,以此避免自由思考,摆脱焦虑。奥布兰或许就是这样,他所理解的自由不仅是对自己的统治,还有对别人的支配。然而,这种绝对的自由既是对自由精神的异化,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他又把极权社会所宣扬的“真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把自己镶嵌在这个病态的体制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他受制于环境,又依靠着环境,甚至享受着环境。他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一样,呆在牢里50年后反而不愿出狱。因为一旦出狱,就会发现“自由”的可怖之处:拥有了自由,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牢里的地位,无依无靠,有的只是孤零零的头脑和心灵。对自由的恐惧,最终使他自杀。

  牢笼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你能因为笼中的鸟儿可以唱可以跳就说它拥有自由吗?显然不能。充满控制欲的自由是极端的自由。因为白纸面积有限,若纸上的每个圆都无限膨胀,势必会相交,不受干扰的自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罗兰夫人临刑前的话“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说的就是这种伪自由。充满奴性的自由是犬儒的自由。正如《1984》中老大哥所鼓吹的“自由即奴役”,若每个人都顺从地接受监视和放弃思考,人类不就成了哈维尔笔下“生物蔬菜水平上的存在”吗?

  “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见面。”这是奥布兰对温斯顿的承诺。在全书的结尾,奥布兰终于实现了这一承诺。温斯顿在他的改造下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牢笼自由者”,享受着井底的自由之光,心中充满感激。《1984》的悲剧值得所有人深思。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