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_人文精神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
 

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_人文精神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6:46 影响了:

  多年来,音乐欣赏课程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所体现的大多是就音乐论音乐,从时代背景、曲式分析、旋律主题等方面进行欣赏。这种做法强调了专业性,却忽略了“音乐欣赏”本身的综合性。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将“培养人文精神”、“强调审美体验”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将音乐欣赏改成音乐鉴赏,一字之差,却寓意着“革命性”的变化,在开展音乐知识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把道德修养、美学修养、文化修养渗透其中,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一、培养音乐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也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提倡以人为本,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它宣扬人性、人权,鼓吹个性解放、理性知识。如果说,人文精神是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那么,音乐人文精神就是以音乐张扬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西方音乐注重冲突、逻辑,因此,西方音乐犹如西方绘画的几何式构图思维,强调一个严格的整体调性布局,注重音乐的统一结构力作用,因而有着强烈的主题对比与统一的力度张扬和辩证思维的音乐人文心理特征。中国传统音乐犹如水墨画的长卷构图,自由而松散,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整体布局,但却错落有致,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音乐速度与节奏的疏密变换体现其对音乐的合理组织,由此形成一种象征生命运动的主体文化心理的线性旋律结构范式。它强调自我体验和自我领悟,意在“适情”。这其中的音乐人文精神用“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音乐艺术是一门感情的艺术,鉴赏音乐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的过程,就是鉴赏者的心灵与音乐作品产生撞击和共鸣的过程,是人文信息交流的过程。为了领悟到音乐的真谛,就必须使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常识。例如:听一场交响音乐会,从衣着到入场,从欣赏到鼓掌,都是十分讲究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欣赏礼仪。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中有一首著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亚》,1743年在伦敦演出时,英国国王亲临剧场。当唱到《哈利路亚》时,因歌曲的激昂情绪感人肺腑,英王激动地突然起立,全场听众亦随之站起欣赏这段音乐,其寓意就是:如此圣洁的音乐只能是站着欣赏。直到今天,在国外某些地方仍然保留着听众起立欣赏《哈利路亚》的传统。交响音乐的欣赏礼仪,更加体现了人类的文明与人文精神,把这种包含了浓郁人文精神的欣赏礼仪渗透到“音乐鉴赏”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发挥想象,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二、全方位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
  
  新的音乐鉴赏教材,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把握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对美妙音乐的渴望心理和循序渐进的欣赏习惯,分上下两册3个板块5个单元23个人文情景主题,全方位地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一)第一板块: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一板块包括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和第二单元(音乐的美),共有6个人文情景主题,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逐步进入欣赏音乐的三阶段的前两个阶段:美感阶段、表达阶段。
  美感阶段:指无意识地沉浸在音响之中,任随音乐的感染力把人带到一个舒适而愉悦的心情中。
  从高中学生的音乐发展心理特征来分析,这个阶段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强,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情感情绪体验强烈,音乐感知能力正在逐年提高。音乐作为一种听的艺术,具有特殊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不确定性。要上好音乐鉴赏课,要从“美感阶段”入手,营造一种音乐美的氛围,引导学生步入音乐圣殿。
  表达阶段:指不同的时刻,能体验音乐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一种情绪或别的情绪。如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与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应该是全方位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体验“标题音乐”――能够按照标题的指示来欣赏和理解音乐,到体验“无标题音乐”――自己去心领神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第二单元分别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角度,详细地阐释音乐的优美和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引导学生在倾听音乐时获得各种美的深层次情感体验。
  (二)第二板块:感受音乐的文化特征。第二板块包括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和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共有10个人文情景主题。让学生进入欣赏音乐的纯音乐阶段,指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这就需要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东西,对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音乐与时代、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品评”,才能“批评”,才能真正感受音乐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载体的各种特征,真正体验到音乐作为一类艺术既区别于好听的音响、又区别于演奏(唱)技巧的人文本质。
  第三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我国古代、近现代、当代音乐的风格和韵味,体验作为现代西方文明发源地的欧洲,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的音乐的风格韵律和发展历史。
  (三)第三板块:体验音乐的博大精深。第三板块主要是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共有7个人文情景主题。这个板块还是跟第二板块一样,让学生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个阶段――纯音乐阶段,但是侧重点放在对音乐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除了我们熟悉的器乐之外,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相互交融,衍生了许多奇葩。音乐与诗歌交融,就产生了声乐;音乐和戏剧结合,就产生了歌剧;音乐渗透到舞剧,就成了舞剧的灵魂;音乐和中国传统的文学、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融合,就成了戏曲艺术;音乐和说唱联姻,就诞生了曲艺(说唱)音乐;音乐为影视而创作,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在不同民族的市民阶层身上,就产生了不同韵味的通俗(流行)音乐……如此种种,无不展现出音乐艺术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三、“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以声音物质媒介诉诸于听觉的艺术样式。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坚持“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实施体验式教学,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鉴赏教学的全过程。
  而“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所以,整个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的过程,而不是向其强行灌输音乐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是乐意体验和感知音乐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旁的引导者。
  对音乐鉴赏课来讲,学生教学以聆听为主,同时进行音乐资料的搜集和交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保证一定的互动时间,提供必要的互动条件;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等形式表达音乐鉴赏的心得和体验。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