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蹒跚反义词 千里蹒跚索真词
 

蹒跚反义词 千里蹒跚索真词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3:25 影响了:

  [摘要]孙默活跃于清初词坛,以刊刻词集闻名,存诗虽少,但仍可见其文学修养之深。孙默居扬州时汇编刊刻了以广陵词人群为主体而兼及其外围的清初名家词之合集――《国朝名家诗馀》,他调动大批词家选录、圈点、评论作品,对词的创作与词学理论进行探讨,每集均有名家关乎文坛风气之序论,对清词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朝名家诗馀》因此而成为清代第一部大型词集。
  [关键词]孙默;清词;《国朝名家诗馀》;广陵词人群;红桥唱和
  [中图分类号]I2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61-03
  
  清词是继宋词后的另一词学高峰,而清初词坛之繁茂景象,尤其为词学研究者所关注。孙默身处这一时代,与王士祯、尤侗、彭孙�等人频繁交游,相继唱和。他以一介布衣周旋于清初词坛诸大家之间,正如王士祯所说,他以“一穷老布衣,而名闻天下”。孙默采辑汇刻的留松阁版《国朝名家诗馀》对清初词风的转变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迄今所知清代最早的一部规模宏大的词总集。这部词集可以看作是以广陵词派为主体而兼及其外围的清初名家词之合集,是广陵词派成就的总结。但现有研究对孙默少有关注,这与他在清初词坛之作用不相符合。
  
  一、孙默生平及创作
  孙默(1613~1678),字无言,又字桴庵,号黄岳山人,安徽休宁籍。明亡后,流寓扬州十多年。王士祯所谓“白岳黄山两遗民”者,孙默为其一。
  汪懋麟在《孙处士墓志铭》中对孙默其人其事有较详细的描述:
  
  处士去休宁而来游于扬也……见通人大儒,即折节愿交,而于寒人畸士工文能诗或书画方伎有一长,必委曲称说,令其名著而伎售于时也,然后快……又尝集诸名家词。期足百人为一选,俱未果。其属余序而先板行于世者,止十六家词。死之日,犹启敝笥,理四方友朋书疏,授其子,其重交好文固如是。
  
  孙默长期居于扬州,喜交游,好吟咏,重文辞。在扬州期间,他结交了当时最有成就的词人,与他密切往来的词人有王士祯、陈维崧、孙枝蔚、彭孙�等人。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称:“余在广陵五年,多布衣交。”而孙默正是与王士祯相交的布衣诗人之一。和孙默同时与王渔洋相交游者还有前辈耆宿如邵潜、林古度,另有与渔洋年辈相仿之陈维崧、孙枝蔚等,他们成为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的主要应和者。
  孙默于康熙十七年(1678)辞世,《国朝名家诗馀》这一词集的搜集和刊刻即因此中止。
  孙默虽然以刊刻词集闻名,但是他本人并没有词别集刊行,词作鲜有留存。今存《梅村词》(留松阁刻本)卷首有孙默计划收入《国朝名家诗馀》的56位词人名单,其中列有孙默的名字。由此可见,孙默在当时创作有大量词作,但《全清词•顺康卷》却对孙默未予收录。现从词集辑佚几首,以观无言为词之特点。
  《暮秋送吴尔世游庐山时同吴连叔胡山眉》(选自顾有孝辑的《骊珠集》) 曰:
  
  大江秋尽好乘槎,知尔游心隔岁华。
  见说五峰多隐逸,为随二子问烟霞。
  天空漠漠余鸿雁,落日萧萧遍荻花。
  自笑无缘依杖履,徒劳幽梦到山家。
  
  首联描绘了一副大好景象,秋末的江水初平,正是乘舟悠游的好时节,表现出作者欲有所作为的希冀。但是雄心却因岁月的阻隔无法施展。“烟霞”即“山水胜景”又或“红尘俗世”。“见说”此间五峰深处乃圣贤住所,为了一解心头疑惑,本已平复的心境又点燃了探游的兴致。“鸿雁”正南飞,“雁归人未归”游子内心的悲切和孤伤表露无遗。又是“荻花”遍地时,无处不给人以凄凉孤寂之感,引来诗人无限惆怅。“自笑”、“徒劳”二词更是增添了诗歌瑟瑟之感,将内心的无奈发挥到了极致。全诗饱含不舍与孤独却又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词人目之所见、体之所感流于笔端,充分地表现出了作者对愿望不能达成的无奈与惋惜,表现的是一种有所追求而又不可得的怅惋。孙默诗的风格,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种隐士的风度。
   另有一首《将归黄山留别诸同学》:
  
  伯皋应下谢朝春,回首淮南遍夕烽。
  客到空城余蔓草,身随孤剑冷芙蓉。
  秋深始买江边棹,古寺还听天外钟。
  黄海只愁迷旧路,仙人丹灶白云封。
  
  此诗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孙默有欲归黄山之举,曾广邀众友“送归黄山诗”,一时集四方友人之作“几盈数千首”。诗歌描写诗人面对乱后淮南的萧索景象,苦于求索无门,想借为仙之路来摆脱现实的束缚。“夕烽”、“空城”皆是战争的产物,“孤”、“冷”二字更是增添了这种肃杀的氛围。诗人兴会所至,往往借写他物来表达个人感情。他的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极尽精炼概括之能事。
  汪懋麟《孙处士墓志铭》中也提及孙默的欲归黄山之举:“而黄山去扬州非有千万里之遥也,竟谋归未得……以穷老死。”由此可知孙默的黄山之行终未如愿。好友孙枝蔚曾作《送孙无言归黄山序》,文中历数诸子劝其黄山之行的原因,认为“此数说者皆不过欣羡臆度之词……予之交无言也久,爱无言也尤深”。因此以古人之事迹劝诫无言:“能慎交游、少作诗,则虽不归黄山可也。”文中设身处地为好友着想,详细分析归黄山之举的可行性,劝其三思而后行,由此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当时,孙默因为刊刻《国朝名家诗馀》,周围汇聚了众多有影响力的著名词人,仅词集收录与拟收录的就有56家。而参与校点者更是当时词坛之精英,《国朝名家诗馀》中已收入的十七家词中参与校点的人有王士祯、王士禄、杜浚、尤侗、纪映钟、陈维崧、陈玉基、邓汉仪、乔莱、汪懋麟、宗元鼎、严沆、丁澎、邹祗谟、曹尔堪、彭孙�等。《国朝名家诗馀》合刻十五家词为一集,每集前均学者大儒关乎文坛风气之序论,在序论中多探讨词的创作与词学理论,这有助于词创作规范的形成。孙默以他的影响力,把大批的词家调动起来,为词集作评,掀起了词集整理的风潮。
  
  三、词集的整理
  孙默为了刊刻《国朝名家诗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邓汉仪《十六家词序》对此是这样描述的:
  
  黄山孙子无言以穷巷布衣,留心雅事,每有佳制,务极搜罗,如饥渴之于饮食,甚至舟车裹粮糗,不惮冒犯霜露,跋涉山川以求之。故此十六家之词,皆其浮家泛宅,殚力疲思而后得之者。予久憩维扬之萧楼,无言时相过从,每出同人词稿,互相商略。一语之妙,必共嗟称;一字之讹,必相较订。
  
  孙默为清初词学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经他组织刊刻的《国朝名家诗馀》涵盖了清初众多名家作品,先后刊刻四次,共录入十七家词,总计40卷。《国朝名家诗馀》又名“十六家词”。康熙三年(1664)先刻邹祗谟、彭孙�、王士祯三家,杜�作序。康熙六年(1667)续刻曹尔堪、王士禄、尤侗三家,孙金砺作序。康熙七年(1668)又刻陈世祥、陈维崧、董以宁、董俞四家,汪懋麟作序。康熙十六年(1677)又增刻吴伟业、梁清标、龚鼎孳、宋琬、黄永、陆求可六家,邓汉仪作序。以上共刻词集十六家称为“十六家词”。因又有程康庄《衍愚词》一卷,所以《国朝名家诗馀》实际所收国朝词十七家,《十五家词》实为入编《四库全书》时于“十六家词”删掉了龚鼎孳的《香严词》。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三○•词曲类》中对《十五家词》(即《国朝名家诗馀》)的有关情况做了如下记载:
  
  盖其初刻在康熙甲辰,为邹祗谟、彭孙�、王士祯三家,即《居易录》所云。至丁未,续以曹尔堪、王士禄、尤侗三家,是为六家。戊申又续以陈世祥、陈维崧、董以宁、董俞四家。十五家之本,定于丁巳,邓汉仪为之序。凡阅十四年,始汇成之。虽标榜声气,尚沿明末积习。而一时倚声佳制,实略备于此,存之可以见国初诸人文采风流之盛。
  
  这段记载对《国朝名家诗馀》的刊刻时间及其包涵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存之可以见国初诸人文采风流之盛”等语句充分肯定了《国朝名家诗馀》的价值。
  孙默的词集刊刻在当时即引起了词坛各名家的重视,有着广泛的影响,众多名士相与约稿、寄稿。曹尔堪序尤侗的《百末词》有云:“余以放废余生,停骖吴市,恢庵握手劳苦如平生。各有近词一帖,拟授无言校梓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汪士�致张潮书谓:“孙无老虽不大著名,附入遗民,亦可无愧。今日扬州求一孙无言以通南北声气,不可得矣。弟处有稿,倘能存得数篇,刻资弟即应上。先生有心人,乞代图之。”张潮复书谓:“孙无老尊处既然有稿,不妨寄来,弟转嘱之,可也。”由此可知,孙默刊刻词集在当时已经是炙手可热了。
  邓汉仪在为《国朝名家诗馀》作序时引用了孙默的话:“无言曰:吾方以鸣,始也十六家倡之于前,自此而数十家而百家,兹不其先声也与。”孙默刊刻《国朝名家诗馀》,最终目标是想要刊刻出一个多达百人的集子,惜未能如愿。今存《梅村词》(留松阁刻本)卷首有孙默计划刊入《国朝名家诗余》的56位词人名单。严迪昌先生的《清词史》是这样叙述的:“考之于扬州地方文献,这名单既有不少广陵一郡包括通(州)如(皋)之隅的词人,也有浙皖诸名家。”
  这份名单除去留松阁《国朝名家诗馀》中已刻集17人外,尚有冒襄(辟疆)、孙默(无言)、吴嘉纪(野人)、汪楫(舟次)、张度(仲方)、邓汉仪(孝威)、孙金砺(介夫)、孙枝蔚(豹人)、程邃(穆倩)、杜�(茶村)、张潮(山来)等,共56家,几乎将清初知名词人、尤其是东南地区的知名词人悉数囊括。
  
  四、《国朝名家诗馀》与广陵词人群之关系
  孙默的《国朝名家诗馀》中收入的作家多为广陵词人群体的成员,因而《国朝名家诗馀》历来被称作广陵词人群的自我作品总集。
  所谓“广陵词人群体”主要是指王士祯于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四年(1660~1665)担任扬州推官期间,参加过由他在任期内组织的重大词学活动的一大批扬州籍和非扬州籍的词人。他们正是因为受到王渔洋等人的邀请或吸引,来扬州参加了这些活动而获得“广陵词人群体”的身份。当然孙默也是其成员之一。
  前已述及,孙默到达扬州的时间是顺治八年(1651),在他到达扬州后的十几年之内,广陵词坛有文献记载的酬唱活动就有十次之多。参加这些酬唱活动的人主要有:王士祯、彭孙�、尤侗、黄云、陈维崧、程康庄、董以宁、孙默等,后刻有《红桥唱和集》。
  孙默自己的诗词中也提到过红桥唱和。《国朝名家诗馀》曹尔堪《南溪词》中有孙默的一首《蝶恋花•送顾庵次原韵》:
  
  携手湖头春已暮。约过平山,又被秋霖误。满地尘劳凄客露。萧萧一剑天涯去。
  野馆浓花前日聚。笑指红桥,画舫依烟树。后夜相思荒草路。声声愁听征鸿度。
  
  红桥唱和是广陵词人群的重要酬唱活动,在当时形成一时之盛况,相和者达百人;《倚声初集》的编辑及《国朝名家诗馀》的刊刻是广陵词人群具体词学创作的实践与词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这两项词学活动是广陵词人群对清词发展的重要贡献。《国朝名家诗馀》为最早的清代词集,是广陵词人群对清初词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词集选刊。它历时十四载,四刻而成,总数40卷。其中收录的十七家词人中,王渔洋、王士禄、董以宁、陈维崧、陈世祥、邹祗谟、彭孙�、黄永、尤侗等皆为广陵词人群体的中坚人物,另外,分别为此书的一、二、三、四刻作序的杜�、孙金砺、汪懋麟、邓汉仪也属广陵词坛的重要成员。由此可见,《国朝名家诗馀》实际上是以广陵词人群为主体而兼及其外围的清初名家词之合集。
  孙默以一己之力,搜集刊刻堪称清代第一部大型当代词总集的《国朝名家诗馀》。而《国朝名家诗馀》中搜集的各家诗集表现出来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可说是微缩版的清初词坛景象。正是因为有了孙默主持推行的这一次词集编刊活动,才使我们能管窥清顺康三朝词学的兴盛状况。
  
  [参考文献]
  [1]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A].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241册) [C].济南:齐鲁书社,1996.
  [2]徐世昌.晚晴�诗汇(卷39)[M].北京:中国书店,1988.12.
  [3]孙枝蔚.送无言归黄山序[A].溉堂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033.
  [4]纪昀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三○•词曲类[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张潮.寄复汪栗亭[A].尺牍偶存(卷4)[M].清乾隆四十五年重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6]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80,82,8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