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三力合一【“三力”合一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石】
 

三力合一【“三力”合一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9:06 影响了:

  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教研机构的牵动以及基层学校的主动即“三动”协同是推进区域性基础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执行力、学生的发展力即“三力”合一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石。本文就“三力”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谈几点思考。
  
  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前提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航人”,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特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校长具有一些独特的领导力。
  一是自主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能力。校长的规划能力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准确定位和发展层次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在发挥本校优势或针对自身不足,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模式的过程。为科学有序地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制定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必然成为校长的首要任务,是自主规划还是专家“戴帽”?笔者认为,学校特色发展是一种内生性的发展过程,专家的诊断和指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只有衍生于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校长办学思想的有机整合,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校长要成为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的思想者,要引领全校师生,在专家的引领下独立自主地综合分析影响学校的发展因素、深度思考学校的特色定位,并以此对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要组织全校师生共同编制“传承学校优秀文化、立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发展规划,使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真正成为师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指南。
  例如,厦门市思明区松柏小学的特色发展规划源自于校长对快乐教育的深度分析、潜心研究,学校通过组织教师梳理多年的办学经验、分析社会发展需求和整合学校特色项目,明确提出“快乐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以此确定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目标和实施策略。目前,“快乐发展”办学特色发展规划书已成为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是课程实施特色化的能力。校长课程实施特色化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校特色发展推进的深度和广度。在学校由初级的特色项目或中级的学校特色向高级的特色学校推进的过程中,一个亟待突破的核心问题是,特色的办学理念如何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得到落实?学校特色文化如何成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笔者认为,课程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支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特色办学理念只有转化为课程实施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可见,课程实施是否特色化成为特色学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校长是课程实施特色化的引领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行动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设计等课程管理制度进行特色化的重建,建立课程实施特色化的运行机制。
  例如,“养成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是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实施特色化的过程中,一是提升教师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能力,通过评价教师习惯、以小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师开展教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养成习惯教育的能力;二是开展课堂教学特色化研究,对学校的课堂评价体指标增加好习惯养成的评价标准修订,以此引导师生通过课程实施的特色化,扎实推进学校“养成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的特色发展。
  三是培育特色文化的能力。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的人格魅力、品性修养和行为特质对特色文化的培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塑造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的过程,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师生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所形成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和教化的隐性影响力。因此,校长要积极、主动地培育以特色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借助于特色文化的积极影响效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将办学理念逐步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为,最终实现师生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特色文化的隐性效应助推学校的特色发展。
  
  教师的执行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基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学校的特色发展,重在决策,贵在执行。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没有教师有效的执行力,再出色的发展规划也是美梦一场。简单地说,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对学校特色发展而言,教师的执行力就是将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转化成实际行动,促使学校特色发展的目标逐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提高教师有效的执行力应注重处理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特色发展目标的认同和任务细化。首先,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认同是提高教师执行力的根本保证,通过上下沟通,反复酝酿,全员共商,让教师理解特色发展的内涵、定位和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获得教师认同的目标将能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教师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目标任务的细化是提高教师执行力的必要环节。将特色发展目标任务进行科学的分解,使学校、教师、学生“三维”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学校的党、政、工、团和教务、德育、总务、年段和教研组等各个层级的执行系统中,明确责任部门的各项职责权限,保障特色发展的执行力渗透于德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全方位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是建立反思和创新机制。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创新过程。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一定会有成功或失败。因此,学校要建立教师反思交流的常态机制,引导教师及时提炼成功经验,分享成功喜悦,树立推进特色发展的信心;同时,认真分析问题根源,针对特色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主动创新,制定改进策略和措施,切实提高包括决策、组织协调、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的执行力。
  三是强化行动的示范和规范。首先,卓越的执行力需要管理者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进特色发展的行动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引领的过程,教师执行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建特色活动的质量。因此,打造一支包括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段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执行力优秀的干部队伍,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必然的选择;其次,教师执行力的提升还需要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根据特色发展的进程和实施要求,及时调整和制定有利于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研修、考核评价、督查反馈等制度,规范教师的执行行为,确保以教师有效的执行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生的发展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
  
  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为 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激活学生的潜能发展和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要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德育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化为学生有效发展提供优质的、有特色、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一是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学校要实现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学校要依据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出发,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多领域的特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尽可能凸显个性化、多元化、选择性和综合性,通过实施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以上海建平中学为例,学校将传统的“合格加特长”与当代培养未来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素质“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相融合,建构了具有时代特质的特色培养目标体系,立足于这样的培养目标要求,建平中学率先在全国建立以“领域、科目、模块”为系列的三级学校课程结构系统,八大学习领域分别是心理健康和主题发展(侧重于自立精神),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侧重于自立精神),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侧重于共生意识),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侧重于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侧重于人文情怀民族精神),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侧重于人文情怀世界眼光),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侧重于领袖气质),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侧重于兴趣特长),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模块,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因而,学生发展力的提升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是构建特色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是提升学生发展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发展力的主渠道。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将教学模式特色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用先进的特色办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目标、过程与方法,以特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设计和改进教学行为,通过优质、高效、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助推学生发展力的提升。构建特色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开展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性研究,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其次,要以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标杆,通过校本研修,组织教师编制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评价指标,明确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行动策略;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实施改进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行为;运用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师主动改进课堂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特色化的教学模式是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学校的主要形式,是学校实现特色育人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发展力获得更好更快提升的主渠道。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在创建“三自”(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实践创新意识”为着力点,构建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群,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是实行特色化的德育管理。德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管理的特色化过程是学校依据特色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对德育目标、内容、活动、方法、途径以及评价等方面地进行系统性、创新性地重构,进一步优化德育管理过程,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德育工作在特色化过程中实现优质化,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确保学生建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力。
  以“兼善天下”为办学理念的重庆兼善中学,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了“理念导引、文化渗透、活动培养、评价促进”的兼善德育模式和“兼善教育”主体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评价手册+学期报告单+毕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行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实现了评价方法多样化、人本化。特色化的德育管理机制为学校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三个条件:需求、环境和人。其中,人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和校友等,但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并不相同,校长、教师、学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主体,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和目的,校长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力,“三力”合一终将催生出“特色学校”的硕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