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严歌苓:用视觉记忆事物回忆事物_视觉看事物不平是什么原因?
 

严歌苓:用视觉记忆事物回忆事物_视觉看事物不平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14 03:45:09 影响了:

  她是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陈冲最中意的小说家、电影编剧;她的新作《寄居者》延续了以往的势头――小说出版前电影改编权已经售出;她的作品《一个女人的史诗》电视剧改编权由央视天价购得。她笔下的故事通俗易懂,画面感强,情节紧凑,是中青年男女读者非常好的消遣读物。如今,电影《梅兰芳》热度不减,旅美青年女作家严歌苓的名字逐渐为更多普通读者、观众熟识。
  “她的小说是含情脉脉的,又是笔墨张扬的。她的小说中潜在或是隐形的一个关于自由的概念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个人自由。”作为好友,陈凯歌这样评价严歌苓的作品,“她的人物都在一个比较严峻的环境中间出现,尖锐严峻的生活状态跟她描写的人物性格发生特别剧烈的冲撞。”
  
  乐观的“寄居者”
  
  “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这是写在严歌苓最新作品《寄居者》封面上的一句话。继《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之后,严歌苓再推新作,将目光对准了1942年的上海。这部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为核心,以抗战年代作为小人物命运的宏大背景,老上海味道浓郁,风情万种,是继《少女小渔》、《天浴》、《金陵十三钗》之后又一部即将被搬上大银幕的严歌苓作品。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陈冲在评价《寄居者》的时候说,“她总能在这样一个全新全异的故事中,给我们一份全新的见解,一份全新的人生发现”。严歌苓认为该书的“新”体现在对于寄居这种生存状态的探索。她说,自己曾经在《扶桑》和其他移民故事里有过这方面的探索,但不像这一次这样集中、直接,并且远远不局限于华人的寄居状态,而是从华人本身的寄居状态探索其他种族的寄居状态。在这样的探索中,展示出犹太和中华两个种族因为多灾多难而迁居最多,却是最难跟寄居国同化的状况。
  《寄居者》讲述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书名本身就有很多微妙的含义,女主人公的“寄居者”身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目前寓居海外的作者本人。严歌苓坦言,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在美国生活20年也不能改变自己寄居者的心态――就是那种边缘的,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主流的感觉。“因为无论怎样,西方文化都是我半路出家学习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他们文化的优越感,或者说***文化的优越感导致他们的文化优越感。***文化是强势意识形态,它的救世思想使它总是君临其他信仰、意识形态。而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也是一个边缘人,祖国的人在我缺席的20年里,发展了语言,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总的来说,改变非常大,所以我也有找不着位置的感觉。当然,我是一个乐观的寄居者,因为这个立足点使我更沉静,而沉静利于观察,并且对什么都不认为理所当然,都会玩味,品评,不由自主地把祖国和寄居国作比较。”
  
  编剧:让文字说话
  
  严歌苓是和影视圈最接近的华语作家之一,多部小说先后被知名导演选中,她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善于讲故事、也喜欢刻画人物。严歌苓曾经记过很多文字的人物素描,作为自己可能用在小说里的人物蓝图。像《小姨多鹤》中的小环,从形象到个性都是从这些人物素描里得来的。
  读严歌苓的作品,会觉得画面感很强,有些评论者说她的作品很适合拍成影像。说到最想与哪位导演合作,严歌苓表示不太好说,“因为我天生不狂,人家看中我的小说,我就喜出望外,觉得备受抬举了。我想不了那么远,只想干好眼前的事情,就是手里正写的小说。”严歌苓说自己是一个用视觉记忆事物,用视觉回忆事物的人,这是由人的脑子、基因决定的。在写小说时严歌苓喜欢让一个个场面都具体地出现在脑子里。她说:“我希望能把人的感官感觉写到文字里,比如嗅觉、触觉、听觉,曾经在美国读书学习小说写作时,学到一种白描手法就叫‘show,don’t tell’。有时你把全方位的感官感觉写出来,不必告诉读者你的意思,让文字形成的感觉说话会更有意思。艺术有时就在那些不可言语,说不明、道不白,似是而非之中。你只把浓浓的一片感觉文字化,比作者说教有意思得多。”
  
  写作与读书
  
  经常会有人把严歌苓和其他女作家作比较,新作《寄居者》将镜头转向上海,更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张爱玲,那么严歌苓会成为下一个张爱玲吗?她说,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她的上海不是我的上海。我的上海比较脏、臭,比较像地狱,特别是在我写的那个时期。以后我还会写上海,那也还是我的上海,而不是张爱玲的。我的经历是前半生戎马,后半生寄居海外各国。特别是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军队生活给我的烙印最深,因为那是人生在形成世界观的时候。我身上军人的气质还是很明显的。”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读书量非常低,缺少读书氛围,严歌苓对此也表示认同,“身边童年的好友现在都不怎么读书,也不会读我写的书”。她回忆说,曾经有一个青年时代的朋友,那时候还与我争着谁先读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但是现在她很少读书了。国内的生活压力太大,大家错过了很多年建设自身生活的时间,现在再迎头赶上,每个人都在尽全力地提供给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一样优越的生活,攀比得厉害。另外,媒体泛滥,手机也提供了娱乐,电脑也可以用来充实一切业余空间。所以人人都精疲力尽,有的人连电影都不看,更别说读书了。
  
  推荐图书
  严歌苓文集
  新星出版社出版
  
  《寄居者》
  严歌苓2009年最新力作,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一位中国上海版的“辛德勒”,后来享誉世界的报业巨头;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后以假身份踏上美国;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爱情与背叛之间,良心与理想之间疲于奔命。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
  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
  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扶桑》
  这部小说从初版至今已经十几年了,经过无数读者的品评,再版多次,业界和市场都给予充分认可,每一次再版得到的评价均是:小说不仅不过时,并且越看越有生命力。
  本次出版的严歌苓小说系列是精选,特将这个故事作为其代表作品选入。除了代表其文学上的成熟外,《扶桑》的出版历程还代表了作者创作上的坚持,这部作品起初被代理人和出版社搁置3年,严歌苓坚持不按商业化的建议去修改,定稿3年后在台湾和美国都获奖,这才得以正式出版。据悉,《扶桑》也有望被改编成电影。
  
  《一个女人的史诗》
  本书讲述了部队女演员田苏菲追求并保卫爱情的故事。
  严歌苓称她笔下的苏菲对爱情那份痴狂让她很羡慕,在当下物质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她想通过这部小说“为今天的物质爱情唱首挽歌”。
  小说畅销,影视版权也一度抢手,新星再版新书推出时,正逢央视版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拍竣,由电影导演夏刚执导,**演田苏菲,刘烨出演书中令她神魂颠倒了大半生的男主角欧阳,孙海英扮演三角恋的另一方“首长都汉”。
  故事人物的年龄跨度从十五六岁到晚年。爱情,成为贯穿约半个世纪、数个不同年代的唯一主题。本书为作者成熟期作品,题材单纯而语言耐读,情节丝丝入扣。
  
  《心理医生在吗》
  红色年代成长起来的少女,亲身经历的一段个人与父辈间命运交错的情感故事。小说以一个成长中的女孩的眼光,透视了父亲和贺叔叔的一段几十年的友情,其中包含合作、背叛、愤怒、惺惺相惜、救赎与自我救赎等。
  作品结构大胆,表达方式独特。当年的前卫,如今读起来仍是当下的时髦――全书以一个成熟女人的第一人称口吻,详细记述她对心理医生袒露心声的全部内容。而当年11岁的“我”,与贺叔叔在火车包厢里的隐秘一幕,成为引导全书走向的“悬念”……
  
  《有个女孩叫穗子》
  本书形式上是一部中短篇合集。内容上,12个故事构成一个独特的长篇:全部围绕女主人公萧穗子展开,散落遍布她人生的0岁到20多岁。出场人物总数比任何一部长篇都多,无论主角配角,性格特征均丰满、生动、有趣。悲惨遭遇在本书中也被书写得乐观洒脱,配以不同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本书俨然一部颇有历史感的中国本土特色“少女维特之烦恼”。1072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