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玉米螟图片【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图片【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19 04:07:22 影响了:

  玉米螟属鳞翊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玉米主要害虫,正常年份玉米受害株率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一、玉米螟虫害的症状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人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人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二、玉米螟为害加重原因
  1、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年冬季气温上升,春季回暖早,使幼虫滞育时间短,不经过长期寒冷的冬季,提前解除滞育状态,死亡率大大降低。冬季平均气温提高l℃,幼虫死亡率就降低0.8%。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t,相对湿度在60%1)22:。雨量和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相对湿度达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6~8月份雨水充足,也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
  2、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增大,秸秆转化率低,虫源基数增多。玉米种植密度由4.2万株忪顷提高到5~5.5万株/公顷,由于密度增大,导致田间湿度增大,为玉米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其成活率随之提高,虫源基数也随之增多。
  3、长期以来农民不重视防治。现在有很多农户没有意识到玉米螟为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可行性,也不懂得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技术。再者,玉米螟在玉米心叶为害时,常规的喷药方法对其仿效降低,因此2代玉米螟发生往往较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
  (2)消灭越冬虫源。在春季玉米螟蛹羽化之前,将上一年的秸秆完全处理干净,把玉米秸秆及穗轴当燃料烧掉、粉碎还田或沤制堆肥等,未处理的可用药剂封垛等。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田间螟等。
  (3)人工去雄。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地块,在玉米抽雄初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上危害,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消灭一部分幼虫。
  2、白僵菌防治。
  (1)封垛时间: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大约在5月10~20日。也可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即可实施封垛。
  (2)喷粉法:将每克含孢子量300亿的白僵菌粉按每立方米玉米秸秆7克,兑滑石粉0.25公斤混合后,在玉米秸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平方米一个点,用木棍向垛内捣洞50~70主要的防治玉米螟方法。在5月中下旬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开始复苏活动前,把白僵菌喷施在玉米秸秆垛中,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3)喷液法:一般每立方米玉米秸秆用含量为3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7克,兑水0.5公斤,每立方米一个喷液点,保证秸秆均匀沾上菌液。
  (4)撤施颗粒剂。需首先配制颗粒剂然后田间使用。
  取白僵菌菌粉0.75公斤(每公顷用量),然后再拌人90公斤细沙中,充分混拌均匀,制成白僵菌颗粒剂。在6月末到7月初撒在玉米心叶内即可。
  3、化学防治。
  (1)颗粒剂灌心。可用50%辛硫磷10毫升,兑水少许,均匀喷拌在8公斤的细煤渣或细砂上,配制0.1%辛硫磷毒渣,每株玉米施1克左右;或每亩用1%杀螟灵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均匀拌人4~5公斤细河砂;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公斤,制成毒土;或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颗粒剂灌心。
  (2)药液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每株灌10毫升。或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心。玉米露雄时,用502%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氰戊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灌注雄穗。或喷洒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使药液渗入花丝,杀死在穗顶危害的幼虫。
  4、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