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鲁北冬枣施肥方案】冬枣施肥管理技术
 

【鲁北冬枣施肥方案】冬枣施肥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02-22 04:34:30 影响了:

   冬枣是我国独有的优良果树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枣生产国和出口国,冬枣以其极佳的鲜食品质和丰富的营养具有高档、名贵果品的属性。丰厚的利润促进了冬枣产业的迅速发展,从上世纪后期至今已发展到12万公顷。冬枣作为我国果树业的奇葩,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有关冬枣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枣农仅凭经验进行栽培管理,产品技术含量低,产量低、品质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发展。为了科学管理冬枣,提高枣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现将科学管理中的施肥方案介绍如下。
  
  
  1 冬枣养分需求
  
  1.1 对贮藏养分水平要求
  冬枣的花芽分化、新梢生长、开花坐果、幼果膨大等物候期严重重叠,各器官生长发育对营养竞争激烈,在短期内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是所有果树中对贮藏养分要求最高的果树。其果实采收较晚,采果后叶片衰老较快,养分回流和贮备时间短,且根系生长对温度要求高,新根停长早,这些因素影响了养分的贮备。因此,在养分管理上一定要根据这个特点,基肥要早施,加强秋季和萌芽前的根外追肥,缓和贮藏养分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1.2 养分管理与改土并重
  冬枣根系分布较浅的特点表明其根系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加强对表层土的改良,否则达不到养根壮树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基肥表施、中耕松土、地膜覆盖、覆草等措施改良表层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
  1.3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养分竞争十人激烈
  冬枣花芽分化晚,且其萌芽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发生建造严重重叠,在生产上一般采取环剥(又称开甲)技术来提高坐果率,但环剥严重削弱树势,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可以成功替代环剥的技术,就需要在养分管理上通过施肥种类和施肥时期来缓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如春季早施肥、适量施肥,加强根外施肥等。
  
  2 施肥方案
  
  2.1 施肥的微量和比例
  确定冬枣施肥量的办法是:以树龄和产量为基础,并根据树势强弱、立地条件以及诊断的结果等加以调整。  
  2.1.1 根据树龄  我们要据试验结果及综合有关资料确定了不同树龄的冬枣年施肥量,公供参考(见表1)。为了方便计算,只列出几种常用的肥料,采用其它肥料可以根据纯养分量进行换算,在生产上提倡采用复合肥或专用肥。冬枣秋季推荐施用20-10-10的复合肥,每667平方米20~30千克;3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20-10-10的复合肥55~70千克:6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施10-10-20的复合肥46~56千克;对晚熟品种在8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增施1次10-10-20的复合肥14~28千克。
  2.1.2 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 (参考苹果有关内容)。
  2.1.3 根据树势 中庸树每667平方米/年施纯氮10~15千克;树势强旺时,必须限制施氮肥量,施氮肥量减少20%~50%,以平衡树势;树势特强时,禁止施氮;树势衰弱时,要迅速恢复树势,必须在增加施氮肥量和改土的同时,从栽培技术如整形修剪等方面人手,以调节树势。
  
  2.1.4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 幼树期一般为1:2:1,结果期一般采用2:1:2或2:1.5:3。黄土古道地区,土壤含磷量低,又多为钙质土,磷易固定,施磷后增产效果明显,可适当增加磷的比例。
  2.1.5 叶分析 叶分析结果是其它诊断施肥的补充,可作为枣树营养诊断和施肥的参考。
     
  2.2 施肥技术
  2.2.1 基肥 8月中旬~9月中旬施人,宜早不宜晚。条沟法、放射沟、环沟法和撒施法结合进行。开沟或穴要大要多,但一不必太深,40厘米左右即可。幼树以沟 施扩穴为主,成树采取均匀施肥和集中施肥相结合的原则。无论采取何种施肥方法,一定要保证肥料腐熟充分及与土 壤拌匀施入,防止发生肥害。以充分腐熟 的有机肥(包括生物有机肥)为主,辅以 速效化肥。在盐碱严重、缺铁黄叶病发生 普遍的地块要补充螫合铁、硼等(可将腐殖酸、柠檬酸等与铁、硼混施以提高铁、硼利用率)。基肥是全年最重要的1次施肥,占全年有效养分总量的60%左右。包括全部的有机肥和2/5的速效肥。
  2.2.2 施肥 追肥分3次施入,第1次在3月中旬,第2次在6月中旬~7月初,第3次在8月初。施肥量和种类,可参考图1。在各期分配上可根据树势调整,弱树早期的用量可适度增加,旺树早期用量适度减少。
  
  
  2.3 叶面喷肥 
  从枣树展叶前开始,每隔10~15天进行1次叶面喷肥。生长季前期以喷氮为主,果实发育期磷钾肥为主,花期喷硼肥,可参考表2进行。
  (作者联系电话:0543―732591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