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析女性绘画创作的独特性] 独特绘画背景
 

[浅析女性绘画创作的独特性] 独特绘画背景

发布时间:2019-02-26 04:25:55 影响了:

  摘要女性画家首先是女人,然后才是画家,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决定了女性在题材选择,观察视角,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的选择上有其独特的一面,那是女性所固有的。总结其绘画的独特性是企图给正在绘画道路上探索的女性提供更多的可能,在绘画方向上找到更多肯定的坚持。
  关键词女性 心理 表现形式 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绘画和文学、音乐一样,也是一种情感传达,是作者倾诉思想情感、阐述观点的媒介,只是选择了不同语言,因而有了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强调女性,这里不是指男女性别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差异,而是指两性在社会、生活、文化等层面的心理认识差异,以及对同一事物的体验和期待差异等,这些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绘画创作过程,从而在作品中留下痕迹。
  
  1 女性创作题材的相对隐私性
  
  隐私性是相对而言的,男性艺术家的创作会更具开放性,他们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将题材倾向于社会现象、政治、历史等题材,这是人生活在社会中自觉的自我定位决定的,是一种社会习惯。当然,并非女性没有使命感,只是追溯到内心深处,女性更关注的还是个人情感表白以及生命本身。如墨西哥著名女画家弗里达与她丈夫里维拉,他们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我们并没有在弗里达的作品中看到什么明显的政治痕迹,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描述自己的故事,表现其惊人的痛苦,以及对痛苦的忍耐与坚强所体现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在她著名的作品《破碎的柱子》中,“卡洛用冷淡的描述来表达她个人的感情,她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文字,作为传达的载体,她为自己画了她自己,用这种方法将自己客观化,并尝试着接受和肯定面对的现实。”而她丈夫里维拉则不同,他曾一再地在其作品中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被中断创作也在所不惜。可见,女性更多地将绘画创作当做是个人日志,或者说在女性内心深处,真正的生活内核是情感经历及体验。而余陈的版画是另外一个例子,从她的《合二为一》组画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到《黑夜之睡眠》均带有强烈的自传意味,记录了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对生命的内省与拷问,看她的画就是在译读她的心理历程,看她的求索与挣扎。作品传达出她对生活迷失的思考,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丰满而立体地展现了她自己―― 一个中国式的,沉思着的敏感细腻,不乏坚强的欲说还休的知性女人。
  女性艺术家似乎对内心深处的渴望、幻想及体验的表现乐此不疲,夏俊娜、喻红、申玲等卓有成就的女性艺术家均是如此,其作品都带着这种明显的痕迹。夏俊娜在《青春组曲》等一系列女性题材中更是恣意地描绘了当下都市女性的小资生活――鲜花,美酒,精致的派对,高雅的环境,时尚的服饰,道尽都市女性对精致,优雅充满情调的生活追求。只因女性画家首先是女人,然后才是画家,无论承认与否,事实就是如此,女性天生就更关注自我,更愿意或着说更热衷于情感表达,这种私密性的自我情感宣泄性就构成女性绘画极具独特性的一面。
  
  2 同种题材的女性视角
  
  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心理体验不同,从而影响其表达的方向差异,同样的一张女人体画面,男性艺术家凝视和表现的焦点多是她丰满的身材或美丽的容貌,更多关注的是作为风景的女人,心理体验是“凝视”和关于女人这个角色的幻想,男性艺术家往往位于旁观者的位置。他所表现的是他心中的女人。而女性艺术家则更关注她的精神生存状态,容易产生的是由人推己的被窥视的心里体验。最明显的例子是圣经题材《苏珊娜》,不同性别的画家表现的苏珊娜是两种不同的状态,画面呈现给观者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如丁托列托的作品给人感觉画中人是愉悦的,性感的引人遐想的。所表现的苏珊娜正性感迷人的,优雅从容地被偷窥着。而简特内斯基的画面则让人感受到的氛围是窘迫不安的。她所表现的苏珊娜除了美丽之外尽是尴尬与难为情,甚至带着忧郁与无奈,这是女性被窥视中的真实体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这种强烈的差异也许会逐步削弱,但会依然存在。
  社会角色的不同也会影响对同种题材的理解,从而产生创作视角的差异。雕塑家摩尔与中国女艺术家阎平同样热衷与母子题材,但在摩尔的作品中大多简洁有力,更多的是表达生命的强大与力量。这是一个男人对原始母性力量的理解。而女性画家阎平,她的母子系列却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平凡、温情与琐碎、充满生活感,那是一个母亲情怀的真实表达。再如鸢尾花,在梵高那里,表现得热烈而奔放,那是一个男人内心深处对生活充满期待与索求的真实述说,梵高若不是对生活期待太多,何至于会有那么多的失望甚至于是那样毅然的绝望。那是男人的鸢尾花。而在蔡小丽的画面中,鸢尾花是岑静的,那仿佛就是她自己,一个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风情万种的中国女人,看是静悄悄的粲然的绽放。
  千百年来,整个人类社会基本是以男权社会为主,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所谓的男女平等,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其社会角色的相对固定,就像几乎所有的女人最终都想当妈妈,母性是与生俱来的,带着某种强烈的自觉性,这不是几场女权运动可以根除的,这种社会属性和天生的性别差异性所导致的创作视角差异造就了女性绘画独特性的另一面。
  
  3 表现形式与绘画语言
  
  艺术家的智慧、文化素养、性格气质、生活阅历等情感体验差异需要相应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来传达。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康定斯基认为情感是艺术家精神和灵魂的延伸,而色彩是情感的隐喻,对情感能起到诱发的作用,而女性,她们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度,蕴藏着丰富的色彩细胞。很多女性的重要情感经历都留有色彩的印记,她们的初恋最终可能会是某个色彩回忆,这种感情体验方式无须培养,与生俱来,所以女性艺术家对色彩选择往往有着类似小女人的任性与执着。如夏俊娜在接受采访曾说她创作时几乎不打稿,往往从一块她喜欢的色块开始,将画面都铺满颜色,再从各色块中找出背景物体,勾勒人物,看似随性,但很真实。就好比女人逛街,逛着逛着突然就去剪了个头发,这种突然的无计划性便是女人感性迷人的地方。它总是若有若无不知不觉地出现在其作品中。再如申玲,看得出她很喜欢粉绿色,在其大部分作品最常看到的就是那一抹粉绿,或大或小的频繁出现。这种对某个颜色或色调或符号的细节执著在女性画家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种感性的率性表达便是性别对绘画语言的影响。女人天生爱美,不是画家的女人也因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而具有本能的不同程度的审美,所以女性在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的选择上会有更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喜好,这种个性其实就是生活、情感阅历、文化素养、个人气质的智慧积累。这也是女性艺术家组织个人化绘画语言的源泉。
  
  4 社会期待与女性创作心境
  
  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艺术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负面影响也一样明显,架上绘画形式日趋多样化且渐渐泛滥,即看起来琳琅满目,本质上却日趋单一,个体集体都忙着复制发明个人符号,想方设法寻找别人没使用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寻找所谓的套路。即使在西方社会, 架上绘画也进入了一种边缘化状态,艺术家大都已放弃架上绘画,从事装置、 视觉艺术, 观念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这种探索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只是架上绘画也不一定死亡)各种诱惑与压力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名利离每个人都很近。男权社会的思维习惯是男性理所当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更高,期待多意味着压力更大,压力越大就越功利,抵制诱惑成了艺术家们修心养性的必要功课。坚持是这浮躁世界里可贵的品质。
  女性的社会责任则更多来自家庭,目前对女性最大的歧视是“做的不好也没关系,因为她是女的。”社会习惯显然没有期待女性一定要功成名就才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女性艺术家何尝不是一种幸事,坚持对女性而言似乎来的更容易些。女性艺术家不妨多点任性与非理性,多争取点自由和空间,追求可以更纯粹,离功利远一点,创作心境自然可以从容淡定,不浮躁也是这喧嚣世界的独特风景。
  可见,女性艺术家无论优势与弱势都是她做为“女性”独具一格的气质,只要展现女性原有的最朴素的摸样――女人就是女人,绘画就是女性绘画,将灵动鲜活、敏感细腻的特质纯粹地释放,自然的,生活的、亲切宜人、毫不矫饰的情感流露。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掌握艺术规律而率性表达,这何尝不是女性绘画创作的独特出路。
  
  注释
  李建群.拉美.英伦.女性主义.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韩志伟,倪娜.康德论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