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七十年代穷山沟电视剧_穷山沟“富”金土
 

七十年代穷山沟电视剧_穷山沟“富”金土

发布时间:2019-03-14 04:03:23 影响了:

  【编者按】   9月10日,“金土工程”一期最后一个节点在四川省完成验收,标志着历时两年、涉及全国65个节点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圆满完成。“金土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作为试点示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先行启动,主要任务是形成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和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框架,覆盖范围为国土资源部部机关和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27个试点城市国土资源部门。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国土资源部和另外64个节点分别自行开发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管理等应用系统,以“横向集成,纵向联动”的整体业务运行格局,实现“以图管地、以号管矿”的基本功能。
  日前,本报特派记者深入“金土工程”一期的几个试点地区,进行了独家采访。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金土工程”系列报道,介绍贵州、四川、上海、福建四地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情况,旨在为读者展示一幅生动的“金土工程”建设画卷。
  
  
  贵州地处祖国的大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仍有差距。但是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贵州“金土”走了一条少花钱、多办事的道路。
  
  “金土工程”下乡
  
  从贵阳驱车向北100多公里,经过很长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就来到了开阳县永温乡。这个乡的国土资源所在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上,宋宝强的办公桌上放着三样东西: 一台计算机,一个扫描仪,加上一部打印传真一体机。
  46岁的宋宝强,已经在贵州省永温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了近十年。就在去年,这个以前基本没有碰过电脑的人突然被安排到一个新的岗位――成为了所里的网络管理员。永温乡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是一个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的山沟沟,在一个仅有12名职工的乡镇国土资源所里安排一名网管员,难道是稻田里穿高跟鞋――穷摆设?
  “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电脑上网,查看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一些新信息,并上传乡里的动态消息,包括农村宅基地申请以及地质灾害监测等业务。现在离了电脑,工作就进行不了。”
  宋宝强拿起一份《地质灾害监测变化登记卡》,上面记录着前一天巡查人员发现的一起地层滑坡隐患,涉及8户人家的房屋损害,预计可能经济损失7万元。宋宝强指着登记卡告诉记者,这些信息都要及时录入网上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巡查人员拍摄的现场照片也要通过网络传输过去,这样县国土资源局就可以实时了解到情况。宋宝强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他的打字速度虽然谈不上飞速,但对整个系统的应用也称得上流畅了,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在山区的4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实属不易。
  据记者了解,永温乡国土资源所只是开阳县16个乡镇国土资源所中的一个,这些国土资源所职工人数多则40人,少则只有2人。虽然只是“金土工程”的最末梢,但这些国土资源所信息化推进程度也并非浮于表面。
  截至2008年8月,开阳县国土资源局已经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1293件。而开阳县仅仅是贵州省下属的88个县区级局中最为普通的一个点之一,经济条件稍好的遵义等地区,应用情况更是可圈可点。
  目前,贵州“金土工程”已经深入到了全省580个乡镇所,基层土地、矿山、测绘执法、地质灾害险情等记录可以快速及时地通过网上报送。群众建设用地申报等资料和新闻、公告等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上远程双向传递。这在全国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
  贵州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它是怎样成为“金土工程”里的“金凤凰”的?是有很多资金、人才在背后支持贵州国土资源部门吗?
  
  捂紧腰包搞“金土”
  
  “贵州虽然经济相对困难,但是‘穷人’会打‘穷主意’。”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主任赵晓鸥介绍说: “为了在全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把眼光放在先行考虑贫困县的建设方式上。一个普通乡镇所,仅用7800元就可以完成信息化建设。没有人才,我们就把现有的员工培训出来。以前曾经设想过在乡镇所单独搞自己的局域网、服务器,但那样投资太大,对人员要求也高,在中专生都算做是人才的乡镇来说,显然推行不下去。后来想到用统一后台、省厅统一管理的模式,采用B/S结构,这样前端的操作要求就可以很低了,这种方式迅速在各个乡镇所推广开来。”
  除此之外,赵晓鸥还有着其他的省钱“秘籍”。“线路租用的是相对便宜的广电网,设备只求够用就行,甚至连软件,每一行代码都是信息中心的人自己开发的,光是这个,就节省了大量资金。”
  赵晓鸥告诉记者,目前信息中心只有21名员工,除了负责日常的设备维护、网站建设,还要不停地根据新的应用需求开发新的程序,周末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因为经费原因,有的设备档次上不去了,我们就在软件上打主意,通过优化软件代码来规避困难。”
  不过,赵晓鸥认为,这一巧劲要能使得上,还得依靠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对业务、对系统的全盘掌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找外面的软件公司,我们是省力气了,但往往他们无法完全理解我们业务的需求,再加上经费问题,因此必须走自行开发的这条路。”信息中心副主任周丕基说,“曾经有一些软件供应商,刚来信息中心谈了两三句,就转身走了,因为知道我们这里是块‘没肉的骨头’”。
  很多地方的信息化建设,动辄就是全套的国外设备、最顶级的配置、巨大的机房,唯恐信息化建设因为设备档次不够而受到阻碍。可是在贵州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机房里,见到的是华为的路由交换机、武汉中地的GIS平台、曙光的存储设备,国产设备占据很大比重,而运行主要业务的服务器,也只是前些年买的一台Sun 880服务器。在赵晓鸥看来,信息化要“落地”,靠的是应用,而非高档设备。
  按照“先易后难、先求用、再求全”的思路,贵州省“金土工程”建设走出一条朴实的发展之路。贵州全省9个市州地级局、88个县区级局、10个开发区分局均建立和运行了本部门的机关局域网。在局域网基础上,建成覆盖全省的广域网体系。并且逐步与乡镇所实现了远程联网与数据交换。构建了土地、矿产、测绘行政审批系统。
  “没有一分闲钱、没有一个闲人,就是我们的状况,正因为这样,我们不敢失败,系统建设失败意味着我们就再也没钱翻身了。”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宣传处副处长张鹤林说,“钱少就只能用思路解决问题。由于没有别的建设模式可以复制,前期需求分析、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都必须做得非常严密,才能使后期的推进势如破竹。”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成败,“金土工程”一期验收时,贵州成为业内专家公认的投入最少、应用最好的地区。贵州“金土工程”的推进,除了地域上的深入,在功能上也延展到了细微之处。
  
  机器催着人干活
  
  “上班就得开电脑,因为系统会给我们打考勤。”贵州国土资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入网上办公系统,给记者展示了他今天的考勤记录,由于上午晚到了17分钟,被标记成了黄色,暗指“黄牌警告”。在这个“OA+MIS+GIS”综合集成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上,行政审批的标准工作流程也是在网上实现的,内部所有对外发文均在网络上拟文、审核、会签、签发并成文。网络传递文件资料迅速,使事件各过程间的衔接时间几乎为零。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现有行政审批事项77项,均已经制定了标准工作流,包括土地审批、矿权审批等涉及公众的行政管理业务。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按照预先依法设定好的标准流程办理,使任何人都无法超越计算机程序进行业务的处理审批,杜绝了个人的自由裁量权,使国土资源行政审批行为规范严格,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现在,贵州建设用地从窗口收文的网上审批,发展到利用广域网进行县――市(州地)――省――国土资源部四级远程报批和审批的体系。“要放在以前,一个季度才开一次审批会,十个多处室坐在一起,文件和图纸要用背篓背到会议室,堆成了小山。”回忆起以前的工作效率,负责用地审批的工作人员连声感叹。现在的审批工作都放在网上办理,已经提速到了20天,今后还有望缩短到15个工作日。
  记者发现,不光是行政效率提高了,由于实行了以图管地,标明了土地的座标点位置,可将图形直接叠加到系统的GIS平台上,精确到毫米。人眼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图上表现得明明白白。比如这块地是否已经批过矿,是否有地质灾害隐患,是否不适合建立永久性建筑,在GIS平台上都标明得一清二楚。”
  另外,矿业权审批也从按照权限进行本级的、局域网内的审批,发展到多级的、在广域网上的联动审批。“全省矿权多级联动审批整个过程都让人感觉是在同一个办公室、同一张办公桌上完成的。”
  据了解,矿业审批的具体流程是由省厅窗口收文,并录入业务数据。在省厅窗口将办文扫描件通过广域网同时启动地州、县局征求意见流程,与省厅主办、协办处室在网上同步办理; 地州、县局收到省厅下发的征求意见办文后,必须在7天内签署完最终意见,省厅主办人员需要判断地州、县局是否已提出意见,未提出意见的则不能办理; 最后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业务办理。“省厅收文的资料(包括扫描件)都放在网上共享。电子政务筑起一条防腐堤坝,由于每一步工作流程和审批意见都被记录在案,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查到根源,落实到人。”
  目前,贵州已经有三个地州在做矿业权联动审批试点,今年10月将开始在全省铺开。
  另外,为了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采用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监察。赵晓鸥打开一封驻厅监察室的邮件,上面写着: “赵晓鸥同志,从5月28日到6月1日,你承办的任务已经超期1件、3天,请抓紧完成,收函后3天内说明超期情况。”赵晓鸥认为,像这样的邮件,就是一种督促,上至厅长,下至普通办事员,都有可能收到。如果碰上办件超时、办事拖拉等现象,就会被扣减考核分。所有行政行为均在网上详细记录,谁也无法躲避监督。
  甚至在面对公众的办事大厅里,也装上了电子监控和录音设备,“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被同步传回同一级和上一级纪检监察室,监察人员能够随时调出各办事大厅的情况,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监督。
  赵晓鸥认为,这种“机器督着人办事”的状况体现了一种“人机合一”的佳境,这源自于信息化建设完全契合业务流程,只有这样,信息化用起来才能如行云流水。
  
  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2年,贵州省成为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的全国第一个试点省份,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也有领导表示: “投入150万元,不成功,则成‘水漂’,但是,如果贵州都把信息化搞下去了,别的城市、省份就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好了。”
  在原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的无私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建设,贵州还是顺利完成了“金土工程”一期的建设,乡镇的应用模式、矿业权多级联动审批等应用都是领先于全国。
  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意识、资金、技术、人才都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障碍,贵州摸索出来的道路,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城市?
  “贵州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这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关键在于人员认识,还有一把手的推行力度。”赵晓鸥向记者介绍了贵州“金土工程”的七个体系,即网络体系、功能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服务体系、制度体系、依法行政体系、政务公开体系,其中后三项,都是完全与技术无关的,而这恰恰体现了一种稳扎稳打的可执行性。
  “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不能是两张皮,应该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相结合,以业务工作牵引电子政务建设。”张鹤林说。
  考虑到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办公模式照搬到网上,而是要根据需求,进行科学的优化。为此,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编制了《依法行政手册》,制定行政业务事项及代码表、行政业务事项工作规则、行政业务事项标准工作流程,从而达到“政务程序化”、“政务标准化”。由于有相应的制度体系做保障,并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与考核结果挂钩。在这样的基础上,新的工作方式完全替代原有的工作方式,不留后路、不留死角。
  正因为新的工作方式被推到了每一个角落,新的需求层出不穷,形成业务部门追着信息中心开发新功能的局面。“现在已经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经常加班加点地做开发。我们的用户,就是业务部门,以及市、县、乡镇的信息中心。小到图片的传输性能、文件的压缩大小,都会有人提出修改意见,然而正是这种细枝末节的需求,恰恰体现出应用的深入。”赵晓鸥说。
  “金土工程”有了制度保障,也离不开人员的推动。在贵州采访,从省厅到市局、县局、再到乡镇所,总是会听到有人把信息化和前任的老厅长张克湘联系起来,他从2000年任职就开始铁腕推进信息化,“连我这个老头都能从头学习计算机,你们没有理由不能学。”对于一些思想观念无法转变的老同志,张克湘总是以身作则地起带头作用。今年6月新上任的朱立军厅长以及分管信息化的王赤兵副厅长,也是延续了老厅长的作风,对信息化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的信息系统中,甚至能查到每个厅领导的通信费用,详细到座机的基本费用、长话费、信息费。
  “领导喜欢公开,愿意被监督。”说起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作风,赵晓鸥言语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敬佩。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增长的良性循环,统一的平台,完善的机制,才能承载住往上叠加的层层应用。贵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自己的探索轨迹,道出了“金土工程”的“金科玉律”。
  
  链接
  “金土工程”使命重大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函数,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走势都会反映在土地上,要收紧土地资源“银根”,就必须更正原有的单纯、粗放的“土地经济”,从监管上狠下工夫。
  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新修订的《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温家宝总理的话音铿锵有力。
  在“死守18亿亩耕地”这种刚性的要求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责任重大,其中“金土工程”更是起到了“龙头”的作用。
  “金土工程”是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的,旨在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四级联网的业务运行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2006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中央投资部分)初步设计》,“金土工程”成为“十二金”工程之外,第一个正式获准立项的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