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奥巴马史上第一位网络总统|奥巴马是第一位黑人总统吗
 

奥巴马史上第一位网络总统|奥巴马是第一位黑人总统吗

发布时间:2019-03-18 03:53:25 影响了:

  上世纪30年代,广播“炉边谈话”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声名鹊起;上世纪60年代,电视辩论成就了政界超级明星肯尼迪。在网络时代,Google 公司 CEO 埃里克曾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
  如今,这个预言应验了。奥巴马,47岁的黑人偶像一脸阳光帅气,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成为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总统。在网络的强力推动下,奥巴马创造了历史,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个拒绝使用公共竞选资金的总统,更树立了史上第一位网络总统的完美形象。
  
  超强的网络吸金能力
  
  众所周知,总统竞选是有钱人的游戏,虽然拥有大笔的竞选费用不是入主白宫的绝对因素,但却是竞选的经济基础。
  以往,政党竞选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团和财阀的捐款,以及中产阶级的捐款。但奥巴马及其竞选团队却抛弃了传统的募款方式,采取了网络小额支付的全新形式。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种创新举动一炮走红。截至10月15日,奥巴马已经成功募款6.4亿美元,其中87%是通过网络募来的,而且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在美国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情况下,互联网帮助奥巴马创造了一个奇迹――筹集的竞选经费创下历史新高。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成为第一个拒绝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竞选资金(8400万美元)的总统候选人。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奥巴马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而另一名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选择使用公共竞选资金,在很久前就已经捉襟见肘,只能乘商业航班前往各地竞选,自己去拿行李。互联网捐款的便利性让捐款成为弹指间的举动,省时又省事,甚至许多从不曾做过政治捐献的人,如今也决定慷慨解囊。分析人士认为,这次选战中互联网上的募款如此兴盛,也反映出过去几年来政治草根组织的壮大。他们选择在这次的选举中全力出击,是因为这次选举将是美国自1952年以来首次没有在职的总统或副总统加入选战,因此造成“人人都有机会”的局面。
  人们总是说,任何一任美国总统的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而这一次,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有更多的网络平民站在了奥巴马的背后。
  
  全面的网络技术手段
  
  《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场 Web2.0 时代的美国大选。的确,互联网成为本次美国大选最重要的手段,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是击败希拉里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还是彻底打败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团队招招离不开互联网。他们利用网站、搜索引擎、视频、博客、电子邮件、网络广告等互联网新技术手段,说服选民、筹集竞选资金、组织支持者、应付新闻媒体、抵挡政治攻击,用最小的付出实现了最大的成果。
  在宣布竞选之时,奥巴马就推出了自己内容丰富的网站并上线。硅谷风险投资专家马克・戈伦博格,加利福尼亚州前审计长、eBay 创始人之一史蒂夫・卫斯理,还有其他一批网络精英,帮助奥巴马将官方网站打造成了一个支持者的活动中心。在网站上,网民可以交流信息、建立博客、召开网络集会、举办筹款等,还可以直接点击观看奥巴马视频,在线购买奥巴马标记的产品,下载奥巴马演讲作为手机铃声。只要在网站登记的人,每天都会收到邮件,随时了解奥巴马和选举的一切相关信息。此外,奥巴马还在 YouTube、Facebook 上建立个人空间,让选民充分了解自己并与自己互动。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
  同时,奥巴马强势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让每个在 Google 上搜索奥巴马的选民同时会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看到一个奥巴马的视频宣传广告。这个广告不仅批评麦凯恩的政策立场,还有关于热点话题的判断和主张,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能更好地向选民表达他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类似的广告还出现在一款非常流行的游戏《火爆狂飙:天堂》中。此举引来不少玩家在游戏中截屏,争着和奥巴马“合影留念”。
  此外,面对针对他的各种网络谣言,奥巴马阵营还专门设立辟谣网站,不仅把谣言细节逐一列举,详加批驳,还鼓励网民帮他“传播真相”。网站精心设置和网民互动环节,号召众多奥巴马支持者帮助他破除网络迷雾。
  显然,与对手相比,奥巴马更懂得玩转网络。
  
  狂热的网络粉丝群体
  
  在奥巴马竞选过程中,成千上万名年轻人更看重奥巴马发出的谋求变革的号召。在他们的眼中,靠着个人努力成功的奥巴马,身上有着自己的影子,也寄予了互联网的精神:自由开放。在网络上,这些年轻的支持者是最具有号召力的主角。
  MySpace、Facebook 等网站奥巴马专区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忠实粉丝。庞大的粉丝群活跃在各个社区,为奥巴马摇旗呐喊。一个名叫乔・安东尼的奥巴马热心“粉丝”,靠着一己之力,竟然为奥巴马敛聚了16万人的支持。在 YouTube 上,支持者创作了大量的视频,引来数百万次甚至上千万次的点击量。除风靡网络的奥巴马女孩外,支持者还为奥巴马创作了乡村、牙买加瑞格舞曲以及拉丁等风格的歌曲。“黑眼豆豆”乐队歌手威尔艾姆为他量身定做的《我们可以》( Yes We Can )点击率则超过 500 万。“滚石”乐队把奥巴马的形象印在唱片封面上。说唱歌手杰伊在演出过程中亮出奥巴马的照片,对观众说:“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没有哪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像今天这样通过网络而活力四射,也没有哪一位“草根”如奥巴马式的候选人,通过网络而获得大量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归结于奥巴马对互联网的态度:他提倡不分富人和穷人、不分城市和农村普及互联网,他认为宽带是每个美国人都需要的服务,暗示如果需要可能将宽带作为公共服务由政府来提供。因此奥巴马深受网民爱戴。奥巴马还提倡保持互联网的开放性,保护互联网开放竞争的利益,反对根据网络数据质量和数量向网络服务提供商征收税金或费用,这些又受到了美国IT业界的大力支持。
  走到哪里都带着黑莓手机的奥巴马,显然在互联网上比“电脑盲”麦凯恩棋高一招,“网络总统”最终获得大选胜利,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