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03 03:56:56 影响了:

  摘 要:语文教育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课更是一门人文教育课,在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77-02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
  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力阵地,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拓展并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这是语文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假如离开了情感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就会因失去了灵性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情感教育缺失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大语言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然而,当今学校教育仍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受到束缚,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情趣和情感受到众多扭曲。我们忽视了对学生精神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比较突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全部;而把情感世界置于一个微小的角落。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的这种扭曲的的情感: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的扶老奶奶过马路,百唱一调的到敬老院做好事等。从艺术上而言,更是枯燥乏味。学生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没有情感的情感。为没什么好写、想写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而烦恼,为了凑一篇600字的作文而挖空心思,甚至反复使用同一名词,美其名曰前后呼应。
  由于教育功利性,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现象:由于诵读不足,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由于咀嚼不足,学生难以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个人情思无法加入;由于讨论不足,本来能引人入胜的思考和情感交流,在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结论”后了事;由于欣赏不足,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却从中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就如把一幅名画大戏卸八块再来欣赏一样……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多少优美的诗篇、有趣的小说,有多少蕴藏着丰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然而,仍有那么多学生讨厌学语文!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始终无动于衷。学生往往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识春风的温馨;只有一位深沉的教师讲着枯燥的课。教师在尽量地奉献,学生也在努力地学,但效果却并不见佳。语文课本是一门美丽而有情感的课啊!
  而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注重“结果”,因此讲朱自清的《背影》总不忘记指出“局限性”—— 太多的无可奈何的“淡淡的哀愁”,却忘记它正是以渗透着“淡淡的哀愁”的父子亲情才感动着一代代的读者,也忘记了古今中外名著都是浸透着哀愁与喜悦的。在讲《孔乙已》时,又尽力突出孔的“迂腐不堪、好吃懒做、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等—— 怒其不争,而很少去体味作者笔下折射的民众的麻木和人情的淡薄。同样,在《荷花淀》中写水生夫妻对话,更多的应是表现战争状态下的夫妻之情,而我们总要说这是表现她“坚强乐观、识大局”,太有高调之嫌。其实,就是我们有的教师懂得文内的普遍人性,也会因种种顾虑而放弃并随大流。
  2 情感教育也是初中生主体的客观需求
  “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霍姆林斯基语),“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蔡元培语),“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梁启超语)。看来,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他们个性上许多缺陷甚至情感的缺陷。学生能否成才,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想、身心健康。
  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情绪易被感染,情感波动大,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去感悟美好的情感生活,就无从形成健全的人格,无从激起学生对善良事物的崇敬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感情。培养情感,形成学生健康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是学生接受美的教育的需求。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对象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的心理感受。这种美育不是灌输,而是自我情感的陶冶、自我情感的丰富。
  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日本著名心理学家龙泽元说:“在促进青少年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时,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情感这一无形的教育力量使情感教育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
  3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蕴涵着一个“情”字。新教材本身已颇具情感性,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无不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情感”的喷涌结晶。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义;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感动、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一笑、嚎啕的大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这些都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鲜活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并把每一个学生带入“角色”,让他们跟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跟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诗人臧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来,自己一定要感动过”,同样,要把文章教得使学生感动,教者需自己入境先感动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