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苏教版《语文读本》的阅读功用 苏教版语文读本
 

浅谈苏教版《语文读本》的阅读功用 苏教版语文读本

发布时间:2019-06-19 04:00:07 影响了:

  笔者虽从教多年,但对于《语文读本》(以下称《读本》)这块美玉却不曾多加关注,有时竟将她埋没于无边的资料与题海中,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妥,像欠她点什么似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急功近利地追求分数似乎成为我们弃置《读本》的自我安慰。然而随着教龄的递增,再加上送走了几届毕业班,(虽然学生语文成绩都能名列前茅),这种不安越来越深,似乎亏欠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笔者决定让《读本》“出鞘”——每次晨读的一半时间(15分钟)齐读《读本》,没想到,就是这样机械地做法,竟让学生受益匪浅,笔者为此喜出望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苏教版《语文课本》(以下称《课本》)有时过于注重作品主题与专题的契合,而在选文的文学性及普及性上略显张力不足。而《读本》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教材所选课文应该符合这一基本特点,在教材的编组上应契合这一特点。但笔者认为,如果单就《课本》而论,至少我们太过于关注作品的思想价值,过于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这势必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与文学性。比如“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祖国土”等专题,专题名的思想指向非常明确,集中的强化势必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审美疲劳,文本的工具性、文学性在师生的潜意识中就成了为人文性服务的途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学生一望便知这文章讲什么,自然缺少了对文本的细细品读而直奔主题,大有买椟还珠之嫌。所以《读本》的补充必不可少。编者在前言《致同学》中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这套书里,我们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例”,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课本》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没有《读本》高;其二,我们不能只用《课本》而不用《读本》,因为《课本》加《读本》才是完整的教材。
  第二,《读本》弥补了不考文学常识题使学生对世界性作家作品无从了解的缺憾。当前学生阅读现状堪忧已是不争事实,如果学生连那些经典作品、一流作家听都没听说过,又怎么能去找来读一读呢?《读本》共收录172位作家188篇作品,涵盖了中、美、俄、英、日、法等几十个文化较为灿烂的国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学科涉及历史、绘画、音乐、建筑、书法、哲学等,体裁具备,文质兼美。可以说《读本》用有限的容量给我们展示了文学星空的广阔璀璨。这犹如给当前学业负担沉重的中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不仅能让学生在沉闷的课业中感受一丝清风,而且也为学生日后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第三,《读本》可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江苏高考文科考40分的加试题,其中直接与阅读名著有关的为15分,考试大纲为此也列了必读书目。想来这也是无奈之举。当前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有些实在上不了台面,别说名著,就是我们当年偷偷看的金庸、琼瑶也似乎淡出了他们的视野,学生能看个《读者》、《青年文摘》、《作文选》之类,语文老师已经“心里美”了。在笔者看来,这些实在称不上真正的阅读。而《读本》就可以成为架通教材与浩瀚书海的桥梁。她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家作品才应该去阅读,什么样的作家作品才可以成为经典。而只有阅读这些经典,我们才能获得更高的修养与审美,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四,《读本》可以延伸《课本》阅读。这种延伸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直接延伸,比如《课本》中节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读本》中选了其余五个部分。再比如《读本》中节选《边城》、《红楼梦》等都算是课本的直接延伸。二是间接延伸,笔者将之分为作家延伸与作品延伸:作家延伸就是课本中所选作家一篇作品,读本中有该作家的另一些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相对全面地认识这位作家,比如课本中选了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读本中选了他的《故乡的食物》与《受戒》;而作品延伸则指相近主题的《读本》对《课本》的补充,比如《课本》中有“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读本中有“青春颂”、“献给成长”这两个专题,后者可以说是前者阅读学习的延伸。三是迁移延伸,这种延伸相对比较复杂,它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通过《读本》的阅读沟通课内与课外,比如《读本》中选了契诃夫的《苦恼》,《课本》中选了杨绛的《老王》,有学生就想起自己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同样是车夫,三者就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可算学生接触比较文学的开始吧!
  第五,《读本》可提高写作水平。关于这一点,说《读本》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其实等于说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笔者就不赘言了。在此只举两个例子。方世举同学说:“《语文读本》中设置了许多版块,有课后小练习,这是极好的安排。在看完一篇作品后随手写下心里的感受和个人的一些独特的想法是很棒的体验,更能增加个人对她的记忆,从而在应付考场作文时,会从脑海中生出许许多多棱角清晰的素材。在写作文时,真的变得好词、好句信手拈来,再也不会冥思苦想却仍目光呆滞、一无所获。”成青同学说:“例如契诃夫的《苦恼》一文对我写作很有帮助。写作文不仅是要用那些华丽、优美、富有哲理的句子才能构成一篇好文章,其实,朴素、质朴有时更真实,更能打动人。”
  第六,《读本》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读本的同时,必然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知识的博大。他们可以通过《读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于是乎日积月累,读书也许就可以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徐红梅同学说:“读书是快乐的,是惬意的。读课本以外的书也别有一番情趣。这与打球、旅游又不同。读书更近乎一种‘心趣’。有的书如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涯海角的诱人风光。”与其对学生宣扬读书的好处,哪如让他们切身感受体会来得有效、深刻呢?
  第七,通过《读本》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班杨玥婷同学在周记中写道:“读书还可以增进友谊呢!为什么?很简单,以前齐读时,总会有“二重奏”甚至“三重奏”,后来,越读越好。同学们终于团结一心,避免了这些问题,这不是增进友谊了吗?”这一点笔者的感受也很深,记得刚开始读《读本》,确实如她所言,会出现“二重奏”、读破句等现象,有时甚至听不清他们在读什么。可现在,即便一篇未预习过的课文展示在他们面前,他们也能读得字正腔圆,整齐划一。这应归功于晨读一刻钟的齐读《读本》。
  当然,机械地阅读并不能完全领略使用《读本》的好处,很多老师定有自己使用读本的“独家秘笈”,还望各位前辈能不吝赐教,让我们把《读本》很好地利用起来,也算是笔者的一点心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22637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