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校本管理如何走向“深水区”】 走向校本
 

【校本管理如何走向“深水区”】 走向校本

发布时间:2019-06-20 04:03:45 影响了:

  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进入学校并逐渐被教育界人士接受时,校本管理也逐渐开始实施。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创新离不开学校的现实,没有基于学校本身的管理,很难有学校的特色和创新。研究当前校本发展的已有理论,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现状,对校本管理实践和实效本身的关注就显得更为迫切。
  校本管理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代表着学校管理的国际趋势。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经济的社会,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的智慧和创新。这种经济形态的变化,使得学校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传统的学校管理论所揭示的管理要素之间、管理内外之间的逻辑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已经陷入困境,学校管理一般理论也不能包容学校管理的全部问题,因此只有立足学校,才能构建起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
  校长
  1.加强理念引领,防止形式主义
  新时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学校管理重心要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教育的目标要从一元走向多元,社会要求教育从数量走向质量,学校发展要从知识应用走向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学校行政要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现代学校是依法办学、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学校。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的自主定位、自我激励、自我资源调配,其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设计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德育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为抓手,全面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以科研为手段,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自主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与时俱进。
  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应有之义。学校要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自主权,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对教师的管理要有多层次要求,让教师有共同价值的追求,这种价值共同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无穷力量。
  有校长认为,学校的自主发展,“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才是永恒的追求。学校要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重视引领学校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所谓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
  2.结合学校实际,走本土特色
  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看,学校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也不适应开放的要求。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获得知识、更新知识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教育管理就是学习,校本管理就是基于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的“学习”。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是校本管理的核心,要实现这三个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就要把权力下放给学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成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校本管理能否适应时代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学习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应该是“学习人”,学习是终身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存的能力,即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管理,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创新。
  知识经济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就是创新,管理的生命也在创新。新时代校本管理的创新应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上这一核心思想上,这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校本管理就是开发学校发展内在动力的管理,形成学校自我更新的机制,并构建新的运行规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这里需要给学校的是启示,而不是模式。
  学校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和推进,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是以科层体制为模本的,“以分为本”、“以章为本”、“以权为本”的弊端在课改的背景下显露无遗。新时代校本管理的创新应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上这一核心思想上,需要有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文化。否则,改革就有可能停留在仅着眼于“与过去不同”的表层,甚至可能走入单纯追求出新出奇的误区。
  1.统一教师认识,智慧管理
  面对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课程改革中的课堂,课程结构的变化,学生教育问题的变化,这一切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离不开教师长期工作的学校中所弥散着的学校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影响包括管理文化、工作文化、教师文化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特征,是一个学校里教育教学活动、人际关系背后的价值判断与潜规则,它必然要影响到工作与生活在这一所学校中的教师,也将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践智慧的提升。
  学校的管理者在校本管理中首先应该提升管理智慧。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实际,遵循教书育人的特殊规律,挖掘学校及社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校本管理,专业化的管理者其重要的专业技能就是富有管理智慧。管理智慧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同时也应该转化为学校管理集体、教育集体的智慧,成为一种集体智慧,进而延伸并形成一种智慧化的管理文化。
  2.因校制宜,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管理是学校长足发展的话题,切合实际的校本管理必定能使学校得到相应的发展,而学校的发展也会促进校本管理的不断完善。校本管理是基于学校实际的管理,是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是基于学校高效能的管理,是基于学校创立品牌特色的管理,是基于“人”能动发展的管理。校本管理具有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其最终追求的境界是形成校本文化。学校是凝聚文化的场所,教师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学校需要有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文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作课程计划时应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校本管理要关注实践操作,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营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并创建共同愿景文化。“制度具有双重性,它既具有让人的行为规范、内部运作规程化,确保任务顺利完成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时心理排斥的消极性。”订立制度的原则是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要体现人本精神,各项制度既要体现相互支撑衔接、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形成秩序与纪律的“底线要求”与“底线管理”。学校要形成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形成制度文化,并对形成高效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教育行政部门
  校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效能的发挥不仅源于学校内部结构的重组和变革,还取决于外部系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校本管理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管理职能的转变。目前校本管理的区域环境建设所面临的矛盾还很多,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与社会的衔接,这三方面问题都直接作用于“校本管理”。
  1.转变职能,扶持校本
  “校本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管理模式,实施校本管理最基本的条件是要赋予学校主体权,但又不能局限于学校谈管理,应该开阔眼界,建立相对开放、有广泛参与面的共同决策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使校本管理的效益尽可能最大化。
  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外控式管理模式的评价,这种评价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要求,对学校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进行判断,很难准确评价学校本身的特性、需求和发展前景。有专家认为,校本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从督导评估入手,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以适应校本管理的需要,在评价观念上实行四个转变。从“物本评价”向“人本评价”观念的转变,从“封闭评价”向“开放评价”观念的转变,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观念的转变,从“监督评价”到“服务评价”观念的转变。
  有管理者认为,“学校管理校本化了,教育局干什么?”“校本管理”既是基于学校的,也是依托于外环境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认为,在一定环境的支持下,“校本”的事情是条理比较清晰又容易取得实效的,而“区本”往往更难做。“区域环境”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的教育行政领导、业务指导、评价督导等要素的总和及其作用关系。“区域环境建设”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逐步建立起“允许校本管理的存在,支持校本管理的发展,引导校本管理的完善,服务校本管理的需求”的工作氛围。需要建设服务的、高效的区域行政体系,互动的、选择的区域教研体系和超前的、发展的区域教育督导体系。
  2.确保校长负责制,加强有效监督
  现在许多中小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客观地说,这条改革举措从实行到现在,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它不仅大大调动了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增加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减少了干部内耗,还为学校办出个性特色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然而,由于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它的种种弊端也逐一露出端倪:由于校长一人掌握了学校的人事、教学、财务各项大权,有些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沦为校长专权制,阻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它必须导致校长权力的扩大,意味着校长对内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具有统一指挥各项工作的权力,并能对重要问题实施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对外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随着校长权力的扩大,自然会使人们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校长正确地行使权力而不是滥用权力?一般说来,校长个人素质良好、思想品德高尚、管理水平高超,那么他行使权力的准确性、合理性就高,反之则低。但是要保证每个校长都能正确行使权力而不造成权力越规,就不能仅仅依靠校长个人素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严格的制度和有力组织措施的约束。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现实的问题是:校长负责制导致校长权力过大,他们的实然权力远远超过应然权力。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有必要进行制衡。我们对校长权力的这种调控和制约的结果,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校长的领导权威,能保证校长负责制永远充满活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