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原因及对策]新课改对策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原因及对策]新课改对策实施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6:14 影响了: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不少中学教师存在心理焦虑。本文探讨了其焦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从转变观念入手,创设教学环境、进行心理调适等减轻和消除焦虑的多项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焦虑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60-03
  中小学教师职业堪称是全社会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这是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的。在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早在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有关。而现在如果说教师固有的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话,那么,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又成为了他们新的压力源。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教师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师能的提高,而对教师面对这一挑战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又表明,教师的心理适应性如何势必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发挥,并最终关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本文试图分析当前中学教师在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心理不适的现象及其成因,呼唤给予教师更多的心理关怀。
  一、当前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表现
  笔者曾对某中学任课教师作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自我否定的痛苦感。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变革,年轻的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观念上尚未定型,适应也许尚且容易些;年纪稍长的教师要发生这种角色转变,则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他们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要他们一下子否定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看家法宝”,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的情绪如果没能得到有效的调适,极易产生对改革信念的动摇,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难免心理焦虑。
  2.素质缺失的无助感。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局部知识,到处理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从传承接受知识,到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在教学能力上,从模仿他人进行教学,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发展成为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从使用传统的书本、黑板、教鞭等进行教学,到掌握运用投影仪、录音机、ppt等基本电教手段,发展成为能利用电子白板,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等。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多数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似乎高不可攀。诚然,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来提高自己,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身素质的缺失将难于适应改革的要求,遂有“跟不上形势之感”,并由此而产生无助感,难免心理焦虑。
  3.新型师生关系的不适感。新课改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在这一点上,师生关系较以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今,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性的 “我主你客”,而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者。教师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去,也走到公共舆论的中心。因而,教师的行为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教育行为,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教育性。应该说,有效地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有关方面处理问题存在一些偏差,出现了教师得不到学生以及家长起码的尊重,一些学校事故的处理方案让教师感到不公等现象。因此,面对这些变化,教师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心理适应过程,难免心理焦虑。
  4.现实矛盾的茫然感。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进程中诸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相互配套和互为保障,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于是,学校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边轰轰烈烈地搞课改,一边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知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所适从的茫然感由此产生,难免心理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并起着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反而会引起过度的情绪紧张,并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在教学中变得无效、无能,当然也就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困惑,给予教师心理上的关怀,确保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新课改,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但如今不少教师面临的,一方面是紧张,忙碌,一方面又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面对压力、困惑感到很无奈,教师群体中较普遍地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而长期深陷在这种焦虑、无奈情绪中的教师,他们当中一部分选择了“敷衍应付”,另一部分是“等待观望”,还有的则走向极端,对新课程理念排斥、否定,自然也就没法子上课。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就有五位教师选择转岗后勤工作,另有一位青年教师则干脆辞职不干了。
  二、当前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原因
  根据当前中学教师心理焦虑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大致归纳如下:
  1.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现如今,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课程精神的执行者。新的课程理念能否得到准确理解,课程内容能否得到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到一点,那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变。而现实中,恰恰是不少教师,头脑中仍固守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甚至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因而不能和学生很好的沟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实施新课改。反过来,又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和心理,逐渐产生焦虑。这一点在中老年教师身上尤其凸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