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测试20题
 

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测试20题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3:42 影响了:

  摘要: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该做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亲历数学知识建构的探究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1)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是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2)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来的。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斥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呢?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老师如果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单纯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如何变枯燥为生动呢?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外心的时候,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有三个村庄要合作打一口井,要使三个村庄的人去井挑水所走的路程都相等,问井的位置应在哪里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兴趣空前浓厚,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样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发展。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了同学们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亲历数学知识建构的探究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时,教师应积极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数学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数学学习的“空白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通过交流,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精心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
  1.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不管什么问题,它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我们现在倡导的是生态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学生,让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去探索,去交流,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他们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给他们充足的学习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重视课堂练习的开放,丰富学生探索的内容
  探索活动的过程不应只是新知学习的过程,还可以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练习,让学生去发现。如:在学习“分类思想”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书包,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这样真切的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思想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好数学乐趣无穷。
  3.注重课外延伸的开放,拓宽学生探索的范围
  探索知识的空间不能只停留在课内,还可以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走出课堂,迈向生活。例如,在教学了“平均数”后,我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了一道开放题:“一个水塘的平均水深是1.1米,小明的身高是1.3米,他不会游泳,如果小明不小心滑落塘中,他有危险吗?”由于这道题来自生活,学生探索的热情十分高涨,有的从小明滑落水塘的地点来考虑,有的从水塘池底的结构来考虑,答案多种多样。学生不仅感悟到平均数的魅力,更能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策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探索所得到的结果,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此外,我还经常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下节课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我想,只有有创造性的提议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切有利自主探究的条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还学生充裕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旭东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