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彝族起源的主要观点_浅谈彝族学生的作文教学
 

浅谈彝族起源的主要观点_浅谈彝族学生的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6:38 影响了:

  作为一名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尤其艰难,彝族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母语——彝语的环境中,由于彝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语法习惯,使许多学生的习作语病多,表达不通畅,甚至文不对题。因此,作文教学成为制约我校学生语文成绩的瓶颈之一。
  我们知道,写作源于生活。相对而言,城里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显然要比民族学生的丰富宽广得多,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相反,民族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活动空间显然相对要闭塞和狭窄得多。作文的材料价廉物美似乎缺乏得多。因为他们的生活相对而言是落后而闭塞的。我根据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开发。
  一、 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开发资源,发现生活之美。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厌弃,尤其是它又恰好在世俗的眼中不被看好时。在当今的社会,彝族学生生活的地区相对偏远、闭塞,而这些地方往往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如果以“家乡”为话题作文,他们眼前立刻浮现的是城市繁华的生活,而不是家乡的实景。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真实理想,他们百分之八九十会说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走出大山,以后再也不回去了。你再让他们谈谈对父母的认识与感情,他们虽然心疼与体谅父母,但也不乏抱怨与对他们生活的不屑。
  彝族学生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他们的价值取向已在不自觉中受到了社会的扭曲,对学习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与趋同性。一个对自己固有的生存方式心存反感的小小少年,你是难以要求他用真情实感去讴歌和赞美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当学生抛弃了对他最熟悉的生活的守望时,作文所要求的写真情抒真意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此种情况,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去留意其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开发资源,发现山村之美。只有这样,他才会有话可说。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山村之美有所认识和发现呢?
  首先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课文中去寻找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痕迹。彝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山村,他们对乡村的生活是最熟悉的。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在课文中先能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并把作品内容予以还原,相信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与收获。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去了解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如《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让学生知道农家生活的乐趣所在,王维、孟浩然也想到农家去做客,王安石、陆游等不也是对农家生活显得是如此兴趣盎然吗?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中的森林、朱自清的《春》中野花遍地是、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中雪后的小山村等不正是学生们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吗?更不要说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了,捕鸟、钓虾、放牛的场景不正是自己的生活吗?再仔细想想,学生所处的环境还比鲁迅笔下的生活更有趣多了。而彝族学生还可以在山林里采蘑菇、捉野兔、捉鱼、打野鸡呢!把这些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能不对乡村生活重新生出新的感悟与热爱!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生活在作家的笔下是这样美,自己也一定能把它写出来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作文时才能为我所用。这里讲的还是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山村特有的景物进行观察。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就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垄、菜畦、水井、耕牛、野花、杂草、炊烟、森林等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的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大人们的农活、生计、家庭劳作同样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一样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家长大多务农、学生自己也常帮家里干农活。务农这一行当也有许多自己的“行话”和操作规则(如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等)。如果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恰到好处、细致清楚地交代,那么一篇弥散着乡土气息的文章就形成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孩子在写一些涉及到家庭生活的作文时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生计的介绍,造成千人一面的情况。如父母都是务农的,那么可在文中具体展示出农人的最真实的劳动场景与独特的语言特点;现在已有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即使呆在家中也都是半农半工,忙时做农活,闲时做些手艺活体力活挣钱贴补家用。像这样家庭的子女作文时如果把这种生存状态表现出来,那么,材料与情感都准备就绪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还有是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风格文章的便捷有效途径。如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有关火把节的传说,以及彝族的种种风俗人情,各种谚语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并把它作为写作的材料,我们相信学生定能写出风姿多彩的作文来的。
  二、 要能善于引导学生弥补校园文化建设和自身文化的不足之处,吸取汉民族文化的精华,体会创作之趣。
  众所周知,彝族的校园软硬件文化设施都很落后,条件稍好一点的民族中学,有个空荡简陋的操场、书籍陈旧的图书室、配置落后的微机房、花木稍多点的小花园,已是很可观的了。但这些设施陈旧落后,对学生而言,发挥本身应有作用都已不明显,更不要说能直接作为写作资源了。在如此简陋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如何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来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便于工作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道门坎。跨过去,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才会产生崭新的面貌。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老师首先应该承认并敢于面对由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及学生家庭条件贫困对学生的文化认知的不足所造成的空缺,并明示给学生,共同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弥补。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学校仅有的资源,在看电视、报刊、读课外书等进行学习,吸取古今汉民族文化的精华,以弥补自身文化的不足,特别是彝族用语中不符合汉民族语言规范的地方,提高汉语言的文化素养,以此符合汉语言的习惯。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积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才会拥有丰富的材料,才会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自然、流畅多了,老师也不会为学生的作文头疼了。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写,自然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师生的合作也就会很愉快,才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