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概念服装中非纺织材料凸显的“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上海三迹纺织品有限公司
 

[概念服装中非纺织材料凸显的“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上海三迹纺织品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1:18 影响了:

  【摘要】“绘画迹象论”是由钟孺乾首次提出的,并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作为一个共通的、基础的概念。“迹”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象”指艺术作品的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绘画迹象论”解释了绘画这种事体,是拿工具在材料上造成痕迹,并因之成“象”的绘画过程。这种绘画领域的“作迹造象”的过程亦可用来解释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过程。而随着服装艺术的产生、演变,社会的进步发展及媒介物质的自主自立等因素,服装艺术中的“迹因素”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在许多作品中,“迹因素”占主导,“象因素”被挤出了中心地位,从而显示了“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而这种艺术现象在由非纺织材料构成的概念服装中尤为凸显。
  【关键词】迹象;迹大于象;概念服装;非纺织材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21-02
  1 “绘画迹象论”的含义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也是钟孺乾首次提出的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作为一个共通的、基础的概念——“绘画迹象论”。
  什么是“迹象”?简单讲,“迹”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踪痕。在绘画中,说起某画的“迹”如何,就是指画中某“象”的质地,它包含大家所熟知的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用现代汉语注释,“迹”可说成是一物作用于另一物而产生的痕迹;“象”指有形可见之物,由可视之迹构成的“象”,而说起某画的“象”如何,就是指画面的间架结构和画中表现对象的形状与态势,它包含我们常说的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等,连同绘画材料的边沿和角线在内。以上的解释是分解了“迹”“象”的所指,也就是“绘画迹象论”中的“迹因素”和“象因素”。通过分析绘画作品,加以对“绘画迹象论”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白,“迹”在“象”中,“象”由“迹”生,“迹”为“象”之“迹”,“象”为“迹”之“象”,“象”既是“迹”,“迹”即是“象”,“迹”“象”统一便是“迹象”。
  2 服装艺术领域中的“迹象论”
  如今,“绘画迹象论”已被众多学者接受和认同,并被运用到其它领域。“迹象”一词,相较“笔墨”“肌理”“文本”“语言”等有着显而易见的确定性和包容性,且“迹象”作为专业术语和艺术概念,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适应性。那么,介于“迹象”的确定性和包容性,如果我们愿意把绘画看成是人类“作迹造象”的事体,而且认同绘画起源于人类作迹的本能,那么人类从一开始的树叶遮体,再到如今设计师们通过对面料裁剪进而缝制出服装的过程,也可看作是人类在服装艺术领域中的“作迹造象”。
  “绘画迹象论”中认为绘画是起源于人的作迹本能,绘画艺术的发生及其变化,都是因为人的智慧“首出万物,自能制造”,“人灵不能自己也”才得以产生,人类的服装亦是一样。当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开始用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遮蔽身体时,也开启了人类出自本能的属于服装艺术领域中“作迹造象”的历史。这当中,叶子及其纹理即为“迹”,编制而成的裙子外轮廓即为“象”。
  服装艺术中,“象”指的由“迹”而产生的服装廓形,但这个“迹”与“绘画迹象论”当中的“迹”有所不同。服装艺术中“迹”不仅仅指艺术家对所用材料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肌理、面料质感、色彩等),它也包括所用材料本身存在和持有的肌理或质感或色彩等等。
  3 服装艺术中的“迹大于象”
  在绘画艺术中,油画家讲究造型与色彩,版画家重视黑白灰调子和“版味”、“刀味”,水彩画家看重水性色彩在时间序列中所呈现的图像与趣味,中国水墨画则强调意象和笔墨。同样,服装设计师亦注重服装材料“迹”的选择和改造,以及整体廓形“象”的变化。
  但在“迹因素”与“象因素”的博弈中,“迹因素”略占优势。这是源于人类服装史已发展久远,且受到人体躯干造型空间等的局限,“象因素”似乎已探究到公式阶段,但“迹因素”却不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服装制作混入的材料越来越复杂,新材料越来越多被起用,媒介物质一步步自主自立,从艺术语言的辅助手段上升为艺术语言本身,“迹因素”明显被重视和凸显。设计师在许多作品中开始较多的追求“迹”的艺术表现,并有意凸显“迹”而忽略“象”,“迹因素”的呈现多过于“象因素”。因此,“象”因素被挤出了中心地位,有时甚至根本与“象”无关。这时,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生命与物质材料的对话,思想与现成物品的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最终留下的是注入了生命和思想的“迹”,这便是“迹大于象”。有“迹”必有“象”,而且是顺应于“迹”的“象”。
  图1 Alexander McQueen贝壳制成的服装作品4 概念服装中非纺织材料凸显的“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
  在众多服装类型中,包括成衣、高级服装等等,带给我们最多“迹”的视觉盛宴,并将“迹因素”展现到淋漓尽致的要数由非纺织材料构成的概念服装。
  所谓“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概念服装的基本定义是,以新颖、独特超前的创新视角,辅以时代前沿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诸多元素,设计、制作完成服装作品,籍此表达和诠释设计师的艺术创造和设计理念,即为概念服装。概念设计从本质上说,提供的是“思想”。
  概念服装多停留在艺术欣赏品的阶段,不管是使用材质还是作品廓形,都与人类日常的生活需求相差很远。设计师基于“概念”二字,在完全背离服装为人所穿的理念,不用考虑舒适性、可穿性,以设计一件独立艺术品的角度,不断开发和起用突破传统观念的新材料来完成作品。所以,概念服装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非纺织材料,利用非纺织材料的“迹因素”达到艺术效果。非纺织材料包罗万象,从重金属到塑料,木头到纸张等等,每一种非纺织材料的肌理和纹样都有着相比纺织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和视觉效果,它们自己本身持有的,或是由手工、机械而产生的“迹”效果,明显且个性,具有不可模拟性和替代性。像是金银材质的重量及光泽;纸质的清脆及朴实感……除此之外,每种材料所代表的拟人性内涵特征、文化蕴涵及其历史底蕴也是有差别的,不能同等对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