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观潮课堂实录【《观潮》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观潮课堂实录【《观潮》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0:11 影响了:

  一、教材说明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可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因而,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这篇文章的乐趣,同时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以及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三、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1):天下奇观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1:“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2: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3: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4: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多媒体播放潮来的过程。)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生5: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生6: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评点:创设情境,运用设疑法,巧妙设置悬念,通过声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其探知钱塘江大潮的欲望,引而不发,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空间,刺激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的心里投入了一颗石子,平静的水面起了水波,大脑兴奋了,先前的经验被激活了,于是新的问题就发现了,产生了,提出了。
  片断(2):潮来景象
  师:请大家轻声自由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这段课文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很大,像“山崩地裂”;还写了潮水的样子很壮观。生2:我知道了来观潮的人很多,很热闹。生3:我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潮水的。师:你们读书真仔细!这两个自然段里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同学们自由地读吧,特别是你喜欢的语句,可以画一画,多读几遍。待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好?生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生5:这句话写出了潮水的气势很雄伟,潮水的声音巨大,浪涌起来就像是白色战马。(板书:战马)生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还没看到江潮就听到潮水的声音,说明潮水的声音很大,很大气势。生7:“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时候潮水来了,人们很激动,高兴得沸腾起来。生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时候的浪潮涌得很快,很高,就像高高的城墙。潮水的颜色是白色的,很壮观。(板书:城墙)师:读得不错,挺有感受的。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讨论。生9: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生10: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评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获得,丝毫不受传授、灌注的框束;方法的预设,巧妙地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老师的“插言”“拨问”起到了无痕的指导作用。
  片断(3):相关拓展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生1: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了。越来越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不一会儿,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则更妙了。生2: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哟。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看,江水就要向我们扑来了,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简直震耳欲聋!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评点: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搜索出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作品的情感,是与作者的对话沟通;谈论共同阅读的文本,是与他人的沟通。
  四、教学反思
  本案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揣摩欣赏,体验对话——评价激励,拓展延伸的过程,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凸现了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原则:问题性、情境性、合作性、过程性。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容量大,训练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教学过程,能提高教学效率。整节课就是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置身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以文本为基础,经过联想、想像、欣赏、怀疑、整合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合作切磋,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调动积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增强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生成。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体认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与作者发生心灵沟通,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的意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