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产业结构理论【地区产业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理论【地区产业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20 10:54:33 影响了:

领域:产业组织理论

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理论与实证分析

胡向婷 张璐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旨在考察地区政府保护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对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提出理论模型,在一个厂商投资行为模型中,从改变地区间贸易成本和政府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讨论政府行为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贸易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一定情况下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化。这些结论在随后进行的对中国近年地区和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趋势分析发现样本年间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全国平均水平在逐年增大。而以地区为着眼点的计量回归分析则发现,在控制了运输条件、地区资源差异和产业结构历史因素之后,政府变量对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变化有显著影响。政府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地区间贸易成本,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政府的投资行为则在整体上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关键词:地区产业结构 地方保护 贸易成本 政府直接投资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时期各地产业“小而全”的分布状况被打破,这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向着尊重比较优势,逐步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起点和希望。然而,在这些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了那些因素的影响?它们为地区产业结构向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是发挥了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地区产业结构受到了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在社会因素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地区产业调整的进程中,地方保护主义(Local Protectionism)被认为是造成国内市场分割、地区经济封锁,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因素。地方保护是指地方政府维护其辖区内经济主体利益(包括其自身利益)的各种保护行为,也成为地方行政垄断。这里的地方政府包括地方行政、司法和立法当局,在我国甚至地方党委。

我们必须承认地方政府有动机和行为能力对本地区经济实行保护。首先,地方财政收入与本地经济直接相关。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税收。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按财政体制划分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中央在财政上分享的范围扩大,从客观上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和税收权。地方政府的税收资源与其承担的公共职责之间不平衡,地方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沈艳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非常感激导师平新乔教授在模型建设、推导和文章修改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宝贵意见,令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所在经济中心03级博士郝朝艳、02级硕士毛亮和03级硕士李化松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们不少建议和帮助,在此一一致谢。当然,本文一切文责自负。 

本文两位作者排名无第一、第二作者之分。

政收支持续出现赤字,并成上升趋势 。其次,现行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对地区发展进行评价主要是GDP增长速度、投资规模和税收情况,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易忽视本地经济资源的特点,非理性投资于资本集中型、高利税的产业。以上两点诱导了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的保护。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缺乏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同时地方政府在地方政策的制定上又有相当大的自由。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税收政策差异很大,各地方自行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同时还存在各种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地方保护措施,这些都加剧了地方保护倾向。在政府直接干预方面,1980-1994年间进行的行政分权改革,其核心为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投融资权和企业管辖权;到1994年税改以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权和企业管辖权保留了下来,并且在不断扩大。地方政府拥有越来越大的投融资审批权限(如对生产性技术项目,国家计委的审批资金限额由1000万元以上提高到3000万元以上等)和扩大企业的投资决策权。中央政府还把对部分国有企业的管辖权下放到省一级。地方政府拥有实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实质上是拥有了所有权。

然而,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特别是地区产业结构的实际影响(方向和程度)是什么?对地方经济实行保护这一行为怎样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其途径和机制是什么?在第2节,我们首先对前人在这一领域的贡献进行了一个简略的总结。在第3节,本文以讨论地区产业结构为着眼点,尝试着给出一个以厂商投资最优化模型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并讨论了其中政府的影响。在这一节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两期模型来讨论产业分布的调整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同时通过一个无穷期的动态模型来讨论地方政府的保护对产业的最终稳态分布的影响。结论是:地方政府的保护能够影响产业布局,而且地方保护作用的方向与其采取的方式有关。地区政府如果以构造贸易壁垒、阻碍地区间商品流通的形式保护本地经济,将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而如果政府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来扶持本地经济,则在一定条件1下会促进地区间分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向差异化发展。

在理论分析之后是相应的实证研究。在第4节,我们首先对近年来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趋势做了一定的分析,发现中国近年来各省之间产业结构正在差异化而并非趋同。在第5节中,文章对1996-2002年间26个省(直辖市)产业结构的面板数据应用Dynamic Model下Transformed MLE和GLS的方法回归,对自然因素、历史因素与政府变量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与理论模型的结论是相符的。对照1980-1994年的行政和财政改革历史,本文的结果有一定的政策建议价值。

2.文献综述

迄今为止,已有很多中内外学者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产业集中做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第一个领域,研究者从价格、劳动生产率、省际贸易等不同角度来讨论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市场分割的程度,在这一领域,主要有Alwyn Young、Sandra Poncet,张军和Barry Naughton等人的贡献。在第二个领域,研究者直接通过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出发,考察产业分布和地区结构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以及政府保护主义在其中的作用。在这一领域,主要有Sukkoo Kim、Chong-En Bai等人的贡献。除此之外,针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除了讨论地方保护主义在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在这个领域,蔡昉的

1

这里的条件是指地区政府投资行为是理性的,在这个条件下,各地区政府将从本地资源特点和优势出发引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投资行为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研究是较为突出的。蔡昉在《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一文中,认为政府的就业保护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并指出户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保护的制度基础。由于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讨论,在这一点上就暂且不做详细讨论。

Alwyn Young(2000)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势和地区保护主义影响进行了研究。Young认为工业对于政府的财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使得政府倾向于保护利润高的行业,政府有很强的动力来保护自己的税基。这样导致了政府在贸易上设置壁垒,阻碍本地区重要原材料的流出以及其他地区商品的进入等一系列的寻租行为。Young从产量、价格等因素出发分析,认为改革以来,各省之间在产出或者经济结构上有趋同的趋势,价格在省际之间也不存在清晰的缩小趋势。另外,Young 还认为,农业的发展正与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相背离。Young最后的结论是,地区保护主义使得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壁垒,地区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市场扭曲。与Young的结论相对应,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发现,1997年中国国内省际间贸易商品平均关税超过了同期欧盟成员之间的关税,并且,中国消费者购买各自所属省份自制产品的数量是他省产品21倍。Poncet也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

与Young的结论相反,张军和Barry Naughton的结论是乐观的,他们从贸易的角度考虑,认为中国近年来的省际贸易不是下降而是大大增加了,省间贸易依存度正在增加。张军(2001)认为Young很有可能忽略了“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差别。一般说来,“行业间”贸易是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一般涉及到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的贸易;而“行业内”贸易则指在同一个生产部门或行业,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交易,这种贸易不存在像“行业间”贸易那样的互补性,这些生产者更是同一个行业的竞争者。Young的着眼点在“行业间”贸易,而“行业间”贸易减少很有可能是原料和中间产品输出地工业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数字显示,中国近年来省间的贸易是增加的,而这种增加更多是“行业内”贸易的贡献。同时,Barry Naughton(1999)在《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一文中也对中国的省际贸易进行了研究,通过中国各省的贸易输入输出表,也揭示了改革以来中国的省际贸易,特别是“行业内”贸易的增长。从“行业间”与“行业内”贸易的观点类似,Naughton认为,一方面要能允许大块的原材料在合理的运输成本上进行运输,而另一方面则应当形成有利于比较优势发挥的竞争性市场。

Alwyn Young、张军和Barry Naughton等人都是仅仅对中国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的现象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而Sukkoo Kim、Chong-En Bai则是直接从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和本质出发来讨论产业分布的成因。Sukkoo Kim(1995)提出,地区自然资源差异、产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外部性都可能是导致产业分布的因素,他使用美国的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规模经济和自然资源有着显著的解释力。Chong-En Bai(2003)则以中国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上述理论假说中加入了历史的因素(前期的产业集中状况)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Chong-En Bai提出,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边际利税率较高的行业和国企较多的行业,故而将边际利税率(Tax-plus-profit Margin)和国有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Share of SOEs)作为度量政府保护的解释变量,认为在边际利税率和国企比重较大的行业,政府保护的力度将会越大。同时,在实证中,Chong-En Bai将行业的Hoover系数(Hoover coefficient)作为被解释变量,Hoover系数越大,说明行业的集中率越高。实证研究的结论也说明了规模经济和自然资源有着显著的解释力,并且,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对产业集中有着负的显著的边际效应。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提出地区产业结构差异(Regional Specialization)和产业地区分布集中(Industry Localization)的联系与区别。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区别是前者是从地区的角度出发,而后者则从产业分布的角度来说。但是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给定所有产业的分布状况,也就决定了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除了所有产业集中于一个地区的极端情况

外,各个产业集中的程度越高,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越大;总体上产业集中度越低,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也越小。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Kim和Bai等人在实证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结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直接讨论产业分布的理论模型。本文首先试着给出两个简化的模型,从分析影响产业分布的因素出发,提出地区间产业结构也同时受到了地区间物资的贸易成本的影响,并且,自然因素和政府因素同时会影响地区间贸易成本。本文把贸易成本纳入模型内,并首先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讨论。另外,Bai的实证是从行业分布集中的角度去进行的,本文的实证却旨在从地区的角度出发,直接度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寻找并检验相应的解释变量。在对中国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上,本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同样从地区角度出发,计算了相应的指标,结果发现,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整体水平来说,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度在增大。这个结果支持了Naughton和张军的观点,同时为反驳Young等人的观点提出了一定的证据。

3.理论模型与假说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

第一,可以认为,地区产业结构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自然因素、政府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是说,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将有一个缓慢调整的过程,从而使得当期的产业结构与前一期或前好几期的结构相关。自然因素包括了运输上的成本,以及两个地区的资源差异。而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

第二,勿庸置疑,在中国的产业分布中,政府因素是举足轻重的。政府的保护主义对产业集中和地区产业结构分布有没有显著的影响?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政府因素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这一节里,首先通过一个两期模型来说明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保护是如何作用于产业的分布的。然后再通过一个无穷期的动态模型,讨论了地方政府的保护是如何作用于产业的最终稳态分布的。最后,根据这些理论的结论,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在第五节的计量模型中,我们将检验这些假说。

3.1一个两期模型

3.1.1模型假设:

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i1,2,考虑一种制造业。两个地区初始的资本存量分别为k0,

1

k02。假设只有一个厂商,考虑两个时期t0,1,在第一期,厂商决定在两个地区各投资多

少,厂商的目标是最大化第二期末时两期的总财富。假设每个时期之间的贴现率为,资本的折旧率为。

对于其它因素,有以下假定:

1)厂商的生产函数为ftf(i,kt),i1,2,t0,1,上标表示地区,下标表示时期。其中,i表示两地生产力,包括了资源、技术等因素。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暂时忽略劳动。

2)每个厂商第t期在两个地区的投资成本为r(It)和r(It)。r()0,r()0。 3)两个地区的产品可以交换,但是存在贸易成本。假设地区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为T(a),

1

2

ii

a表示地区2生产的流入地区1的产品数量。贸易成本表示厂商如果将厂房建在地区i,将一单位产品运至地区j销售所耗费的成本。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贸易成本主要为运输成

本;在有政府保护时,T还包括了人为的贸易壁垒所耗费的额外成本。贸易成本函数是一个偶函数。

(当at0时,

T(at)T(at)

) 0当at0时,0。

(at)(at)

1

1

4)两个地区的价格由需求反函数p(q)sq决定,s足够大使得p0始终成立。q表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的数量,若假设从地区2流入地区1的产量为a,则qfa,

q2f2a。其中,上标表示地区。

3.1.2模型描述: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写出厂商问题:

12112212

 r(I)r(I)p(q)qp(q)qT(a)(kk)(1)max11111112

I,I

i

k1ik0(1)Ii



s..t

1p(q1)s(f11a)

p(q)s(fa)i1,2 t0,1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设ftf(i,kt)ikt,r(It)It(It),T(a)c(a)。其中,

i

i

i

i

i

i2

2

121

2

1

,b1,i1,2,t0,1。不妨令21。 2

21

kk2ca21110

对这个问题求FOC,得到:

111

s21k112bk1ka210110 2

12bk1

2

221

2

2

1ks2k

a10

代入参数值,进一步求解可得:

12c111221s31

kk2k101

c224c2

c121212s32

kk2k101

c2c224

22

从而可以解出k1和k1的表达式:

2

12c111s31222s3k2kk00

c224c22411

2

12s31221s311c12

k12kk00

c224c224

12

22

12c12c112where 22

c2c2c2

3.1.3关于政府作用的讨论:

当政府对本地区产业进行保护时,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效应:

第一,政府设置贸易上的壁垒,这相当于使两个地区的产品的贸易成本增大,从而使得c增大。

由上面k1和k1的解有:

22

1121c122s3122c111s3

kk22 k0k0

c224c2c224c22

1

11

12

则有:

222212c12122c1122

220 23cc22c2c2c2c221

kk11

c

2122s311s3k 2k0210

2424c2

21

kk11

1

0,从而当c增大时,k12k1中的分子

因此,首先,当21时,

c

项减小而分母项增大,所以,有

1

k12k1

c

0。这一结论说明,c的增大会使得资本向相

对来说没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

第二,政府对产业直接扶持性的投资。这时,厂商问题可以写成:

12112212

 r(I)r(I)p(q)qp(q)qT(a)(kk)(1)max11111112

I,I

i

k1ik0(1)Iigi



s..t

1p(q1)s(f11a)

p(q)s(fa)i1,2 t0,1

1

2

2

121

类似前面未加入g的问题,这里由FOC可以解出k1和k1,并且有下面的式子:

22

13122c111s3121c122s21

kk2k2g2k2g00

c2c224c2c2242

1

11

i

1

k12k1

g1

22

0 c12c2122c2

1

k12k1

g2

2

1212c12c20

c2也就是说,政府的直接投资会加速资本在本地的积累,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如果两个地区的政府都对产业进行直接投资,那么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有怎样的影响是不定的,这取决于政府投资的相对大小。

3.2一个动态模型:

在讨论了过程中政府保护的影响后,我们再来讨论在一个无穷期的模型中,政府保护会对稳态时的资本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3.2.1模型假设:

与两期模型类似,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i1,2,考虑一种制造业。两个地区初始的资本存量分别为k0,k0。假设只有一个厂商,考虑两个时期t0,1,2,,在每期,厂商决定在两个地区各投资多少,厂商的目标是最大化所有时期的总财富。假设每个时期之间的贴现率为,资本的折旧率为。

对于其它因素,有以下假定:

1)厂商的生产函数为ftf(i,kt),i1,2,t0,1,2,,上标表示地区,下标表示时期。其中,i表示两地生产力,包括了资源、技术等因素。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暂时忽略劳动。

2)每个厂商第t期在两个地区的投资成本为r(It)和r(It)。r()0,r()0。 3)两个地区的产品可以流动,但是存在贸易成本。假设地区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为T(at),

1

2

12

ii

at表示地区2生产的流入地区1的产品数量。贸易成本表示厂商如果将厂房建在地区i,将一单位产品运至地区j销售所耗费的成本。在自然条件下贸易成本主要为运输成本;在有政府保护时,T还包括了人为的贸易壁垒所耗费的成本。贸易成本函数是一个偶函数。

(当at0时,

T(at)T(at)

0当at0时,0。)

(at)(at)

4)两个地区的价格由需求反函数p(q)sq决定,s为常数且足够大使得p0始终成立。q表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的数量,若假设第t期从地区2流入地区1的产量为a,则

qt1ft1at,qt2ft2at。其中,上标表示地区。

3.2.2模型描述: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写出厂商问题:

2

max21

It,It

t

p(q)q

1

1

11

p(q12)q12T(a)[r(It1)r(It2)]

2

根据动态经济学理论,这个问题是存在解的。在这里略去了这部分讨论。

kti1Iti(1)kti

s..t

p(qt1)s(ft1at)p(q)s(ftat)i1,2 t0,1,2,

i

i

i

2

t

2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设ftf(i,kt)ikt,r(It)Itb(It),T(a)c(a),其中,

iii22

1

,b1,i1,2,t0,1,2,。 2

可以求出这个问题的Euler Equation:

11

12bkt121kt11212kt11 12bk1ks2a1t1t1t12

12bkt1

2

t

2222

2212bk1kkt11t2t1

1ks2a

2

t1

212c1121222b11k1s11 kc2c2

21

kk2cat2t1t0

假设稳态的条件是:稳态时有Itkt,ktk,则有下式成立:

2

22c1221212b11k2s11 k

c2c2

iiii

代入参数值进一步求解可得:

122s1332c11

k (1) 1k4c2c224121s2332c12k (2) 2k

c2244c2

从而可以解出k和k的表达式如下:

1

2

k1

12s231s1332c1 2*244c2c22412s131s2332c1 1*244c2c224

2

*

k2

c1332c112where 122

c24c2c24

3.2.3关于政府作用的讨论:

与两期模型类似,当政府对本地区产业进行保护时,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效应:

第一,政府设置贸易上的壁垒,这相当于使两个地区的产品的贸易成本增大,从而使得c增大。

k2k1

112412sc6c1123s*8c2

223122*212202cc224c2

21*kk

c

又由(1)(2)式有:

124s3

12122

4c2

1s3

024

k1,k20412s3120

s32024

则在21时,在c增大时,分子项减少而分母项增大,所以有在21的前提下,容易发现: 1)当c0时,有kk0;

2)当c时,相当于两个地区的稳态是独立决定的,这样,求解模型:

2

1

k2k1c

0。

maxt(skt)ktIt(It)2

t0

s.t kt1kt(1)It

s1

,从而: 2

21

k

s(122)4 

s3k1由0,s(122)420

24

的稳态,可以得到:k由以上1)、2)两点且

k2k1c

0可以看到,当21时,k2k10始终成立,

所以c的增大会造成稳态时的产业结构的趋同。

第二,政府通过对产业的直接投资性来扶持产业。这时问题写成:

max21

It,It

t

p(q)q

1

1

11

p(q12)q12T(a)[r(It1)r(It2)]

i

i

i

i

s..t kt1It(1)ktgt

p(qt1)s(ft1at) p(qt2)s(ft2at)

i1,2 t0,1,2,

同样可以求出这个问题的Euler Equation:

111

12bk1kgt1tt

1s2at1112bk

222

12bkt11ktgt

1

t2

1kg2k

1

t1

1t1

211t1

22222

222s2at1112bk1kgkt1t2t1t1



12

假设稳态时gtg,则可以求出k和k的稳态解:

2

13311s312322s32c11

k*gg

4224c2224c2

ii

1c13322s312311s3k*gg

4224c2224c2

2

2

1

ki

因为易知0且不包含g,所以易知

gj

*

i

0, if ij

。 

0, if ij

也就是说,政府的直接投资会使得稳态时的本地资本增加。但是,如果两个地区政府都

有投资,则对稳态时产业结构的总体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3.3 假说

总体来说,地区产业结构受到自然因素、政府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

首先,产业分布受到了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由经典的贸易理论,各个地区的自然禀赋不同,必然会使得地区分工不同,从而出现产业结构差异。历史因素是由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在瞬间调整到最佳状态,所以当期的产业结构肯定受到上一期以及前几期产业结构的影响。由此,直接可以提出以下两点假说:

假说 1 两个地区自然资源差异越大,出现产业的趋同的可能性越小。 假说 2 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将受到上一期的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

虽然这两点在前面的模型中没有直接涉及,但是它的直观性是显而易见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它必然有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事实上,由

It21kt2

kt21

1我们可以看到,下期的结构显然将受到本期结构的影响。 11

It1ktkt1

而政府因素即以上讨论的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的两个影响——贸易壁垒增加和政府直接投资增加。在2.1.3和2.2.3节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地区间产成品的贸易成本、政府投资对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影响,结论是贸易成本的增加会加剧产业结构的趋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政府保护时,地区间的贸易成本主要是指运输成本;而当政府设置贸易壁垒时,额外的贸易成本就产生了。这两部分任一部分增加都会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从而加剧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由此有以下两点假说:

假说 3 地区间商品运输成本的增加会加剧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

假说 4 地区政府对地区间商品贸易设置的壁垒越大,地区间越容易出现产业趋同。

在2.1.3和2.2.3节中,我们也讨论了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政府的直接投资会加速资本在本地的积累,在动态模型中还会减少外地的资本积累。就同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两个地区的政府都对该行业进行直接投资,那么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有怎样的影响是不定的,这取决于政府投资的相对大小,可能会造成趋同。而如果不同地区的政府对不同的行业投资,加速本地资本在不同行业的积累,那么理论上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总之,政府直接投资会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因此有如下假说: 假说 5 地区政府直接投资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化。

接下来,本文将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4.数据及变量的度量

本文以省(或直辖市)为单位把全国划分为31个地区。采用这种划分方法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省(包括直辖市)是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体和行政单位。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中央就是以省为单位进行产业布局。而且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在现实中对地方经济有实质性的干预。中央政府下放行政分权是下放到省一级地方政府;从改革初期的江浙地区的丝绸原料争夺战到九十年代的上海、湖北和吉林三省汽车大战,诸多案例中,省级地方政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全国31个省(市)中,河北、甘肃、西藏和宁夏四省由于统计口径上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差异,数据不可获得,而海南的产业结构呈明显的自然资源依赖性,因此没有纳入研究范围。

本文以工业为研究对象。对于行业的划分,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行业细分的标准,把工业细分为3大类(采掘业、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及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37个子行业。其中,采掘业和电力蒸汽热水及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都是相当依赖资源和人口分布的行业,而制造业相对来说对资源的依赖性小,下文将以其为口径对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度进行分析。另外,在时间上,我们选取了1996-2002年的数据。相对来说,这部分数据比较齐全,而且大致可以度量近年来的相关状况。3

4.1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度变化趋势(1996-2002)

本文构造了一个度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的指标SDnt,如下: *

3 有很小的一部分数据出现缺省值,这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数据进行了一些近似处理。另外,1999年前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方统计年鉴陆续更改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口径——从“全部独立核算企业”到“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是指产品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SD*

nt

i1IYintYit YntYt

其中,n代表地区,i代表行业,t表示时间,Yt表示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Yit是年行业i生产总值,Ynt是每年地区n国民生产总值,Yint是年n地区行业i的产值。如果这个指标的均值接近于零,则表明各行业在全国按地区经济规模比例均匀分布,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表 1历年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均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3),各地区统计年鉴(1997-2003)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在1996-2002样本年间,从整体水平来说,地区产业结构不但没有出现趋同,而且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稳中有升。特别是以制造业为口径的指标,平均每年以4.6762%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整体水平来说,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度在增大。

4.2 变量的度量

4.2.1地区趋同程度的度量:

我们用Krugman(1991)提出的指标来度量两个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指标如下:

Ynm,t

i1IYin,tYn,tYim,tYm,t , for n,m1,2,......27, where nm

其中,n、m表示两个地区,t表示时间,i表示行业。Ynm,t表示的是:在t期,地区n、m之间的产业趋同状况。绝对值符号内是两个地区某个行业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的比率之差,然后再对I个行业加总。如果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越大,那么这个指标的值应该越大,反之,如果两地产业结构趋同,这个指标将越小。

这个指标是针对两个地区而言的,对于我们选取的26个省市自治区,这个指标的值一共有325个。所以,本文所选取的Panel将是一个325×7的Panel。

我们将每年所有两地之间的Krugman指标取均值,可以看到以下趋势:

表 2历年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均值(Krugman’s index)

克鲁格曼指数

(Krugman’s

index)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3),各地区统计年鉴(1997-2003)

图 2 Krugman"s index的平均趋势

0.8

0.6

0.4

0.2 0.566971 0.591046 0.573141 0.647791 0.620831 0.633325 0.684652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996-2002年

总体来说,与图1的趋势类似,整体上说,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稳中有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就全国整体水平来说,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度在增大。

4.2.2运输成本的度量:

两个地区间的运输成本一般与两个因素相关:第一,地区间运输成本和地区内的交通运输状况相关一般来说,地区内的运输条件越发达,运输的成本越低。首先我们将每个地区每年的铁路、公路、内河航道里程加总再除以地区的国土面积,这样就得到了每年地区内运输网络的密度。这个密度越大,说明地区内的交通状况越发达,运输成本应该越小。第二,地区间运输成本和这两个地区的距离成正比。两个地区(省)相隔越远,相互之间运输的成本应该越大。由以上两点,用两个地区(省)的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地区内部运输网络的密度之和,并将这个量记为transport。这个值越高,说明运输成本越大,两地商品交流越困难。

4.2.3政府保护效应的度量:

政府保护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贸易壁垒和直接对产业进行投资扶持。

不幸的是,地方政府设置的保护壁垒,不管是商品贸易还是在跨地区投资上,都是非常多样和隐蔽的,这使得壁垒无法被全面和直接度量。因此,在控制了自然因素运输成本之后,本文从政府设置壁垒的动机——保护税基——出发,以两个地区企业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之和(记为tax)间接度量地区间贸易壁垒的程度。这里暗含的假设是:这个比重越高,政府的保护动机越大,贸易壁垒越是严重。这个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方面,在现行的财政和税收体制下,地方企业对地方财政的主要贡献就是企业所得税4;其次,对地方政绩的考核,税收是主要指标之一;最后,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财政赤字的压力也迫使地方政府保护税基。地方企业政府的保护行为会增加地区间投资的成本。跨地区投资的成本会大于在本地投资的成本,各地的厂商都选择就地投资,从而加剧产业结构的趋同。同样的,政府行为的多样性使得无法直接度量投资成本的改变程度,只能从动机出发,仍以变量tax来控制这方面的影响。

4.2.4政府直接投资的度量

对于政府直接投资,本文将政府基础建设投资,挖潜改造投资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三项相加,作为度量政府直接投资的变量(记为investment)。就可获得的数据来说,这三项与前文模型中的政府直接投资是最为接近的。

4.2.5地区间资源差异的度量:

一般来说,很难找到直接度量地区资源差异的变量。我们用两个省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记为difference)来间接度量地区之间的差异,背后的思路是:两个省相隔的距离越远,地理条件,位置,资源都应该相差得越大。这个变量是不随时间改变的。

5.回归分析

5.1 回归模型

根据前文中的理论模型,有以下计量回归模型:

2Ynm,t0lagYnm,t1differencenmnmtransportnm,t

investmentnm,ttaxnm,tnmnm,t34

我们采用一个动态模型来描述这个过程。当期两个地区的趋同状况收到上一期的趋同状况、运输成本、政府投资、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资源差异的影响。Ynm,t为地区n、m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度,difference为两地区间的资源差异度,transportnm,t为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指标,investmentnm,t为两地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taxnm,t为两地企业所得税占本地财政收入的比重之和;后两项为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估计方法上,我们在两种假设下采用了两种估计方法。第一种是假设Fixed Effect,在nm,tiid并且不存在异方差的假设下用Transformed MLE来对参数进行估计,相对GMM来说,在相同的假设下,Transformed MLE是更有效的估计;另一种假设Random Effect,在nmi.i.d和nm,ti.i.d并且不存在异方差的假设下用GLS进行估计,这一部分内容我们放在

4.2节中。最后通过Hausman检验来检验这两种假设。5在控制了滞后项和地区资源差异的4地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不包括地方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部分)全部归地方财政,而增值税为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分享25%。地方企业的营业税虽然为地方所有,但是对生产性企业来说,所得税更为主要的。

5以上回归的计算过程是通过matlab程序完成的。

因素之后,我们有理由认为残差是i.i.d的。从理论上说,Fixed Effect是较为robust和合理的设定,因为在random effect下,对time-invariant变量的specification是较难度量的,传统的设定不一定符合现实,这将影响模型的一致性。

Transformed MLE估计的结果如下表:

从Transformed MLE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作用是和理论与假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上一期的产业结构对本期产业结构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地区的运输条件越好,即运输成本越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越大,出现趋同的可能性越小;税收占政府收入的比例越大,政府保护企业的动机的越强,tax系数为负,说明政府保护会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有正的影响。

政府投资的系数为正,说明政府的投资并没有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是促使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变大。直接的解释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的投资没有集中在一个行业,而是多样的,这与前文理论部分的结论是相符的——如果不同的地方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不同的行业,那么政府投资的确会减少趋同的趋势。而根据中国现实,更深入的解释见后文扩展部分。

这个结果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从1994年财政改革开始,中央政府回收了财政权,而下放了投融资权。一方面,中央政府回收财政权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这样,地方政府就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税基,所以,当我们用tax作为解释变量回归时,出现了显著的负系数,即:政府的财政状况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有着明显的正效应。政府保护税基的主要表现为制造贸易壁垒,保护本地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等。另一方面,投融资权的下放使得政府可以自主地在各个行业进行投资,这个计量结果说明,不同地区政府的投资在整体上还是尊重了比较优势的原则,起了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的作用。

5.2 扩展

对于GLS,有以下结果:

表3 GLS回归结果

以上结果基本上都是显著的。

但是,通过transport,lagY,investment,tax构造Hausman检验,结果得到Hausman检验的值为负值。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怀疑模型初始的specification有误。由此,引出以下的扩展讨论。

除了在残差假设方面进一步扩展以外,还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模型的扩展做讨论:

1)关于Period Individual-Invariant Variables:

在这个计量模型中,我们没有加入时间哑变量(Period Individual-Invariant Variables),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假设Period Individual-Invariant Variables存在是合理的。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宏观经济走势又会影响地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这两方面都作用于地区产业结构。忽视这一类变量存在,那么GLS模型的初始设定就很可能是错误的,GLS估计就是不一致的。这正是我们认为上述GLS结果有误的原因。

2)关于Random Effect Coefficient Model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有理由假设模型设定中nm是随机参数(random coefficients),这是由政府投资的动机决定的。政府投资的动机分为两种: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投资主要是为了抢占高利润行业市场,视本地企业成为该行业的领先者,因而投资方向集中于高利润和新兴行业;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提升本地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趋向于接收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淘汰和转移的产业,因此投资方向集中于这些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政府竞争,政府投资会加剧趋同。而在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由于投资方向不一致,政府投资不会加剧趋同,而是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这样就有了下面nm的表达式。

2nm01GDPn,tGDPm,tnm6 0022

在这种情形下,以上用GLS的方法同样会是有偏的。由于random coefficients的假设是更符合实际的,所以在计量上,可能会得出更有效和准确的估计量。

6.结语

本文关心的问题是地区政府对本地经济保护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扭曲作用,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本文认为政府可能从改变地区间贸易成本和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对地区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持,并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来验证这一直觉。

首先,通过一个厂商投资行为模型讨论政府行为的影响。从厂商行为最优化出发,分析了政府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和直接投资对厂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由厂商行为的变化得出政府行为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用两期模型得到产业调整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作用,用动态模型得到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稳态的影响。模型分析的结果是,贸易成本的增加会使得地区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而政府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理论分析之后是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对1996-2002年间26个省(直辖市)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在趋势分析方面,本文构造了衡量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度的6 GDP是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可获得的统计指标有地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n,t0

*SDnt指标。根据统计数据计算,该指标在样本年间的趋势显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全国平均水平在逐年增大。应用Krugman’s Index得到的计算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势不是趋同而是向着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

在计量方面,与前人不同,本文以两地产业结构差异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尝试从地区而非行业的角度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地区资源、运输条件和产业结构历史的因素之后,检验政府行为变量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回归结果同理论是一致的。根据模型分析提出的假说在实证中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代表历史因素的滞后项对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是显著且是正的。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即贸易成本,对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政府投资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化的。

这些结论对现实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1980-1994年的行政分权改革和1994年的税收改革之后,中央与地方行政权力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与改革之前相比,财政权、税收权向中央政府集中,而地方投融资权和企业管辖权则向地方政府下放。这一方面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则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地方经济决策上的自由。前者导致了长期的财政收支不平衡,使得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愿望巩固税基以保证财政收入。对地方税收有重要贡献的地方企业是地方保护的主要对象。地方保护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讨论的是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对地方经济实行保护。实证结果发现政府制造地区间壁垒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这说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地方政府行使地方经济决策权的效果,在政府直接投资方面与直觉上的结论有所不同。实证结果发现在整体上,政府直接投资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这说明,在财政改革之后,政府的投资行为从整体上说是理性的,下放投融资权的改革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比较优势的发挥。这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地方政府经济决策自主,有积极的作用,有可能推动地方经济向着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因此,为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负面效应,应该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削弱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实行保护的动机。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经济决策自主性的积极作用。在整体上,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促进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但是也应该看到政府主导投资存在诸如盲目重复建设和重视短期效应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造成、并且极有可能在未来造成效率上的损失。所以,对政府的投资行为,需要有更好的引导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及数据来源:

[1]. Chong-En Bai, Yingjuan Du, Zhigang Tao, Sarah Y.Tong,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es”, April 2003

[2]. Alwyn Young, “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 QJE Nov,2000

[3]. Sukkoo Kim, “Expansion of Markets 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Trends in U.S Region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e,1860-1987”,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1995

[4]. Barry Naughton,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 Paper for Conference on Policy Reform in China,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Stanford University, Nov,1999.

[5]. Paul Krugman, Geography and trade, Leuven, Belgium :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 Campidge, Mass. : MIT Press, c1991

[6]. 蔡昉、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7]. 张军,“中国的省际贸易壁垒在不断提高吗?”,经济学随笔,2001年

[8].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经济研究》,2001年第6 期

[9].《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3);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1997-2003)

[10].《中国交通年鉴》(1997-2003);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年鉴(1997-2003)

英文摘要:

——A Model and Econometric Evidence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e the influence from loc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wo kinds of approaches by which the Local government implements its influence are considered, one is to block the interregional trade by increasing the exchange cost, and another is to directly invest in local industries. A two-period model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government’s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Meanwhile, a dynamic model reveals what government behaviors can do about the steady-point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analysis outcomes are consistent. Increase in exchange cost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within the industries considered, while the direct investment by local governments has ambiguous effect, and it will enhanc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 proper condition. Further, the data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conclusion. The trend analysis by computing SD and Krugman’s Index shows that the national-wide average degree of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increases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And by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the history factors, the results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the regression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block the interregional trade by increasing the exchange cost, then lead to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between provinces, while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crease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s a whole.

Key Words: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local protectionism, exchange cost, government investment

作者联系方式:

胡向婷

huxiangting@pku.edu.cn

010-51605529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29号5区-305D

张 璐

zlwxy@pku.edu.cn

010-51605531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29号5区-306C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