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扒着门缝看历史]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扒着门缝看历史]

发布时间:2019-07-23 09:35:32 影响了:

徐世平:扒着门缝看历史

2008年07月29日

文/徐世平

“扒着门缝看历史”,其实是我的读史札记。

我从小喜欢历史。当年考大学,第一志愿填新闻,第二志愿填历史。

我读历史,喜欢读人而不喜欢论事。其实,历史就是由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读懂了人,也就读通了历史。

我读历史,是喜欢钻牛角尖的。各色人等,千姿百态。然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因此,古人何以如此?总是有原因的。后人的解读,一般都是“为我所用”的。明白这个理儿,读历史的时候,心里才会释然。否则,你会烦闷而心慌的。

我读历史,向来是带着兴趣读的。时断时续,似乎从来没有什么计划。读历史,常常是想到什么,便去拿了书来看。有时候,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是经常拿镜子来照自己的。毕竟,现实社会,碰到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官场。有些问题想不通,便去读历史。因为,有些道理,古人说过几千遍了,都有现成的答案。这些道理,并不因为意识形态的改变而有任何的贬值。

我读历史,经常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古人的心态。因此,研究历史的人,千万别将其当成是学术研究。严格地说,这些文章,都是读史的眉批而已。只是,这些眉批太长了。呵呵。在我看来,这些胡乱批出的文字,其严谨的尺度,估计也是有问题的。因此,敬请读者宽容待之。读到逻辑混乱的地方,一笑而已,千万不必当真。

我读历史,其实是“扒着门缝”读的。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从门缝里看人。门缝里的人,往往聚焦,而同旁的什么事物,没有太复杂的联系,可以满足特定的窥视欲。当然,我写这本书,并非刻意把历史人物统统看偏了。不过,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并不是历史学者,研究不深,资料不全,精力有限,因此看出去的人,极有可能是片面的。这种片面性,源于主观性。“扒着门缝看历史”,既是一种阅读状态,也是一种心理过程。既然都是门缝里的人,诸公各位也大可不必苛求什么了。

我读历史写文章,几乎都是急就章。每篇文章,几乎从来没有提纲、中心思想,也没有共通的体例。通常的情况,有想法从心底涌起,便下笔如飞。写完之后,有时候都懒得看第二遍。因此,文章难免有错。比如,我就曾在文章中将人名、地名、时间搞错了。有些还错得离谱。好在我的文章,都是放在自己的博客里的。我有不少网友,他们很喜欢这些文章,同时也是最好的校对。故而,但凡有错,网络的纠错力量是巨大的。互联网不是有“人肉引擎”之说吗?于是,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地改错。这一点,不敢懈怠。

我读历史,特别喜欢名人,尤其是有争议的名人。有争议的人,读起来才有味道。有争议的历史名人,都是同历朝历代执政者的历史观和执政观有关联的。今天说好,明天说不好,自有其政治意图。历史人物,最为可叹的事情,就是莫名地被后人,或捧到天上,或摔到地上。他们常常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工具本没有什么对错。只是用的人,或有错。

我读历史,本是业余爱好。我的职业决定,我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不过,写文章,于别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对我而言,则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我做了多年的记者,写东西,小菜耳。我写文章,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换脑子的方式。至于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也只好随他们说去了。我只想说明,当有些人中午呼呼大睡的时候,我经常在写文章。

我读历史,其真实目的是想充实自己。古人身上,有太多的修身治世之道。读得多了,人就会充实而自信。有时候,写观感,也是一种思想的冲撞与提升。我希望一直读下去。史上人物,可圈可点的人浩如烟海。不过,我只对中国人感兴趣。

这本集子,我主要收集了明清至民国的诸多历史人物评价。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我最近在读二十五史。我的读法也是特别的:倒着读。先从民国史读起,然后是清史、明史,由近及远。我希望,这样的安排,或许将来还可以写第二本、第三本《扒着门缝看历史》,不至于产生编排方面的困惑。我也想好了,活一天,读一天,也写一天。我只想自娱自乐,故“请勿打扰”。

感谢我的同事赵师谊先生,也感谢九州出版社的郑闯琦先生,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感谢白子超先生,应我的要求,再次替我的书写序。白先生与我同在《新民晚报》共事多年,我视其为兄长。其人耿直,有品行且有学问。

_book.php?id=171412

.com.cn/book/index_67008.html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