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中国哲学史(下)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下)期末考试复习题】

发布时间:2019-07-23 09:40:55 影响了:

《中国哲学史(下)》期末考试复习题

(满分值 100 分)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韩愈在《原道》篇中提出了“ 道统 ”论,以抗衡佛教的“法统”。

北宋三先生指胡瑗、 孙复 、石介。

周敦颐的《 通书 》是对庆历新政时期《易》、《庸》之学的总结和发挥,其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从《中庸》中汲取的“诚”概念。

邵雍的主要著作有《 皇极经世书 》和《击壤集》,共十余万言。 二程开创了洛学,张载开创了关学,朱熹开创了----闽学 。

为湖湘学派的开创者,其主要著作为《知言》和《皇王大纪》。

朱熹对于 中和 的体认经过了丙戌(1166年)之悟和己丑(1169年)之悟两个重要阶段。

在许衡等人的努力下,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被定为元代开科取士的主要内容。 戴震开创了乾嘉朴学中的“----皖派 ”,他的哲学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等。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见于张载的《 西铭 》一文。

1175年,----吕祖谦邀请朱熹及陆九渊、陆九龄相会于鹅湖寺,进行学术交流,史称“鹅湖之会”。

和会朱陆成为元代儒学的一种趋势。不过,所谓陆学复兴与和会朱陆,是由朱门的正宗后学 吴澄 来实现的。

理”的主张。

王阳明在贬贵州期间,“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一事件被称为“ 龙场大悟 ”。

王阳明“四句教”的全文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 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焚书》、《续焚书》是明代思想家 李贽 的著作。

刘宗周中年以“ 慎独 ”标宗,晚年则以“诚意”为主线。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独具风貌的哲学家,他最为独特之处,在于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质测之学,形成了“ 质测即藏通几 ”的科学哲学观,从而使气学形成一次重大的

转向,使其不得不落实于格致实学之中。

申述《尚书•太甲》“性日生而日成”观点的是明末清初的哲学家为 王夫之 。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自序》中说:“ 盈天地皆心也 ,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 黄宗羲的哲学史著作主要有《 宋元学案 》和《明儒学案》。

清初“实学”的代表人物为 颜元 和李塨。

历史观,提出了大同理想。

谭嗣同在《 仁学 》一书中提出了“以太”即“仁”即“心力”之说。

严复在《 原强 》一文中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观点的。

1906年,在日本主持《民报》,开始怀疑科学进化论,主张建立无神论的新宗教。

孙中山的《 建国方略 》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个部分构成。

1923年,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人生观》演讲,倡导柏格森主义与陆王心学,引发了“ 科学与玄学 ”论战。

三、名词、命题解释(5题中任选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太虚即气”(张载)

“民胞物与”(张载)

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程颢)

“格物致知”(程颐)

理气“不离不杂”(朱熹)

“心统性情”(朱熹)

“心即理”(陆九渊)

“致良知”(王守仁)

“工夫所至,即其本体”(黄宗羲)

“质测即藏通几”(方以智)

性“日生日成”(王夫之)

“全变”(康有为)

《仁学》(谭嗣同)

“知难行易”(孙中山)

俱分进化论(章太炎)

四、论述题(3题中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试论张载对佛道二教的批判

论述二程关于理的思想

论述朱熹的理气论的主要思想

试论陆九渊的“发明本心”的为学工夫

试论朱陆之争的问题、实质及其意义

试论陈亮对儒家之道的理解

论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试论黄宗羲的“一本而万殊”的学术史观及其具体表现 论述王夫之的社会史观

试论严复的经验认识论及其局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