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采掘工作面严禁同时作业_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采掘工作面严禁同时作业_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发布时间:2019-07-25 09:39:03 影响了:

晋南煤炭管理公司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及管理办法

1 总 则

1.1 为了进一步规范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以下简称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编制和管理,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1.2 作业规程和措施的编制,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劳动定额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和掘进工作面单进水平,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消耗。

1.3 作业规程和措施编制内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和相关技术规范。同时,必须遵守《煤矿技术操作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巷道掘进操作规程》及集团公司、区域公司的相关规定。

1.4 各矿(公司)必须建立健全作业规程编制和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职责,切实做好作业规程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1.5 作业规程由矿(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做好编制、审批、贯彻、复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

1.6 作业规程审批完毕后,由矿(公司)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签字后方可贯彻实施。

1.7 各单位生产技术部(科)要对作业规程文本统一编号、建档登记,并在工作面开工前7日内报区域公司生产技术部、安监部、通风部各1份备案。

1.8 作业规程和措施审批完成后,由矿(公司)生产技术部(科)将文本和电子文档存档。存档的作业规程和措施文本、电子文档不得随意修改,一般应保存3年以上(采煤工作面结束后1年以上,掘进服务巷道报废后1年以上)。

1.9 作业规程和措施发放要执行收发文登记制度,收发文部门由接收者和发放者本人签字。

1.10 采掘工作面施工结束后,队技术员应写出作业规程执行情况总结,送矿(公司)生产技术部(科)和区域公司生产技术部,连同作业规程和修改补充措施电子版一并存档。

1.11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经矿(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进行贯彻学习。否则,严禁开工。

1.12 采、掘队队长是作业规程执行的第一责任者,分管矿长对作业规程执行负监督检查责任。

1.13 各矿(公司)要把作业规程编制及贯彻执行情况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生产过程中现场与作业规程、措施内容不符的,要责令及时整改;作业规程、措施内容不能有效指导现场安全生产需要的,要及时补充、修改;对违反作业规程、措施施工造成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处理责任者。

1.14 由总工程师组织,各矿(公司)每月要进行一次作业规

程和措施的复查,每年度要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和措施的检查、评比活动,总结经验,提高作业规程和措施的编审质量。区域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作业规程检查评比活动。

1.15 各矿(公司)要积极推广使用作业规程计算机编制和信息化管理,实现作业规程网络化管理。

2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编制及审批

2.1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编制

2.1.1 每一采、掘工作面施工前要编制工作面开采设计。

2.1.2 每一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2.1.3 作业规程的编制由专职技术员负责。

2.1.4 作业规程编制要做到内容齐全;语言简明、准确、规范;图表、图面清晰、图例规范、按章节顺序编号;推广使用计算机编制和管理。

2.1.5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1)已批准的有关设计(采区、工作面等)文件、资料;

(2)由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经过批准的地质说明书(包括水文地质)及物探资料;

(3)同一煤层邻近工作面矿压观测、瓦斯等级和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等资料;

(4)由通风部门提供的通风系统图、通风瓦斯管理措施、瓦斯监控系统图及瓦斯断电控制系统图;

(5)由机电部门提供的供电设计、供电系统图和机电设备相关资料;

(6)《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等;

(7)国家、省、集团公司、区域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2.1.6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图纸:

(1)采煤工作面平面布臵图,剖面图;

(2)地层综合柱状图;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4)巷道支护断面图、平面图;

(5)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6)设备布臵示意图,供电系统图(注明设计、审核、批准);

(7)通风系统图(注明设计、审核、批准);

(8)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

(9)抽放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臵示意图;

(10)炮采工作面的炮眼布臵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和爆破说明书;

(11)避灾路线示意图(分别注明水、火、瓦斯等灾害路线)。

2.1.7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1)经过审批的采区设计;

(2)经过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及综合柱状图;

(3)地质部门提供所掘巷道的地质说明书及平面、剖面图、顶底板岩性柱状描述、煤层赋存状况、地质构造、水文、瓦斯、上下层之间的关系等;

(4)掘进各工种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5)安全制度。包括工作面交接班制、工程质量验收制度、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煤尘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和管理制度、放炮管理制度、通风安全监测仪表使用维护制度、顶板管理制度等;

(6)邻近采区或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

2.1.8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具备下列图纸:

(1)巷道布臵平面图,剖面图;

(2)地层综合柱状图;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4)巷道开口大样图;

(5)巷道支护断面图、平面图;

(6)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7)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8)设备布臵示意图,供电系统图(注明设计、审核、批准);

(9)炮眼布臵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和爆破说明书;

(10)通风系统图(注明设计、审核、批准);

(11)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意图;

(12)抽放瓦斯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臵示意图;

(13)避灾路线示意图(分别注明水、火、瓦斯等灾害路线)。

2.1.9 下列掘进巷道和工程必须编写作业规程:

(1)开拓大巷、集中轨道巷(皮带巷、回风巷);

(2)采区准备巷;

(3)回采工作面的顺槽、切巷;

(4)设计长度超过200米的其它巷道;

(5)矿井煤仓、主要峒室。

2.1.10 符合下列情况的巷道或工程可以编写一本作业规程:

(1)开拓大巷正、副巷间距不超过50m的;

(2)采区上(下)山正、副巷间距不超过50m的;

(3)回采工作面有瓦斯尾巷时,工作面回风顺槽与瓦斯尾巷、切巷;

(4)回采工作面无瓦斯尾巷时,工作面进风顺槽、回风顺槽与切巷;

(5)其它间距不超过50m的两条巷道,并且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相同的;

(6)同一条巷道由不同单位施工时,可以用一本规程,但是各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贯彻学习。

2.1.11采掘工作面等在作业过程中,下列情况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遇底板松软、过地质构造、过老空、过煤柱、过空巷、过冒顶区、整巷,以及托伪顶、留底煤开采的;

(2)采煤工作面因地质构造或其他因素影响需缩短、延长的;

(3)采煤工作面处理较大面积冒顶的;

(4)采煤工作面承压开采的;

(5)采煤工作面坡度大于15°的;

(6)采煤工作面需爆破作业的;

(7)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

(8)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的;

(9)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的;

(10)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形式的;

(11)巷道设计和支护形式等变更的;

(12)每个回采、开掘工作面在生产中新出现的作业过程,须修改原作业规程的。

(13)回采工作面过空巷、断层、无炭柱等地质构造(作业规程中没有规定的或作业规程有规定,但实际揭露与规程规定不符或有新情况出现)的。

(14)回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运输,初采、末采(包括通风瓦斯管理措施)、长时间停产致使工作面顶板切顶线前移到煤壁的。

(15)巷道掘进通过较大的断层、软槽带、无炭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施工中冒顶严重,采用正常施工方法难以通过的。

(16)巷道回收、整巷及施工长度小于200米的巷道。

(17)巷道的开口、贯通、交岔点施工(作业规程中没有规定的)、沿煤底板托顶煤开口、切巷扩巷。

(18)工作面探放水,探老窑、空巷的。

(19)采区煤仓、回采工作面煤仓、溜煤眼施工。

(20)更换大型设备、设备更换大型部件、各生产系统调整及《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中要求的其他需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

(21)原作业规程与现场情况严重不符的。

2.1.12 掘进工作面正副巷间贯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顺槽与切巷、顺槽与其它巷道、凡与回风系统巷道、凡与主要峒室贯通,必须制定单项贯通措施,报矿(公司)总工程师批准;贯通

不明巷道或采空区等,制定贯通措施报晋南煤炭管理公司批准。

2.1.13 采掘工作面试生产前,由矿(公司)通风部门根据工作面计划产量(进尺)和通风瓦斯情况,提出配风量计划和核定产量(进尺)报告,报矿(公司)总工程师核定批准。

2.1.14作业规程编制内容应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中的规定。

2.1.15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作业规程编制后,应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同意后方可上报审批。

2.1.16 《煤矿安全规程》中明文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巷道掘进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只需在作业规程中标明该条文的条、款号,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内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2.1.17作业规程与开采设计中的重复内容、制定专项措施的内容,可在作业规程中简要说明。

2.1.18 采用对拉、顺拉等方式布臵采煤工作面时,应视同一个采煤工作面编制作业规程,必须明确规定相关内容。

2.1.19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必须在作业规程或制定的专项措施中明确相关的技术参数、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2.2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审批

2.2.1 作业规程的审批,由矿(公司)总工程师负责。

2.2.2 作业规程编制完成后,由矿(公司)生产部(科)负责人或专业主管工程师审阅签字,报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集体会审。

2.2.3 作业规程会审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通风、机电、安监、运输、地测、计划、煤质、供应、人力资源、生产队组等部门相关技术负责人及规程编制者参加。

2.2.4 作业规程会审后,要将会审意见填写在会审表中,并由参加会审人员本人签字,最后由总工程师审批并签署意见。

2.2.5 作业规程审批卡原件由矿(公司)生产技术部(科)保存,作业规程装订过程中附复印件。

2.2.6 作业规程会审时提出的修改意见,编制人员应及时进行修改。

2.2.7 作业规程会审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在5条及以上,或与规程原稿矛盾时,或会审人员认为规程不合格时,必须重新编制,重新审批。

2.2.8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应在开工前15天审批完毕,开工前10天印制完毕。

2.2.9工作面拆除、安装、大型硐室、煤仓、切巷、扩巷,探放水等措施要在施工前15日编制完成,开工前10天审查完毕,在开工前5天打印完毕;其它措施(因突发构造或其它原因需及时编制完成的措施除外)要在开工前5日编制完成,开工前2日审查完毕并下发贯彻。

3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管理

3.1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

3.1.1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生产队组及生产、安监、通风、机电等部门相关人员,必须进行作业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

3.1.2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要记录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

3.1.3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由队长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贯彻,学习者本人签字,留档备查。

3.1.4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同时要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巷道掘进操作规程》中有关条文,以及国家、省、集团公司、区域公司与作业规程内容有关的规定和制度。

3.1.5 作业规程贯彻学习后,由队长和技术员组织作业规程考试。试卷要规范,统一印制,评分标准明确,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阅卷。试卷要妥善保存。

3.1.6 参加作业规程学习的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本工作面作业。考试不及格者严禁下井作业。考试成绩要登记在作业规程考试记录表上,并由学习者本人签字(签章无效)确认。

3.1.7 生产队组新参加工作人员及其他原因未进行作业规程贯彻学习、考试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单独对其进行贯彻学习,个人签字并经考试合格,否则,不得安排其从事井下作业。

3.1.8 采、掘工作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重新进行作业

规程与措施的贯彻学习,并由本人签字:

(1)采、掘工作面停产超过一个月的;

(2)采、掘队到别的工作面过渡生产,间隔时间超过一个月又重新回到本工作面生产的;

(3)采煤工作面因地质构造影响跳采的; (4)作业规程内容修改的;

(5)采、掘工作面更换生产队组的(同时要进行规程考试)。 3.2 作业规程执行

3.2.1 作业规程的执行由生产队队长负责,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组织施工。

3.2.2 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措施规定,任何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发现作业规程和措施不符合客观条件、不具有可操作性或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工程技术人员反映,提出修改要求和意见。

3.2.3 矿(公司)安监部门对作业规程执行情况负监督检查责任,发现违反作业规程进行生产的,要责令停产整改,并按规定追究责任者。

3.2.4 矿(公司)分管领导、生产技术部(科)、生产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作业规程的执行情况负监督检查责任,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正。 3.3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复查

3.3.1 作业规程与措施每月由矿(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统一进行复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补充,将复查意见附到规程后

面或另行建档管理。

3.3.2 作业规程复查由生产、地测、安监、通风、机电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3.3.3 作业规程复查要提出复查意见,并由参加复查人员本人签字。

3.3.4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一式两份,由矿生产技术部(科)和生产队组各保留一份。

3.3.5 作业规程在复查时,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在5条及以上,或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与原作业规程有矛盾的,或审查认为规程不合格的,该作业规程必须重新编写、审批、学习和贯彻。 3.4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复学

3.4.1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复学每月进行一次,由队长和技术员负责。

3.4.2 作业规程措施的复学要结合生产实际,重点学习作业规程与措施中相关安全技术规定及生产工艺方面内容。

3.4.3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复学要记录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并由参加人员本人签字。

3.4.4 作业规程与措施的复学,参加人数不得低于当月在册人数的90%。

3.5 作业规程的补充修改

3.5.1 采、掘工作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对作业规程进行补充修改:

(1)现场地质条件与提供的地质说明书不符的;

(2)现场采用的生产工艺与作业规程不符的;

(3)采煤工作面以及进、回风巷加强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支护强度进行变更的;

(4)采煤工作面因地质构造影响跳采、绕采的; (5)采煤工作面变更停采线的;掘进巷道变更参数的; (6)发现作业规程有遗漏的; (7)其他需要修改、补充内容的。

3.5.2 作业规程印发后发现内容错误,需修改补充时,要另行编制后将原规程替换,也可在作业规程后附勘误表,不得在正文中直接涂改,同时要将勘误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 作业规程编制内容

4.1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4.1.1 概况

4.1.1.1 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的位臵: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臵、相邻关系。

二、地面相对位臵:描述工作面周边(含停采线)的地面相对位臵、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工作面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程度。

四、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4.1.1.2 煤层

一、煤层厚度: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编号、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二、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三、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系数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四、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4.1.1.3 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二、煤层底板(直接底、老底):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及其变化情况。

三、附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4.1.1.4 地质构造

一、断层: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二、褶曲: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陷落柱: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陷落柱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四、其他因素:描述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4.1.1.5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的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其他水源的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三、工作面涌水量: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4.1.1.6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二、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明确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三、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明确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

四、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4.1.1.7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二、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计算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 1、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2、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4.1.2 采煤方法

表述工作面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

4.1.2.1 巷道布臵

一、描述工作面巷道布臵概况、服务巷道位臵和设施情况。 二、描述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尾巷、开切眼的断面、尺寸、支护方式、位臵。

三、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臵平面图,能够反映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四、按比例绘制进、回风巷、尾巷及相关工艺巷道的断面图,能够反映巷道支护形式、巷道尺寸。 4.1.2.2 采煤工艺

一、表述采煤工艺。 二、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三、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四、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末采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五、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六、采用对拉、顺拉回采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臵关系和错距。

七、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如采用人工爆破开切口,应参考爆破落煤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八、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炮眼布臵设计。描述炮眼布臵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臵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

(二)编制爆破说明书。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臵、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式、起爆顺序、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九、描述采煤工作面工艺流程,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理的流程。

十、计算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煤层密度,t/m;

3

c—工作面回采率,%。

4.1.3 设备配备

说明工作面选用液压支架(或支柱)、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破碎机、乳化液泵站、喷雾泵等设备的配备情况及主要技术参数。 4.1.4 顶板控制 4.1.4.1 支护设计

一、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进、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选择等内容。

二、工作面及两巷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二)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取最大值作为工作面支护强度。

1、参考本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可参考表1)。

2、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采用下列方法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k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

h—采高,m;

2

—顶板岩石容重,kg/m,一般可取2.5×10kg/m;

333

k—工作面支架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

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建议取8倍采高计算。

表1 矿压参数参考表

同煤层实

序号

底 板 条 件

项 目 直接顶厚度 基本顶厚度 直接底厚度

单 位

M M M

预计 本面选取或

1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来压步距

初 次

M M

2

2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

3

近量

来压显现程度 来压步距

周 期 4

近量

来压显现程度

平 5

近量

6 7 8 9 10

直接顶悬顶情况 底板容许比压 直接顶类型 基本顶级别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MPa 类 级 M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

Mm

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

Mm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

M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

(2)现场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三)两巷超前支护设计:

进、回风超前段支护在静压状态下顶板载荷:

Q顶=顶RpH/2

Rp=R0

顶Z

顶ZsinCcos

R01/2a2H2

进、回风超前段顶板载荷:(动压影响一般取静压时的2-4倍,这里取3)

Q进、Q回=3×Q顶=3×γ顶(RP—H/2)(kN) 顶板总压力: F顶=L×a×Q进 (kN) 进风锚网支护: F锚网=n补×N破η (kN) 单体柱承载的顶板压力: F单=F顶-F锚网 (kN)

Pt=F单/S=F单/(a×L) (kN/m) 式中:

γ顶—顶板岩石平均容重,kg/m; η—补强锚索的支护效率,%; RP—塑性区半径,m;

Q顶—静压情况下顶板载荷,kN/m ; Z—巷道埋藏深度,m; R0—矩形巷道外接圆半径,m;

—内摩擦角,取45°;

23

2

C—粘结系数,取4; H—巷道高度,m; a—巷道宽度,m;

L—超前维护距离,取20m;

Q进、Q回—进、回风超前段顶板载荷,kN/m; n补—补强锚索的根数,根 N破—补强锚索的破断力,kN; F锚网—进、回补强锚索风承载力,kN; F单—进、回风单体柱承载的顶板压力,kN; Pt—进、回风顶板载荷,kN;

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RtkgkzkbkhkaR

2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力,kN;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

可以参 考表2。

表2 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合理的支柱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Pt/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m;

Pt—进、回风巷顶板载荷,kN;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实际支柱密度:

nn实=总

n总

La

2

2

式中:n实—实际支柱密度,根/m; n总—超前实际支柱总数,根; S—超前支护面积,m;

根据计算结果,比较n实和n值,如n实>n,满足支护要求;否则,要重新进行支护设计。

根据合理的支柱密度,确定排距、柱距,排距应符合循环进度要求。

(四)、合理控顶距的选择: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条件选择控顶距。

(五)、柱鞋直径的计算:柱鞋一般选用圆形铁鞋。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允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

RtQ

2

式中:—铁鞋的直径,mm;

Q—底板比压,MPa。

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顶梁的型号。

三、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计,需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选取液压支架,并参考表3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比较。

表3 支架参数对照表

项目 采高/m 倾角(°) 煤厚/m 硬度f 支护强度/(kN〃m) 底板比压/(kN〃m) 顶板类(级)别

-2-2

工作面实际条件

支架参数

四、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

(二)泵站设臵位臵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

(三)泵站使用规定: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4.1.4.2 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综采(放)工作面:确定工作面支架型号、规格、数量及布臵方式。描述控顶方法、控顶距(最大、最小)、放顶步距、中心距、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移架方式、操作方式及要求等。

二、支架强度校核:

1、支护强度校核:根据相邻采区的矿压观测结果,预计本工作面最大顶板载荷强度P,与支架额定支护强度Ps比较,如Ps>P,则说明支架选型合理,否则,应重新进行支架选型。

2、底板比压校核:根据工作面最大顶板载荷强度计算支架对底板的最大比压:

D=P×支架支护面积/支架底座面积

根据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提供的煤层底板抗压强度S,与计算结果D比较,如S>D,则支架对底板比压符合要求。

三、普采、炮采工作面:

1、确定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2、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3、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四、综采(放)采煤工作面倾角大于15°时,要描述增加支架稳定性、支架的防倒防滑方式。倾角超过15°的普采工作面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柱的支设方式。

五、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六、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时,要描述护帮板的使用要求和顶板控制方法。

七、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编制强制放顶专项措施。

八、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九、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4.1.4.3 进、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描述工作面进、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木垛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采用端头支架的,要描述端头支架的移架方式及相关要求。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宽度要求等。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五、描述退锚的相关要求,退锚器型号及相关技术要求。 六、绘制工作面支架布臵图(平面、控顶距剖面图),标注清相互关系尺寸,反映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进、回风巷正常支护及工作面和两端头最大、最小控顶距等情况。 4.1.4.4 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应包括工作面及两巷日常支架(柱)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顶底板移近量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臵,观测方式、观测时段。

4.1.5 生产系统 4.1.5.1 运输系统

一、确定运输、装载、转载方式,表述运输设备的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二、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臵、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三、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四、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4.1.5.2 通风系统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臵和质量要求。 二、进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按阳煤发[2008]774号文件计算。根据瓦斯涌出量、工作面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素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布臵采用“U+L”或“U+I”型,布臵有专用排瓦斯巷,风量按下式计算:

Q采=Q回Q尾

Q回=100qCH4回KCH4

in

Q尾=i1qCH4尾iKCH4100/2.5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核定的需要风量,m/min; Q回—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量,m/min; Q尾—采煤工作面尾巷风量,m/min;

qCH4回—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平均风排瓦斯量,m/min;

3

3

3

3

qCH4尾i—采煤工作面第i条尾巷平均风排瓦斯量,m/min;n取1或2;

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KCH4的取值:取地质赋存条件相近的邻近工作面或邻近采区工作面,全采长连续统计正常生产条件下所有工作日,月平均瓦斯涌出量最大值与平均瓦斯涌出时的比值。KCH4<1.4时,取1.4;KCH4>1.4时,取实际计算值。

(2)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布臵采用“U”型的,Q采=Q回 (二)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S

(综采工作面)

Q采60vSK

3

(综放工作面)

式中:

v—工作面平均风速,可选取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中(表4)的相关数值,m/s;

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m;

K—综放工作面支架断面及工作面长短的风量调整系数,可从表5中选取。

表4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工作面空气温度/℃

工作面风速v/(m〃s)

煤层厚度<1.5m

<15

0.3~0.4

煤层厚度1.5—

3.5m 0.3~0.5

煤层厚度>3.5m

-1

2

15~18 18—20 20—23 23~26 26—28

0.5-0.7 0.8~0.9 1.0一1.2 1.5—1.7 2.0~2.2

0.5~0.8 0.8~1.0 1.0~1.3 1.5—1.8 2.0~2.5

0.8 0.8—1.0 1.0—1.5 1.5—2.0 2.0—2.5

注:有降温措施的工作面按降温后的温度计算。

表5 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调整系数表

采面

0~50 长度 系数K

0.8

0.9

1

1.1

1.2

1.3

1.4

100 50—

100-150 150-200 200-250

300 250-

>300

(三)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

式中: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四)按炸药用量计算(炮采工作面选此项):

Q采25A

式中: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 (五)按风速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采>15S

式中: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m。 2、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采<240S

2

式中: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m。

(六)根据上述计算,取最大值作为该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七)实际风量应符合集团公司核定风量。

三、确定通风路线,描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

四、瓦斯防治(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

(一)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工作面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二)明确瓦斯监测设备、传感器的设臵地点、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并绘制监测设备布臵图及断电控制系统图。

五、采用瓦斯抽放系统时,应说明瓦斯抽放管路的敷设路线、抽放路线等内容。

六、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防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一)明确防尘供水系统,应包括防尘供水管路系统设臵、管径及三通阀门布臵参数、防尘设施设臵位臵等内容。

(二)明确防尘方式,应包括工作面综合降尘的各类方式(煤层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湿式打眼,装煤洒水,个体防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净化水幕和冲冼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等方式)。

(三)明确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包括隔爆设施的设臵、水量、管理等要求。

七、开采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层的,要明确防治煤层自

2

然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系统及防灭火措施。

(一)描述回采期间选用的综合防灭火方式(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等),并确定相关的工艺和参数。

(二)确定监测系统,描述束管监测系统安设、传感器的设臵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

(三)明确特殊时期的防灭火要求,包括工作面末采、过地质构造、停止正常生产,以及其他意外情况下的防灭火规定。

八、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要明确防治突出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应为“四位一体”防突,预测预报、效果检验可概述,防突技术措施要明确(也可制定专项措施),防护性措施必须在规程中明确,并与生产工艺相关。如割煤与移架、移溜、清浮煤不得平行作业,回风停电撤人、压风自救的设臵等。

九、绘制通风、防尘及防灭火系统相关图纸。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臵图等图纸,可以合并绘制或分单项绘制。 4.1.5.3 排水系统

一、根据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选择排水设备和排水系统。 二、明确排水路线。 三、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4.1.5.4 供电系统

一、进行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内容: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计算电力负荷、电气保护整定计算。(有专

项设计的,作业规程中简要说明。)

二、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应明确供、用电设备型号参数,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4.1.5.5 通讯照明

一、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讯设施位臵及型号、电话位臵等。

二、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地点的照明系统设臵情况。绘制通讯、照明系统示意图。 4.1.6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6.1 劳动组织

一、描述作业方式。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二、描述劳动组织方式。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4.1.6.2 作业循环

描述循环方式,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4.1.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应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经济等指标。可以参考表6的方式、内容编制。

表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1 2

项 目 倾斜长度 走向长度

单位 m m

参 数

3 采 高 4 循环进度 5 煤层视密度 6 循环产量 7

月循环数(循环

率)

8 日进度 9 月进度 日产量 月产量 工作面可采期 在册人数 出勤率 回采工效 坑木消耗 液压支柱用量 火药定额 雷管定额 截齿消耗 油脂消耗 乳化液消耗 单位成本

m m t/m3

t 个(%)

m m t t a 人 % t/工 m3

/104

t 根 kg/104

t 发/104t 个/104t kg/104t kg/104t 元/104t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煤层牌号 落装煤机械化

程度

4.1.7 煤质管理

一、简要说明煤质指标。 二、提高煤质及品种煤的措施。 4.1.8 安全技术措施 4.1.8.1 一般规定

一、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二、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4.1.8.2 顶板管理

一、描述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的支护质量要求。 二、描述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冒顶、煤壁片帮的处理方法、措施。描述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措施及相关要求。

三、描述所用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四、描述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支柱(架)初撑力的要求。 五、描述两巷端头退锚的安全要求。

六、描述工作面采取的单体液压支柱防倒措施。 七、描述进风巷、回风巷加强支护的方式、要求。 八、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臵、使用要求。

九、描述进风巷、回风巷支柱(架)的回撤方法和要求。

十、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十一、描述其他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4.1.8.3 防治水

一、描述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二、描述排水路线、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

三、描述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

四、描述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五、带压开采的工作面要制定专项防治水措施。 4.1.8.4 爆破

一、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 二、描述爆破器材领退、使用等安全措施。

三、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臵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四、明确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封泥,并坚持使用水炮泥的规定。 五、描述工作面设备、支架(柱)等防止炮崩的措施。 六、描述爆破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检查方法,以及严禁裸露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

七、描述什么情况下不准爆破的规定。 八、描述其他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4.1.8.5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风流不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二、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 三、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采用的防突措施及要求。四、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说明发现高温点、指标气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五、描述在注氮、注浆、喷洒阻化剂等防火操作时的安全措施。

六、描述在工作面区域内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要求。

七、描述其他“一通三防”、安全监控及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4.1.8.6 运输

一、描述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停机的措施。

二、描述使用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输材料时的安全措施。

三、描述操作运输、转载、破碎设备时的要求和行人跨越输送设备的安全措施。

四、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煤眼的处理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描述辅助运输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六、描述其他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4.1.8.7 机电

一、描述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移动、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停送电等制度。

三、描述乳化液泵站、管路等管理措施。

四、描述设备列车的移动、固定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描述油脂管理的要求。

六、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措施。 七、描述其他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4.1.8.8 其他

一、描述工作面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 二、描述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4.1.9 灾害应急及避灾路线

一、制定发生顶板、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事故的应急措施。

二、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

三、绘制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分水、火、瓦斯线路在避灾路线图上标识。 4.2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4.2.1 概况 4.2.1.1 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臵与煤(岩)层、巷道的用途、性质、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等。

二、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三、按比例绘制巷道布臵平面图。 4.2.1.2 编写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

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

三、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四、其他技术规定。

4.2.2 地面相对位臵及水文地质概况 4.2.2.1 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一、巷道相应的地面位臵、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三、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4.2.2.2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二、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三、其他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 四、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五、巷道围岩类别 巷道类别

巷道基本支

开掘在岩层的所锚杆或锚喷有巷道 或梯形棚 沿煤层顶底板开

掘的巷道;沿煤层锚杆或锚喷顶板开掘的半煤或梯形棚 岩巷

巷道的交叉点、丁锚杆或锚喷字口、十字口 或梯形棚 沿煤层底板开掘锚杆+锚索+

两帮全部为煤层。巷道的综放面顺槽、普金属网+W钢Ⅳ 巷道顶板、两侧为实体煤,没有受到采动影响 通综采工作面切带或梯形棚

+锚索+巷道顶板、两帮全部为煤层。巷道沿煤层底板开掘锚杆+波Ⅴ 一侧为采空区,受到采动压力影的综放面顺槽、巷金属网纹(M)钢带响;或在松散煤体中开掘巷道 道交叉点、切巷 或梯形棚

巷道顶板、两帮全部为极松散煤体沿煤层底板开掘锚索+金属Ⅵ 或岩体(采用锚杆难以控制顶板冒的综放面顺槽、巷网+波纹(M)

落) 道交叉点、切巷 钢带 巷道围岩特征

巷道围岩全部为强度较高的岩石,Ⅰ 如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等;巷

道顶板2-7米无较厚的松软层。 巷道顶板为岩层,两帮为煤层或煤

1/2。 Ⅱ 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的巷道围岩为岩层,但岩体强度较

低,如页岩。

两帮为岩层或煤Ⅲ 巷道顶板为岩层、层

巷道举例

4.2.2.3 地质构造

一、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二、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

三、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使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

四、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4.2.2.4 水文地质

一、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二、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

钻孔终孔位臵,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三、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四、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其“三线”(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 4.2.3 巷道布臵及支护说明 4.2.3.1 巷道布臵

一、描述巷道布臵:层位、水平标高、开口的位臵、方位角等。

二、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臵、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臵、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三、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仅指重点工程,如碹岔、车场等)

4.2.3.2 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所有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煤巷。 二、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

三、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臵,矿压观测方式、观测频度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

位移进行适时观测。

四、数据处理:矿压观测数据由矿(公司)施工队技术员搜集、汇总,生产技术部(科)对数据进行初步审查分析,总工程师作出审查意见。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4.2.3.3 顶板岩性探测

一、探测对象:所有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煤巷及岩巷。 二、顶板岩性探测资料应由矿(公司)分管地质技术的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查分析、总工程师作出审查意见。 4.2.3.4 支护设计

一、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断面、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

二、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确定。

三、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巷道丁字口、十字口等交岔点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

四、列表说明巷道断面、支护材料等;

五、按比例绘制巷道的断面图、平面图;按比例绘制交叉点支护示意图。

六、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解析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

(二)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建议选用此方法)

(三)围岩松动圈分类法: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

七、支护参数校核

1、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L≥L1+L2+L3

式中:L—锚杆总长度;

L1—锚杆外露长度(包括钢带、托板、螺母厚度);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b,帮锚

杆取帮破碎深度c);

L3—锚入岩(煤)层内深度.

其中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 BHtan4522

f顶b=

cHtan452 

式中:B、H—巷道掘进荒宽、荒高;

f顶—顶板岩石普氏系数;

=arctanf顶。 —两帮围岩的似内摩擦角,

a

2、校核顶锚杆间、排距:应满足

式中:a—锚杆间、排距,m; GkL2

G—锚杆设计锚固力,KN/根;

k—安全系数,一般取2;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b);

—岩体容重

3、加强锚索长度校核,应满足LLaLbLcLd

式中:L—锚索总长度,m;

La—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Ld1fa

aK4fc 其中:

K—安全系数;d1—锚索直径;

fa—锚索抗拉强度,N/㎜2;

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N/㎜2;

L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m;

Lc—托板及锚具的厚度,m;

Ld—外露张拉长度,m;

NKW

4、加强锚索数目的校核,应满足 P断

式中:N—锚索数目;K—安全系数;

P断—锚索最低破断力,KN;

W—被悬吊岩石的自重,KN;

WBhD

其中:B—巷道掘进荒宽,m;D—锚索间排距,m;

∑h—悬吊岩石厚度,m;

∑—悬吊岩石平均容重,KN/m3。

以上几种支护参数校核方法,要结合本矿的地质条件、巷道

类别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除以上所列方法外可参考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中相关计算方法。

八、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臵方式。

九、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

4.2.3.5 支护工艺

一、支护工艺、工序及要求。

(一)临时支护工艺、工序及要求。

1、根据巷道情况选择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2、描述临时支护工艺流程。

3、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断面图、平面图、剖面图。

(二)永久支护工艺、工序及要求。

描述各类永久支护工艺、各工序的安排及要求。

1、锚杆及联合支护

1)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臵连接牢固等要求;

4)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

喷射工艺等;

6)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

7)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8)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9)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10)附施工质量标准表。

2、支架支护

1)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2)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

3)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4)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5)附施工质量标准表。

3、砌碹支护

1)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2)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臵等;

3)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4)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6)附施工质量标准表。

(三)平行作业施工工艺及要求。

4.2.4 施工工艺

4.2.4.1 施工方法

一、确定巷道施工方法。

二、巷道开口施工方法:从支设巷道开口临时支护开始,到永久支护止,对施工顺序作必要的描述。

三、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如:

1、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放震动炮、打超前钻排放瓦斯等;石门揭开煤层时要制定专项措施。

2、硐室的施工方法:硐室位于I类、Ⅱ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类、Ⅳ类围岩中宜采用分层施工法;

3、交岔点的施工方法:交叉点位于I类、Ⅱ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类、Ⅳ类围岩中宜采用分部施工法,位于Ⅴ类围岩中宜采用导硐施工法;

4、倾斜巷道的施工方法:支架应有迎山角、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臵,掘进、扒装机械固定等。

4.2.4.2 掘进方式

一、确定掘进方式。

二、机掘作业方式,截割顺序、截割循环进度等。

三、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

四、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装载、运输方式等。

五、不同掘进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岩(煤)、

通风、设备布臵方式等。

六、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巷道掘进,要采取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掘进方式。

七、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两个巷道接近时、斜巷与上部巷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等。

八、绘制设备布臵示意图。绘制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4.2.4.3 爆破作业

一、爆破条件:巷道断面、顶板,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的种类,雷管的型号,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量等。

二、掘进采用锚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炮眼的深度为1.8~3.5m;

2、周边炮眼的间距为350~600mm;

3、周边炮眼的密集系数为0.5~1.0。

三、爆破说明表:炮眼的名称、编号、角度、深度、数量,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结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式、起爆方式、爆破顺序等数据。

四、炮眼布臵图:标明巷道岩石的厚度,断面形状、尺寸,炮眼的位臵、眼距、个数、深度、方向、角度,炮眼编号等参数。

五、具体说明光面爆破作业采取的措施等。

六、绘制炮眼布臵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绘制装药结构示意图。

4.2.4.4 装载与运输

一、确定装载与运输方式。

二、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臵、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安设位臵等。

三、煤(矸)、材料、设备等的运输方式。

四、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隔离方式及要求。

五、耙装机固定、防滑、防出槽、机身照明方式,耙装机与掘进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的允许距离等。

六、小绞车及回头轮的安装、固定方式、所需材料的材质、规格等。

七、装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与其他工序协调等。

八、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4.2.4.5 管线及轨道敷设

一、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

二、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三、轨道及道岔的型号应符合有关规定。

四、车场施工应有批准的设计图。

4.2.4.6 设备及工具配备

一、列表说明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主要技术指标等。

4.2.5 生产系统

4.2.5.1 通风

一、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

1、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自动引排装臵的安设;

2、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需报晋南煤炭管理公司审批;

3、高瓦斯区域、瓦斯抽放对通风的特殊要求;

4、局部通风机、压风机、配套通风设施及防尘、隔爆、监测设施的安装位臵等;

5、风筒选择、敷设方式。

二、说明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装设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瓦斯电闭锁)设施,装备“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的功能。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臵的供电线路供电,或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方式等。

三、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照集团公司阳煤发[2008]774号文的“一通三防”规定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用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等因素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掘=q掘×143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风筒出口风量,m/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绝对涌出量,m/min; k—掘进工作面回风风流瓦斯浓度按0.7%计算所换算的常数。

(二)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33

Q掘=25×A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min;

25—每千克炸药爆炸不低于25m的配风量;

A—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用量,㎏。

(三)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掘=4×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min;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四)按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

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Q吸必须考虑风筒漏风后,能够保证风筒出口风量达到Q出。

L=100×(Q吸-Q出)/(Q吸×l/100),%

岩巷掘进:(风机安设位臵为岩巷)

Q掘=Q吸×Ii+9S

煤巷掘进:(风机安设位臵为煤巷)

Q掘=Q吸×Ii+15S

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核定的全风压需风量,m/min; Q吸—Q出与百米漏风率换算值,实际选取时,结合所选风机的额定吸风量;

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L—百米漏风率,%;

l—风筒长度,m; 33333

S—局扇安设巷道的断面积,m。

并经掘进巷道风速验算后,取最大值作为该工作面全风压需风量。

(五)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全风压计算。

Q掘=Q吸×Ii+60S

式中:S—局扇安设巷道的断面积,m。

四、根据上述计算的工作面需要风量要求,进行局部通风机、风筒规格选型。

(一)局部通风机风量的确定:

Qf=Qj/60Φc

式中:Qf—局部通风机风量,m/s;

Qj—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min;

Φc—风筒的有效风量率,%。

风筒有效风量率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有效风量率(Φe)。风筒送往掘进工作面的风量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之比的百分数。

Φe=(Φa/Φf)×100%

式中:Φe—有效风量率,%;

Φa—风筒送往掘进工作面的实际风量,m/min;

Φ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min。

2.漏风率(Ll)。这是指风筒的漏风量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之比的百分数。

Ll=(Ql/Qf)×100%

式中:Ll—漏风率,%;

Ql—整列风筒的总漏风量,m/min; 333332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