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9-07-31 09:32:53 影响了: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在国际上对中国误解的声音日盛,中国的改革走到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许多问题,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国际上少数国家抵制奥运的行为说明,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中国日益强大。如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美国,占了25%。但这远远不够,如何维护国家形象,如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应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美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段话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他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去。”我党从延安整风到“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的学习,根本都在于提高党员的内在素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意也在于此。

关于发展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很多,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为此西方经济学产生了许多关于发展的理论,产生了发展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对发展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九大战略思想。这九大战略思想,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格局与中国国情的最新科学认识。这些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科学、严谨、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中科学发展观是其他八大战略思想的统领思想。

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将近30年了,在经过了近30年时间的改革和发展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遇到了许多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增长的压力、环境的严重破坏、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压力、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加入WTO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们的影响等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何分析和判断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重大挑战和问题?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对此要有一个中国国情与发展的背景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挑战的应对。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分析了历史上的文明。他发现,有的文明曾昌盛过,但又很快地衰落,而有的文明却能保持长盛不衰。他认为,凡是能够对挑战作出迅速反应的文明都保持了繁荣,反之则会走向衰落。正是由于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党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和理论依据:

(1)科学涵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了为谁发展和如何发展这两个重大问题。“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阐明了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阐明了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强调“人、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紧围绕着两条主线和三个关系:两条主线是,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把人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消耗、环境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全球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其实质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同进化;其二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价值观教育、观念更新、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社会秩序、文化导向等社会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我们这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代际)的关系和谐相处。三个关系除了上述两条基线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有一个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发展。有效协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包含的这两条主线和三个关系,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理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描述为生产方式的更替过程,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和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基础(表现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表现为人与社会、阶级与阶级的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三个关系与马克思这一基本原理所包含的三个关系是一致的,三个关系也就是三个矛盾,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人类社会要协调发展关键是这三个关系要协调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

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精辟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全会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其创新点有三。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基本观点,这九个基本观点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三个阐明”,即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这“三个阐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层意思,是“六个揭示”,即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论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六个揭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第三层意思,是“一个要求”。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四项战略举措,以保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