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公共文化建设的成就与困惑:学校文化建设的困惑
 

公共文化建设的成就与困惑:学校文化建设的困惑

发布时间:2018-12-25 04:09:12 影响了:

  编者按: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是民族的印记,是维系人们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陕西省利用自身优势,在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加之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传统文化的张力巨大,在信息文化冲击下构建公共文化,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仍然面临着一些困惑,需要不断改进。本刊记者就陕西公共文化构建方面的问题,采访了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
  
  ――本栏责任编辑 闫继英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是政府服务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公共文化建设便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陕西是全国文化大省,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着浓郁的现代文明气息,这使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正是陕西巨大的传统文化张力,与当今新文化的嫁接并非易事,而且在新文化的涌动中、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冲击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好多困惑。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打造公共文化,便成为陕西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陕西省文化厅,与副厅长蒋惠莉进行了深度访谈。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公共文化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老百姓似乎不是十分明确公共文化,公共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公共文化?
  蒋惠莉副厅长(以下简称“蒋”):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负责提供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如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上网获取文化信息等等。
  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中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被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这是党中央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
  记者: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除了电视、广播,电影下乡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随着政府职能的细化,农村电影工作移交广电部门,报刊杂志归属新闻出版部门,陕西省文化厅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做哪些工作?
  蒋:鉴于文化厅和广电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的分工,省文化厅重点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和《陕西省农村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新建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省政府《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配送农村适用的文化活动器材,至“十二五”期末,实现全省80%行政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同时,要充实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开展活动必需的器材设备,继续实施为县、乡图书馆(室)配送图书工程。二是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强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征集,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版权的分布式专题数据库,完成好10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26876个村服务点的建设任务。三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各级文化机构充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利用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深入乡村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实施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举办农村题材艺术作品评奖活动,通过配送流动舞台车及演出设备等方式,扶持鼓励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
  记者:公共文化主要是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进入了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一是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前4年,全省文化事业费总计超过20亿元,年均增幅达36.3%,超过全国平均增幅水平11%。全省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年均0.75%的速度增长。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6年的7.77元增加到2009年的19.21元,增幅为147.23%,人均文化事业费在全国由2006年的23位,上升到2009年的17位。2009年全省人均购书费为0.31元,与2006年的0.135元相比,增幅达129.6%。二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十一5K"时期,通过实施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基础建设项目,明显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基本面貌。2009年,全省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04个,覆盖率达到97.2%。县级文化馆109个,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街道)文化站1681个,覆盖率达到96.3%,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三是重大文化工程顺利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至2010年底,全省数字资源已达14.8TB,己建成1个省级分中心,6个市级支中心,101个县级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达到567个,覆盖率达到33%;村级基层服务点4401个,覆盖率达到16%。送书下乡工程、乡镇和村文化设备配送工程及流动舞台车工程的实施,为县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了100万册图书资料;为长期演出的76个基层剧团配送了流动舞台车及灯光音响演出设备;为6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04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了文化活动设备和器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四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通过示范性、导向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文化进一步活跃,活动水准不断提高。每年年初,都举办全省文化下乡示范活动,安排部署元旦春节等节庆日文化活动,并围绕党和国家的中4~,52作适时组织大型导向性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重点打造社会文化品牌活动。五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亮点纷呈。省图采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中文图书借阅与管理,实行大开架借阅服务。购置了6台自助借还书机、1台自助办证机、1台24小时自助还书机、1部街区自助图书馆,4台大屏幕电子阅报机,提升了读者借阅的自主性、便捷性。同时,还举办公益性讲座。“陕图讲坛”每周六举办一场,如逢妇女节、建军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纪 念日,则在当天举办,《陕图讲坛》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听众群的文化品牌。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与有关单位制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事文化工作,改善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七是制定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农民群众、农民工开放。加大对民办文化的指导和科学管理,制定民办文化产业的配套优惠政策,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促进民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记者: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在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五是基层文化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六是文化建设在地方党委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过低,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意识尚未形成。
  从整体上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我省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广大群众迫切的基本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还不相适应。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
  记者:下一步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做哪些工作?
  蒋:“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努力建成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和巩固公共文化活动基本阵地。“十二五”期间,我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市、县级文化设施为重点,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农业县、山区县、边远县等经济欠发达县,乡镇、农村等公共文化设施薄弱的地方要重点倾斜,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级重点完成11个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县级完成19个县级图书馆和34个文化馆的改扩建工程,同时完成51个县级剧院的维修改造;乡镇主要完成648文化站建设任务,同时完成对670个社区、1409个文化活动室、20570个行政村的设施设备器材配送。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形式、工作态度、工作模式发生根本变化。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可以尝试在送戏下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项目中引入政府投入、企业运作的模式和政府采购制度,创出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三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群众享受文化资源的覆盖面。省、市、县艺术馆、文化馆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各种聚会,以及农闲、乡村集市等机会,深入乡村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省上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大型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安排好全省文化下乡活动,倡导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向社会实行全免费开放。实施文化关爱工程,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加强对农民、城市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文化服务。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与普及,探索基于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机制。
  四是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拓宽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服务进入家庭。“十二五”期间,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同时实施“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网络,依托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建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五是鼓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繁荣农村文艺舞台。要通过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开展送戏下乡演出,以及为县级剧团添置必要的演出设备等方式,推动农村舞台不断繁荣。省上将继续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对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的县剧团和贫困偏远地区的县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以及灯光、音响、急需的服装等,进一步提高县级剧团为农村演出的服务能力。同时完善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的奖励机制,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和深入农村服务的艺术团体,给予鼓励性补助。
  六是加强干部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省上将对现有的县乡村专职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队伍(包括基层文化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进行系统培训,使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采取各种形式引导各级文化事业单位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把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送到基层、送到农村。
  七是以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是综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今后,创建工作将继续坚持以创建命名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以巩固提高为主的原则,对文化先进县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创建活动的指导力度。要以农民群众为文化先进县建设的主体,动员群众参与建设,让群众享受到建设的成果。严格按照文化先进县标准,不断丰富创建巩固内涵,提高文化先进县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先进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八是深入开展民办文化调研,用政策支持农村文化发展。公益文化与民办文化是农村文化的两翼,今后,要十分重视农村民办文化的发展,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兴办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读书社、文化专业户、集体或个体放映队、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等,引导他们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允许 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经营活动。
  记者:蒋副厅长曾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位居全国前列,政府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也是不遗余力,近年陕西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成效?
  蒋:省政府建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06年起,省文化厅开展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组织代表作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定工作。截止今年5月,全省调查民间艺70219人,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8416线,对其中8513个项目进行了深入调查,征集实物(含作品)60432件,拍摄照片166260张,拍摄视频资料3336.2小时,录制音频资料2033.1小时。2007年以来,省政府两次公布了全省第一批、第二批9大类29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命名了第一批、第二批248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有51项进入国家第一、二批保护名录,西安鼓乐、中国剪纸(陕西申报)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9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文化厅与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保护资金使用协议,制定印发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助暂行办法》,并从2008年开始实施传承人补助政策(每人每年4000元)。为了努力营造保护工作氛围,省文化厅组织举办了多项重大活动来扩大影响。先后组团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和演出,举办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和专题文艺晚会《大河风》,召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表彰先进,举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并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地社火》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演出,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举办了“中国故事”陕西祥云小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09年元宵节,省文化厅组织12名国家级传承人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6月第四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深入保护讲坛。10月1日,组织由1020人组成的安塞腰鼓方阵参加了首都60年国庆大游行,精彩亮相天安门。今年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艺术展”和“西安鼓乐专题音乐会――《亘古回响》”两项专题活动,还支持和指导民营企业“大唐西市”等单位举办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和2010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对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发展文化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千年古都,多彩陕西”上海世博会陕西周文化展演活动,充满陕西厚重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的舞台演出、踩街巡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成为世博园中亮丽的风景线。
  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同胞共同分享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我们精心策划了陕西民俗艺术节、陕西民间艺术精品展,分别于5月1日至9日、9月17日至10月30日在台湾举办,主要包括陕西民俗艺术展演、经典秦腔剧目演出、摄影展等活动。这也是陕西在台湾举办的规模最大、门类最多、艺术水准最高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现场观众反响强烈,受到了台湾各界的广泛好评。
  另外,编辑出版了《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对宣传陕西,树立陕西新形象,扩大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