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国电影“殖民地”化四大征象等11则]末世殖民地电影在线观看
 

[中国电影“殖民地”化四大征象等11则]末世殖民地电影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18-12-26 04:21:59 影响了:

     潘虹为繁漪而演话剧      20多年前从上戏毕业的潘虹从未正式登台表演过话剧,这次出演话剧《雷雨》,带来的是地道“新鲜”的繁漪。潘虹说:“演性格复杂的繁漪是每个女演员的梦想,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将是我一生的遗憾。其实,我一直都喜欢演悲剧,演繁漪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为了她,我第一次走上舞台是值得的。”她认为,悲剧中那种悲凉的东西总让自己心里沉甸甸的,能够寻求灵魂的呼应。为了接演《雷雨》,潘虹推掉了许多片约。
  说到话剧,潘虹感慨地说:“我特别希望这个繁漪能让更年轻一代的观众喜爱。话剧艺术需要传承,需要更年轻的一批欣赏者,而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太多,喜欢话剧的人太少。”
  (摘自《每日新报》2004年12月28日易飞/文)
  
  昔日童星今何在?
  
  以《三毛流浪记》扬名的王龙基,被评为当时四大国际童星之一。1960年进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电影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现为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
  在《小兵张嘎》中扮演嘎子的安吉斯,工农兵学商,什么都干过,就是没再演戏。近期他和海娃的扮演者蔡元元一起筹备电视系列片《海娃和嘎子的伙伴们》。
  1957年,宁和拍了《红孩子》等两部电影,幸运地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72年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做科教片、电视剧导演,1989年始任珠影白天鹅音像出版社副总编,2000年退休。
  小沈洁在《城南旧事》中那双清澈、纯真的大眼睛特写镜头一直定格在观众的脑海里,此后她还演了一些角色。1992年赴日留学,现为上海飞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4年12月19日刘江华/文)
  
  上影集团整体转为企业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94.4%的高投票率审议通过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转企改制中关于劳动关系和人员分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劳动合同和岗位聘用条例》。
  经上海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的《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方案》,决定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由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这次改革将是上海电影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集团内部创作体制、机制的变革,逐步发展为多元化所有制的股份制公司,多出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使上影集团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核心力量。
  (摘自《文汇报》2004年12月37日文)
  
  导演怎能做市场明星?
  
  作为张艺谋、陈凯歌当年的紧密合作者的编剧芦苇,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现状表现出了忧虑。他认为现在张艺谋的电影就像服了兴奋剂,不能让人信服,对观众也不够真诚。“这跟他以前的创作是天壤之别,之所以现在观众还认他,也是因为他曾经的真诚。”
  芦苇分析说:“1993年前,张艺谋是个最重视剧本的人。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开始,他的每部电影都存在严重的剧情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压力让他们的思维变形,而他们自己又没有找出解决压力的途径,因此才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判断力的偏差。与其说他们是电影导演,不如说他们是市场明星。有人看《英雄》《十面埋伏》会发笑。为什么会笑?因为这些电影已违背了最基本的人之常情、人之常理。”
  不过,对于老朋友,他相信这只是暂时性的状况,以张、陈两人的才华,他们终将会再度奉献给观众充满力量的诚意之作。
  (摘自《新闻晨报》2005年1月6日袁媛/文)
  
  “网吧院线”让低成本电影起死回生
  
  去年国产片产量高达212部,但真正能进入电影院放映的仅为1/3,而超过 2/3的影片中,有些从洗印厂直接进了片库,这其中也不乏有亮点的影片,只是因为成本太低或缺乏宣传、或没有包装而被市场忽视。如今这些值得一看的“小片”在大银幕、电影频道、音像制品等传统发行渠道之外又找到了一个新空间――网吧院线。
  由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行的“网吧院线”首次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在网吧在线收看正版电影”的模式,在近一年的尝试中看到了让低成本国产电影“起死回生”的希望。在网吧院线的试运营中,“在线看片”的优越性正逐步体现:一批讲述个人情感故事的影片如《庭院里的女人》《天上恋人》《恋情告急》等颇受青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上看片并不以单纯追求视听效果为目标,而纯粹体现了个人的喜好。
  (摘自《新闻晚报》2005年1月5日蔡颖/文)
  
  陈道明:演戏的最高境界是“灵魂出壳”
  
  陈道明曾对演戏的境界下过一个定义――无语。他的解释是:“所谓‘无语’就是无杂,各种杂念都不在了,没什么可想的了,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做游戏。”而在电视剧《冬至》中,他的境界又提升了一层。“我演戏演到最好的时候,那种状态说出来你很难理解――就是我能看见我自己。这种‘灵魂出壳’的感觉就是我的最好状态。”拍《冬至》时,有一段戏是让他爬上一个30多米高的废旧水塔,然后跳塔“自杀”。而那个水塔上供攀登的铁梯,由于年久失修,很多螺丝都脱落了,结果陈道明连保险设施都没配就爬了上去。事后,陈道明连声道后怕:“怎么不怕呀?我都爬到护栏外面去了。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当时的感觉是只能上!”
  (摘自《羊城晚报》2004年12月24日李丽/文)
  
  去年中国电影狂收36亿
  
  昨天,国家广电总局召开2004年度电影工作通气会,透露去年是引进大片 10年来票房最高的一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了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超过8亿元,而身居三甲的《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占到国产片票房的一半。去年我国电影主业收入达到36亿元,包括国内院线收入的15亿元、国产影片的国外版权费及上映票房11亿元以及电影频道播放收入10亿元,还不包括电影产品的音像市场、网络点播和广告收入等后产品开发的收入。
  (摘自《华西都市报》2005年1月6日文)
  
  贺岁片中的大众梦幻
  
  冯小刚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拍电影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人民性,二是想象力。把这两句话的意思捏在一起,就是“大众梦幻”――好莱坞造梦工厂的法典和圣经。国外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贺岁片概念,就连“贺岁片”这个称呼的始作俑者香港,贺岁片中也往往包含着《黄飞鸿》等并不逗乐的电影。比较起来,冯氏当年的贺岁片还是太“喜气洋洋”和“温情脉脉”了。
  《天下无贼》很可能引领了一个新的电影潮流――类型片的时代。它以悖论式的片名,小心翼冀地尝试了国产类型片电影未曾触及的领域强盗片。尽管它还残留着冯氏贺岁喜剧惯有的葛氏幽默和贫嘴,但《天下无贼》还是使得中国电影朝着类型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如果说《天下无贼》是起步挡,那么《功夫》就是最高挡,而且已经把类型片的油门踩到底了。星爷是不为概念拍戏的,就像林黛玉常说的:“我为的是我的心。”《功夫》充满了温情和真诚,那就是一个执著的孩子的白日梦:做最大的英雄拯救世界。而且凡人个个都是英雄。
  (摘自《北京日报》2005年1月4日田卉群/文)   
  他们的电影凭什么这么好卖?
  
  《功夫》《天下无贼》两部影片票房双双过亿,寒冷的元旦之夜,广州影院几十米的买票长队成为令人惊叹的景观。
  “无贼”号列车从北京一直开到九龙,到处成为媒体的焦点。《功夫》在北京的户外广告投放数量是《天下无贼》的六倍,另外放映院线高度配合、星爷到大学生中去的“江湖卖艺”招数、媒体的口碑营造,都起到了很大功劳。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经理高军说,两部影片的成功实际上是成功的营销策略制造出来的,和影片的艺术质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内地的电影真正重视营销应是从《英雄》开始的,张伟平由此浮出水面。2004年他和张艺谋又将《英雄》复制到了《十面埋伏》,效果依然显著,票房达到1.5亿元。
  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中国电影急切需要确立营销理念,一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不容乐观,需要吆喝着卖;其二、做足营销“功夫”符合现代观众越来越浮躁的心态;其三、电影营销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迫切要求,在好莱坞,电影营销费用都占投资的一半左右,而《卧虎藏龙》的营销费用甚至达到投资的一倍。
  (摘自《新快报》2005年1月5日陈旧、邹志渭/文)
  
  台湾本土电影仅占总票房的1%
  
  今年,台湾本地电影的票房收入为255万元 (人民币),仅占台湾电影总收入的1%,其中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是一部描写1999年台湾大地震的纪录片《生命》。然而作为台湾年度票房冠军的美国片《蜘蛛侠2》,其票房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
  台湾导演杨顺清指出,大多数的亚洲电影和台湾电影在影片制作预算上与好莱坞相比要紧张得多。目前,台湾已经实施了一个振兴电影的新计划。这包括取消外国的电影额外纳税负担,为吸引公共和私人资本建立一个电影基金,以便制作高质量的影片等措施。
  (摘自《中国电影报》2004年12月31日杨�晨/文)
  
  中国电影“殖民地”化四大征象
  
  1.奥斯卡华裔评委卢燕说,”奥斯卡评委对东方文化很有兴趣,但中国电影人却不顾积淀,跟好莱坞去玩什么视觉高科技。“很多网友更是直指张艺谋为了获得国际认同,放弃了以前的文化表达欲望。影评人章杰说:“浮躁引发了对文化根的忽视,导演们会逐渐变成黄种白人,集体向好莱坞倾斜、投机。”
  2.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演说,很多中国影人以参加国外电影节为荣,获奖成了唯一目的,他们只想着这样可以有个交代,根本不管观众们的真正需求,也不考虑中国电影应该怎么突破自身。
  3.“每天紧张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想家,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甚至有了定居好莱坞的想法。”章子怡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担忧――还有多少优秀演员会留守华语影坛?在“如何打入好莱坞”的急功心理下,迎合西方口味自然成了中国演员的捷径。
  4.“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位制片人说。在华纳兄弟与中影集团宣布成立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后,还有几家外国大电影公司要进入中国。另外,好莱坞又把目光对准了《杨家将》《西游记》《聊斋》等这些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它们将全部变为好莱坞大片!文艺评论家雷达认为,华语电影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如果不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就会迅速变成好莱坞的“殖民地”。
  (摘自《新快报》2004年12月27日陈旧/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