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新媒介下的电视新闻艺术性】电视新闻评论范文
 

【新媒介下的电视新闻艺术性】电视新闻评论范文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8:16 影响了:

  摘要:一切事物都存在美,都富有艺术感,作为大众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新闻,其艺术性的存在无论对于人们信息获知、社会舆论监督,还是政府政治宣传都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介时代竞争激烈,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更显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切入,阐述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
  关键词:电视新闻;艺术性;视听感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86-02
  
  一、引 言
  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人们从信息稀缺时代步入信息过剩时代,面对海量、繁冗、重复不断的电视新闻信息,一些受众开始茫然和失措,电视新闻似乎失去了夺人耳目的魅力。而若将采集到的真实素材加以艺术的、形象的表述和传播,使其富有艺术性,传播效果要理想得多。可见,艺术性对电视新闻至关重要。
  
  二、何为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
  
  美存在于任何事物,编导艺术性作为美的视听体验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新的享受和心灵上美的感知。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指通过多采编、多媒体技术、后期加工等诸多手段将普通电视新闻事实以新角度、多手法、立体式、形象化等特点加以传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魅力。艺术化的电视新闻依靠现代科技将各种元素,包括:画面、线条、光线、声效、现场同期声、解说词、字幕、特技、图标等有机融合,使它们汇聚成合力共同来表现新闻事实,让受众知悉的同时感受到视听愉悦。
  有人认为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会改变新闻的本质面貌,其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事实上,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性特指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加以人为的修饰和改动,新闻的内容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作为其内容所在,通过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和传播,可谓是完美的结合。
  
  三、电视新闻编导艺术带来美
  
  在教育程度、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下,受众对信息呈现出多元化选择的态势,大家不只是停留在获知和了解的层面上,人们需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新闻。说教式的内容、呆板的报道形式、宣传味道极为浓厚的电视新闻,有时甚至会令人反感和厌恶。受众对精神和文化领域的消费越来越“挑剔”,期待了解新闻信息、获得社会教育的同时,精神上也能得到放松和愉悦,这就迫使电视新闻机构改变陈旧的报道风格,一成不变的报道方式,融入更多活泼生动的元素,尤其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加以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和创作手法,使电视新闻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坚持党性、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刘少奇在《对新华社工作的一次指示》中说,‘“新闻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能只强调政治性――立场,还应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兴趣。”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把握好这一重要元素,使之在起到联络世界各地、传达各方消息作用的同时,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品味。
  
  四、让电视新闻更具艺术魅力
  
  坚持编导艺术无论对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是对塑造媒介组织自身形象,都有着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五个方面提高电视新闻的编导艺术,增强电视新闻影响力。
  (一)平衡协调新闻各要素
  一条好新闻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真实的内容与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辅相成。全国好新闻办公室提出,好新闻必须要达到“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为此,新闻单位要综合电视新闻相关要素,追求宣传效果的同时,不忘凸现新闻的思想性与审美价值,使三者形成合力。少了艺术美,内容再好的电视新闻也味同嚼蜡甚至无法感知;缺乏实质内容而过分注重华彩的新闻,只会让人如坠云里,不知所言。制作电视新闻时刻要平衡和协调好各元素,使它们和谐有效地组接。
  (二)充分运用电视镜头语言
  电视新闻与纸质新闻最大的区别是可以调动丰富的镜头语言,增强视听方面的效果,形成巨大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品尽电视新闻艺术美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享受。充分运用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指各个镜头(包括特写、近、中、远镜头)的合理组合,现场同期声的适当加入,光线和背景的正确布置,画面色彩和色调的恰当配用等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使各组画面呈现相互交叉、交换、对比、比喻、象征等蒙太奇表现形式,使原始画面和声音变得更加流畅、鲜活和逼真,人物特征凸显地更加淋漓尽致,新闻主题思想变得更加突出,内容变得更具亲和力,从而拉近观众与电视新闻的距离。
  (三)改变报道方式和播报风格
  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呈现的大部分都是主持人报,观众听的场面。新闻节目一直采用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的播音方式,具有庄重、严肃、简洁、明快、准确、可信的优点,但也会令人觉得缺少人情味和亲和力。若改变报道方式和播报风格,改变受众一贯处于“听”的地位,让氛围变得活跃一点,让内容变得生动一点,让故事戏剧化一点,观众有了“话语权”,收看兴趣自然增加。现在很多电视台在播放新闻时,都采用了“说新闻、聊新闻”的形式,主持人如同在和观众聊天一样,共同讨论共同评价,也有的开通了热线,随时倾听观众的心声,这不仅使节目具有了亲和力,也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了好评。像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晨间资讯》以及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等新闻栏目,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新闻节目具有更大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
  (四)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创新
  新闻标题犹如新闻的眼睛,给人以第一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受众看电视新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也就是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据央视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观众首先是从电视荧屏的标题上获得信息的。新闻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条新闻,记者和编辑等应在标题制作上下狠功夫,设计制作出引人入胜、标新立异的电视新闻标题。标题制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创新:首先,确保新闻标题的完整性和概括性,标题要反映出整个新闻事件的大概,语言简练、明快、工整。其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在不失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文学修辞,使标题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满起来。最后,将新闻标题的字体、颜色、显示比例等进行一番“装潢”,使整个标题表现出醒目、时尚和大气的气息,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五)培养挖掘才情俱佳的新闻人员
  无论是丰富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还是提高标题写作和创新能力,都需要一批具有文学功底和兼备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才。从前期采集和拍摄,到后期制作,最终在电视画面上播报,虽然每一环节都是电脑化操作,但节目总体的走向和定位离不开人(摄像记者、采访记者、后期制作员、编辑、主持人等)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上的人员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力,才情俱佳,对“美”有独到的鉴赏能力和高度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电视新闻整体的艺术性和影响力。
  
  五、电视新闻编导艺术的反作用
  
  电视新闻编导艺术性在增强视听感、活跃氛围、提高影响力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不良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新闻节目包装过度商业味浓
  艺术创作手法使新闻节目形式多样化,表现手段不拘一格,但有些电视新闻机构片面理解“艺术性”,打着增强“审美度和感染力”的幌子,制作出偏离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新闻节目,表现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态势。国内一些电视台为博取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一味使新闻节目内容向低俗、煽情、刺激等方向靠拢,盲目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节目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识大打折扣,这些有悖主流文化的新闻内容很大程度上已经误导了大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2年视察人民日报时,对新闻改革提出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要求电视新闻机构要牢牢理解和掌握新闻的真正含义,传播有利于人民、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新闻内容。由此可见,低级趣味的新闻节目不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不符合人民需求的根本利益。
  (二)新闻节目真实性与可信度降低
  一些电视新闻机构在新闻“真实性”上捣鬼,利用这些能够制造电视新闻艺术性的媒介,制作假画面,插入假背景,模糊真实与想象的界限,违反了新闻道德。我们在注重电视新闻编导艺术性的同时,要确保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违背新闻的内在含义,传播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有损于人民国家利益的新闻。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的艺术性是一个能为电视新闻创造魅力的花环,但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艺术性”的内在涵义,才能让这一花环发挥出美的作用,让新闻的“艺术美”和“真实美”统一,制作出令人民满意、令社会放心的电视新闻节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