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_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及引领措施
 

_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及引领措施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6:31 影响了:

   [摘要] 我国高中生多数处于青年初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笔者从事高中教育多年,从五个方面总结出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状态并加以分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化解这些心理状态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以便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心理状态 负面影响 创新精神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状态,是指影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笔者从事数学教育近20年,潜心研究了这一问题,尤其对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深有体会,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笔者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症下药,在教学工作中培植学生良好、健康的学习心理,消除不良学习心理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畏难心理
  中学数学的高度概括性与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思维性,和小学、初中数学比起来,提高了很大的一个层次。在高中学阶段,对学生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较高,很多学生都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而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是每学习一个新内容,必然要跟着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长此以往,产生畏难心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就采取在讲课、提问、做练习时分梯度设计,由简入繁,努力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推进,并把有些概括性、抽象性强的问题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把晦涩难懂的问题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习的内容容易接受、理解,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适时结合数学史上古今中外的老一辈数学家们,讲解一些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攻关数学的有趣故事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品质,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消除了畏惧心理,感受到数学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老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一是期望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二是期望老师尽可能详细地提供解题过程,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遇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甚至一些天真、离奇的想法展现出来并公布于众,更难说在学习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针对这种问题,我就在上课时尽可能多的把课讲活,讲开,以课堂内容为中心,让学生的思路活起来,宽起来,并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言,让每一个火花都得到尽情的绽放,让每一声细语都得到响亮的传播,让每一份作业都得到公开的展示,每一个问题都在议论中产生,每一个过程都在讨论中进行,每一个结论都在争论中确定。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都感觉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又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优越性,从而克服了依赖心理,培养了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
  三、急躁心理
  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具体分析起来,有下面四个原因:(1)是没有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需要怎样回答问题等。(2)是没有对进行条件进行选择,没有对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想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3)是被题目的假象蒙蔽,不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合理的推理。(4)是忽视对解决数学问题后的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到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引申到其他情况或问题中等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讲课时从阅读开始,训练学生做题的每一个环节,对已知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进行分析,筛选,当解题的基本思路清楚之后,再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每一个题的解题过程都能做到精心策划,删繁就简,做到每一个题的解题过程都是千金不改一字的精品。
  四、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在较长时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在老师习惯性教学程度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习惯性;虽然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虽然能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又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不能灵活的应对各种新的问题的出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广泛的提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讲课时解放思想,不以我的思维束缚学生思维,及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最后把大家的想法综合起来,然后再比较优略,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条大路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这样有效的利用了思维定势,同进又避免了思维定势的负作用。
  五、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往往仅是对对答案,比比分数,很少有同学之间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讨论和解题目方法的创造性的研究,至于问题变式,思维变式更是鲜有涉及,从老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的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目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老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从定义的出现到公式的推导、以及定理法则的发现过程,都做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对习题和试题的分析、讲解都达到“微观”到“宏观”,注意到每一个题目的分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和自己的做法,当然,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远不止这些,笔者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并想出相应的措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