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的途径研究|浙江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的途径研究|浙江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1:01 影响了:

  一、自主与创新相统一的途径      自主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创新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必然要求与重要手段。而自主与创新是统一的,只有自主,才能创新,只有创新,自主才有生命力。这两者协调发展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重要途径。
  
  (一)自主
  多样化是定位的重要前提。没有自主,就没有学校的多样化。无疑,自主发展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重要前提。而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自主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拥有办学自主权。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试点改革的初期就拥有办学自主权这一重要前提。2000年,教育部出台重大举措,将举办网络教育的办学自主权相当彻底地交给了各试点高校。这是我国实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后第一次赋予高等学校相当完整的办学自主权。获批准的试点高校拥有充分的自主办学权包括:自主设计专业、自主决定招生方式与计划、自主决定入学政策、自主授予学历学位、自主决定办学范围等。有关学者称这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次“大松绑”,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同时,教育部还允许高校与产业资本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对网络远程教育进行自主面向市场的产业运作。对大学与企业合资的网络教育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没有任何预设的限制。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高校网络教育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展起来。实践已经表明,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自主发展取得有目共睹的突出成效。不但在招生规模上增长迅速,而且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吸引大量社会资金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短短6年多的时间,试点院校数量由最初的4所,扩大到目前的68所,已开设9大类153个专业,在学人数近250万人。由此看来,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不但拥有了这一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正在立足于这一重要前提,进一步完善构建自主办学机制,积极推动高校网络教育的合理定位及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
  教育创新是我国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也不例外。而只有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持续不断的创新,大力破解理念、体制和机制上的难题,才能培养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网络高等教育市场中闯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全面构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崭新模式。这些都将成为今后若干年内的重大课题。无疑拥有发展自主权是构建这一创新模式的基本前提。而事实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试点改革的初期就拥有充分办学自主权这一重要前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通过大胆创新来形成其发展的合理定位模式,既有可能,又是必然。同时,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无论是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还是从我国来看,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都是新生事物,尚处在积极探索之中,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这从我国68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还用了“试点”一词,就清楚地表明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这一重要现实与特征。丁兴富就曾指出,尚无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无普遍认可的成功的教与学的创新模式,尚无先进而适用的网络教育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尚无完备而高效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开发的模式;尚无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开发的模式,尚无完善的网络教育学习支助服务和管理体系;尚无完善的网络教育社区中心体系;尚无成功的具有较高成本效益的网络教育规模经济运行模式;尚无成功的网络教育产业的商业模式。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曾指出,中国网络教育前期的勃勃生机完全得益于相对宽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
  我国68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只有发扬这一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通过自主创新,合理定位,创造出各自富有特色的充满生机的发展模式,最终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高等教育模式。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的创新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有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樊篱”:不同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应该是所在高校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当然,在各高校本身都缺乏个性特色的情况下,要求网络教育学院发展都异彩纷呈不太现实,何况这还牵涉到诸多复杂影响因素。然而,实践中,68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创新意识并不突出,趋同特征明显,特色危机值得关注,甚至于在近一两年出现遭受“倒春寒”现象。但无论如何,这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定位应该努力的方向。正是在对自主试点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在我国率先倡导网络远程教育的清华大学再次率先提出,清华网络教育学院100多个教学站2005年全部停止网络学历教育招生,其网络教育将转向以培训为主,将专注于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和各种高层次的专业职业培训)。这正是清华大学立足自身教育资源的品牌、结构和优势,通过自主创新,进而实现进行网络教育的合理定位的积极探索。
  
  二、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途径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合理定位,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才能优质高效地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一)竞争
  竞争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竞争态势是明显的。如前所述,世纪之交,教育部两大决策直接影响到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发展态势,促成网络远程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竞争奠定前提。一是重点普通高校开展网络学院试点,二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这样,重点高校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远程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造就两类竞争。第一类是试点普通高校与广播电视大学之间的竞争:在同一地区争资源、争市场、争生源的现状:从办学到招生、从教学到毕业都构成竞争;在举办网络远程教育、组织教学和管理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第二类是试点普通高校相互之间的竞争,这些原本开展校园精英教育的重点大学如今均雄心勃勃,各自独立面向全国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各自独立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名牌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依然无法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这种追求自成体系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是自我封闭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残余,很难实现工业化时代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信息化时代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同时,企业积极参与,成为其中重要力量。
  据调查,目前中国网络高等教育超过半数以上都是与企业合作的,在网络高等教育运营资金的投入上,学校自身投入经费约占33%,其他渠道(如公司合作投 资等)经费投入约占67%。此外,加入WTO后,境外办学机构的新生力量迅速加入。这表明,只有建立在多元主体合作基础上的合理有序的竞争,优胜劣汰,才能形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合理定位,高校网络远程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未来的竞争走向进行预测,竞争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办学模式的竞争,这一竞争将在商业模式、传统院校模式、电大模式、自考模式四种主流模式中进行;第二阶段是市场的竞争,包括生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和地域的竞争;第三阶段是质量竞争,也就是品牌竞争。
  
  (二)合作
  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有序竞争,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又一重要途径。联想到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我们所应该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生存法则:在竞争中共生、共荣。我们需要建构的正是这样一种生存环境,在较宽松的政策条件下,让远程教育参与者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壤,并助其健康成长。远程教育领域内的竞争,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是扬我所长,补人所短,而不是在一个狭小领域内作一种有我没你的生死搏杀。然而,在一定意义上,目前,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发展意识并不浓厚,名牌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依然无法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很多资源即使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也常常会变成某个机构甚至个人起家的资本。在这一点上,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麻省理工学院致力网上公开免费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让世界更多人共享资源,希望打破“知识私有化”。对此,丁兴富在2001年秋季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网络远程教育西部行活动中,曾提出有关高等教育合作建立“工程、农业、教师教育和医学等学科的全国虚拟大学”的建议。具体说,能够由清华大学等校牵头、全国各地理工科大学联合建立全国工程教育虚拟大学,由北京农业大学等校牵头、全国各地农业大学联合建立全国农业教育虚拟大学;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校牵头、全国各地医科大学及综合大学医学部联合建立全国医学教育虚拟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牵头、全国各地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全国医学教育虚拟大学。这就是突出特色的合作办学模式思路。
  实践上,2002年6月,浙大远程教育学院与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首次尝试三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目前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承担的“天地网项目”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建立起功能强大的联合办学教学网站,不但实现三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联合办学,而且将优秀教学资源输送西部,实现东西联动、资源共享。目前,三所学校间已推出54门、合计3027学时网络课程供三校学生互选,同时提供给西部地区的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学生选课,共有6758名学生选课14672门次。据悉,为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发展,目前,“天地网项目”正在向兰州大学等29所西部高校推进,同时吸引更多东部高校参加,以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西部,使更多的西部地区师生从中受益。2002年10月浙大远程教育学院率先尝试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首批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合作的试点高校。浙大远程教育还积极参与国际远程教育合作,已和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进行实质性接触。 目前,电大在线和中央电大承办的“奥鹏”项目已经跟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财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等8家高校合作。200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陕西理工学院、新疆大学等26所高校在西安交大签订协议,“西部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西安交大建立“西部高校教育资源网站”架构,由首批26所高校100门网络课程参与共建共享,学校不分大小,资源不论多少,平等互利,自觉自愿,不以盈利为目的,使真正解决西部高校“有路无货”和优秀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成为可能。2004年8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复旦大学等8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等共同签署《太湖宣言》,旨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试点高校的资源共享体系与机制。这样一来,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企业合作格局就能早日形成。互联网是崇尚相互尊重的文化,既相互依存合作,又相互竞争。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必将促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的合理定位。
  
  三、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统一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视野中,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统一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的基本保障。
  
  (一)市场调节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合理定位应该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统一。市场调节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消费者需求优先。即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引导市场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要形成合理定位,首先就要考虑消费者这一市场主体的需求。网络教育的兴起是最近几年网络低潮中的一个亮点。推动网络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因是网络教育蕴藏巨大市场需求,适应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资金和人员涌入这个新生行业,这是网络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可以说,目前中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形态是市场塑造出来的。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指标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马丁・特罗所指的15%的大众化最低门槛。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经过近几年高教“扩招”,这一指标在2003年已经达到17%。但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相当大。而社会经济强劲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仍然供不应求,至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名牌大学,优秀专业、优秀教师则更属于稀缺商品。随着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战略目标。2003年2月,我国第一部关于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就是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这为作为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一极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提供持续旺盛的教育需求。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教育利用教与学时空上的分离将教育资源辐散出去,对于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众来说降低了门槛,而对于教育资源提供者没有损失,这就为 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巨大发展空间。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既顺应了社会需求,又能够给运营商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吸引众多资金加入到这个新兴行业中,迅猛发展。同时,市场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具有明显差异性,这一方面要求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应遵循差异原则,另一方面也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增长空间。
  因此,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现实的市场需求,借助于网络传播,通过市场推动,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主要采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这与我国教育传统的国家主办运营方式有较大区别,市场调节的方式与特征明显。当然,网络高等教育教育进行管理的市场体制又尚未形成,更谈不上成熟和完善。
  
  (二)政府调控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取向的教育改革是一柄双刃剑。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尤为值得注意。网络教育开放性的特性决定了其是一种拥有广阔的时空活动范围及难以监控的复杂的教育模式。同时,高校、企业、政府、个人等众多主体混合参与。网络教育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迅速。有些主办者急功近利,导致市场竞争不规范,缺乏市场自律机制,市场“倾销”行为盛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网络教育质量问题一度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这种种原因表明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达立法、政策、经济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最终会建立起一套严密而又灵活,精简而又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进行督导和调控;会在必要的预算监控前提下,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和补贴;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导向;会制定并实施教育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引导政策,包括财政、金融、信息、人才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调控市场的失灵,来引导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发展的持续发展,最终保证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
  实际上,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试点发展一直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展。从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99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清华等4所大学开展试点,先后9次批准68所试点高校。教育部于2000年通过颁布《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严格控制高校参与网络教育学院试点的市场准入制度。针对试点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少数试点高校观念不适应,管理体制不健全,个别试点高校盲目扩招,以至发展到规模失控地步,有的对教育站点疏于管理,对发证等重要问题上对学生做了不切实际的承诺等,严重影响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秩序。为此,教育部于2002年4月和7月连续两次召开会议,就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并出台教高(2002)8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是自1999年高校网络教育试点以来一次重大政策调整,对网络教育办学机构和就学人员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政策调整,重新明确了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即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将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教育部除要求建立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和年检制度、评估、专项检查外,还同时对招生、教学,考试等环节捉出具体规定。2003年教育部提出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2004年教育部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为进一步树立网络教育良好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2004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从200 5年开始对2004年3月1日之后入学注册的所有学生进行统考。2004年5月8日,教育部再次下发《关于做好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5所高校网院被暂停招生;通知还要求,自2004年7月开始所有试点高校网院停招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同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网院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年检,掀起校外学习中心“整顿风暴”。教育部2005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一系列调控,促进了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从上可见,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定位的一条必要途径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与要求。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国际合作办
  [责任编辑:王红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