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建设文化校园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建设文化校园 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4:55 影响了:

  摘 要:大学应不断促进文化交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来自于文化校园。黑龙江大学在实践中依托综合优势与后发优势,凝练文化校园精神,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校园品位,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文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校园;个性化;人才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合格的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大学应当不断促进文化交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文化校园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1.文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文化校园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化校园是以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集中体现,在所有育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全方位育人氛围、育人环境的统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校园包括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活动层面的内容,即生态化和人文化相辅相成的校园环境,淳厚向上的校园精神,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建设包括以下内涵:
  (1)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提炼大学精神、提高全民素养、提升文化品位为重点,以改善学风、教风、校风为目标,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校园。
  (2)校园环境文化,它不仅包括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等环境文化,也包括教学办公设施、行政后勤服务装备、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文化,学习生活管理制度、招生分配制度、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文化,还包括校园内体现的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3)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指校园人为实现学校的各种职能和自身的发展完善而开展的一切活动。如教学、科研、管理、产学合作、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讲座、报告、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最生动具体的表现,是人们可感可触的文化现象,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产生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是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练兵场”,还是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与其他亚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建设文化校园的宗旨培育有高雅、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赋予校园文化以时代性、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内涵,使高校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要把校园建设作为文化环境来建设,赋予校园环境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校园建筑设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中,体现大学特有的文化精神,以深厚的文化渗透力,陶冶性情、增强自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实现文化与人文功能。
  
  2.文化校园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积极依托和充分发挥文化校园的育人功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创新人才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还必须具有人文素质和文化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对于激发自然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需求,增强研究活动中的协作能力,提高从事自然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到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对割裂的影响,人才培养存在着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要成为大师级、项尖王司瑜,黑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副研究员。级人才有先天不足的地方。世界上理工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很多人都在人文、艺术领域有很高的修养并对其获得重大成就起到重要的作用。建设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文化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关键前提和必要基础。
  
  二、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在文化校园氛围下进行
  
  1.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个性化教育
  创新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富于冒险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往往表现出对某些自然的或社会的现象和事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受社会观念和风气的影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标准化、从众化的评价标准。重统一性轻个性,重强制化轻弹性化的约束机制导致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冲动的泯灭,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表现为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关注的是知识和知识的积累,是学科结构和学科逻辑,关心的是“专门职业化”的整齐划一的培养目标,几乎不关注人和人的发展,更忽视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保护和促进。因此,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个性化教育实际没有得到贯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为本位,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内涵,把个性化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个性化教育要注意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既受制于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也受制于人的情感水平和人文精神。创新人才往往拥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往往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往往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学价值。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导致学自然科学的人不关心社会和人本身,学社会科学的人缺乏科学精神,不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观念和人伦精神,甚至还有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信封建迷信。这样的高等教育当然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2.文化校园建设是个性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力。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中心,应充分发挥道德楷模和文化先锋作用,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教育指导社会,而非追逐社会”。大学应以先进思想和品格影响社会、引导社会。一所大学是否有魅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就单科性大学相比而言,综合性大学更利于形成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校园。
  个性化教育客观上要求建设文化校园。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呼唤文化交融,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注重发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功能。由于人们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隔阂、互不理解状态及其危险性的认识的提高,人文文化的地位在高校逐渐得以提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不仅是这两种文化的交融、两种教育的交融,而且也包括文化所蕴含的知识、思维、方法与精神等方面的交融,其中精神最为重要,铸就在与充满着文化所蕴含的方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彼此无法分离,而且相互间产生互动,知识越高深越渊博,思维越精遽越精巧,方法越可行越有效,而且当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时,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由此文化而育就的人才,其素质就越高越优:相反,当精神越向下越卑贱时,文化就越腐朽越恶毒,由此而育就的人才,其素质就越低劣。
  
  3.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依托文化校园氛围
  高等学校运用宽松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学生产生创新冲动,都会促进创新人才的大量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这样的环境:一是民主自由的环境,这是创新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自由的氛围当中,人格才会得到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冲动的进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校园的民主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创新教育;二是合作、交流的环境,这有利于各种思想、意识发生碰撞,并在碰撞中鉴别真实与虚伪,创新与保守。从文化校园建设的基本特征不难看出,创新人才培养所必需的良好育人氛围必须来自于文化校园。
   三、建设文化校园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
  
  1.凝练文化校园精神,确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黑龙江大学依托地方综合大学的综合优势与后发优势,通过近年来的两次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学校形成了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多元质量观;以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的社会轴心观;以中外文化兼容并蓄、面向世界的开放办学观。学校确立了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的治校理念,确立了“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治学理念。实施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初步构建了以学分制和创业教育为平台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注重发展规划先行,发展定位准确,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建立了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制定黑龙江大学章程:积极推进了决策机制体制改革、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后勤服务与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学校是黑龙江省第一所获得评估“优秀”的高校,是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
  
  2.建立健全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的相关制度,促进研究性自主学习体系的形成,如注重对特长生和拔尖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对基础学科实验班学生要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完善分类特色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如根据《本科教学分类特色培养实施方案》,将全校本科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门类特点,确定不同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不同方式的建设和指导,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校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以创业家培养为核心,培养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创业家或企业家。学校通过基础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认证培训、创业培训、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操作层面的创新课题、学科竞赛、创新实验室、创新团队、创业团队、学生创业园、校企合作,以及读书工程、学业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成长的空间。
  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几年来,已经有1000余名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900余名学生参与创新课题和创新实验室的项目研究,取得学生获得专利多项,部分创新成果正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市场转化。学校经常把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部分成果展现给全校师生,感染和启示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畅想中共同成长。
  
  3.提升校园品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编撰了《黑龙江大学校史(1941―2001)》,制定了《黑龙江大学章程》,确定了校训、校歌、校标、校旗等,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开创了以“阳光讲坛”为主要形式的系列讲座,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学术氛围,现代文化校园正在形成。
  目前,学校遵照《黑龙江大学本部改扩建总体规划(2004―2014)》,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整合、深化、提高为原则,挖掘、提炼独特的文化精神,打品牌、打特色,创建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努力建成以开放性、多元化、国际化文化和寒地、边地文化为特色的,学校形象鲜明、民风校风淳厚、精神风貌向上、人居环境和谐、文化活动丰富的现代文化校园。学校将广泛开展哲学与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举办学术讲座、创新竞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黑龙江大学的传统,使黑龙江大学成为人文传统深厚的现代文化校园。黑龙江大学将不断发挥文化校园的涵化作用,用自强的精神风貌鼓舞人,淳厚的道德风尚濡染人,幽雅的环境陶冶人,博大的爱心感染人,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使学校成为文化育人的摇篮,师生的精神家园,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文和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