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作文与和谐 人与动物的和谐作文400
 

作文与和谐 人与动物的和谐作文400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8:26 影响了:

  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奖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颁奖仪式定在四川乐山举行。说到乐山,大家脑海里可能马上会浮现出一座依山而立、雄伟慈祥的乐山大佛形象,它静静地屹立千年,被无数人瞻仰膜拜。虽然乐山大佛的恢弘气势世所罕见,但是它给我们的感觉却是非常亲切、自然的,乘舟经过他的身边,丝毫没有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原因何在?因为它的存在和周围的整体环境是和谐的。俗话说:儒“治天下”、道“养性”、佛“修心”,乐山大佛的存在,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自身的和谐,以及它所承载的佛学的和谐圆融精神,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何谓和谐?怎么样在学习中尤其在作文中体现和谐精神?也就是我在这里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拥有持久生命力的词汇,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和谐不仅存在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正因为和谐如此重要,从古至今它都是社会变革的终极理想之一。中国先秦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道家庄子也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佛家则讲究“中道圆融”,本质上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儒道佛的和谐思想虽然各有侧重,他们的宗旨和追求也不尽相同,但其三家的和谐理念统一于“天人合一”,从而形成了以“和谐”为本质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融合统一的深层原因所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而在西方,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有一句广泛流传的名言:“美在和谐。”可见在这方面中西方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我们一谈到和谐,脑海中可能立刻会联想到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就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建设社会的新理念,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需要和谐教育的先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能不能指导学生和谐地作文,从而写出一篇篇文质俱佳的美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看来,和谐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谐作文的完成需要师生共同来创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为教师,不仅仅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而对学生而言,“和谐作文”的要求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只有教学相长,共建和谐课堂,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一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就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本质特性。在这里,我想就怎样写出一篇和谐的好作文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们要和谐地教作文。中学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考试成绩的驱使下,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们背诵好词好句,选择历年满分作文进行临摹仿写,日复一日地进行这样机械的作文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毫无个性可言,作文内容和优秀作品“形似”而远非“神似”,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育的一种悲哀。在我看来,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在把握好正确思想导向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和谐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锻炼,而自己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收的喜悦。具体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作文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作文境界。教师要注重学生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老师们习惯于培养应试作文人才,宣扬“八股式”作文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写出真性情,写出自己的个性。身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让学生百花齐放,而不是千篇一律。让学生写得开心,学得轻松,而不仅仅是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引导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浓,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二,以求真为目的,创设和谐的作文课堂氛围。学生作文,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当场写出来的,所以师生如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中国古人对作文有个要求:“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就是说一切好作品都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状写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堆砌辞藻,卖弄文采,为文而文。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就形成了。
  第三,以创新代替模仿,改进作文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个平庸的教师,会毁掉一个天才的学生,扼杀他的所有创新力和想象空间。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互动的、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作文,改进教学方法,不要给学生写作限定很多的条条框框,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双赢局面。
  其次,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理解如何写出和谐的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单一,从选题到写作再到评讲都是程序化操作,形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和从众心理,写出来的是一篇篇拼凑起来的文章,缺乏生活体验,通篇找不到真情实感,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才情和创造能力。如果你写了一篇文章,自己看了都觉得是“应景之作”,怎么能指望它感动阅卷老师呢?古人有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只有勤于积累,有生活实践的学生才能写出佳作来。最近《南方周末》发了一篇特稿《会说谎的作文》,批评中学从课文到作文都在教学生说假话,新一代作家代表韩寒也在博客里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83.3%的人承认自己上学期间编过作文。这些触目惊心的言论和数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真实,说大话假话成风。一篇好的作文,必定是反映内心深处的情感的,言为心声,不吐不快,达到情感与文字的和谐共生。如果大家认真读过这一届作文大赛的特等奖入围作文,你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秘诀不外乎和谐二字,有的是语言流畅,文采斐然,比如蓝玉洁同学的《诗歌中的河》;有的贴近生活,真情流露,陈安琪同学的《借钱记》就是源自生活的佳作;有的是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和批判,老辣犀利,熊樱同学的《鸭子是怎样赶上架的》,用一“被”字句来针砭时弊,字字锋利。那么和谐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呢?同学们要从哪些方面来学习提高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一定帮助。
  第一,思想和谐,与时代同步。这里的思想和谐,不单单要求思想要符合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还要在弘扬真善美的基础上,保持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的关注,与时俱进。熊樱同学《鸭子是怎样赶上架的》这篇作文形式上是一篇杂文,她从当今社会热门的“被”字入手,评点社会热点,切中时弊,而且巧妙地把“被代表”“被就业”“被小康”比喻成鸭子,把幕后操控人员比喻成“养鸭人”,生动贴切,文笔老辣干净,体现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想和谐不一定非要一味地正面歌颂,而是加入自己的社会责任心,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照样能写出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作文来。
  第二,情感和谐,与心灵同步。清代学者黄遵宪说过:“我手写我口。”就是说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抒发出来,不做作,不夸饰。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提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必须契合学生的写作范围和能力,同时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尽量淡化作文条条框框的束缚,忘掉死板的写作技巧,把自己从审题中所联想起来的生活细节自由自在地写出来,写出真情,写出个性。古人云:“情蕴其中,发而为文。”一篇有生活,有感悟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呢?文字与情感的和谐,是来自作者心灵的外露,如果你能在写文章时感动自己,别人自然也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了。陆伟晨同学的《喜糖》,文字干净简洁,就写了小时候孩子们抢喜糖的情节,但是由于加入了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让人看后会心一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一句话:“当一个个小孩捧着喜糖出来的时候,再摸摸身上碰出的青紫,真疼呀!”一个一心一意抢喜糖的小淘气形象跃然纸上,那股对童年生活的怀旧之情不言自明。李丽同学的《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一文,没有把视角局限在课文知识上,而是通过课文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自己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些知心朋友和老师的心声,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第三,语言和谐,与文学同步。王先霈老师曾经说过:“作文,就是作出来的文章,有时候不一定需要来源于现实,而是尽情地展现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写作能力,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也就是说,如果一篇文章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典雅优美,还是流畅自然,如果能在切题的基础上做到语言风格的一致和谐,也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果你文学功底深厚,擅长写景抒情,何不在这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这方面,杨露同学的《爱的几种样子》和蓝玉洁同学的《诗歌中的河》这两篇文章就做得非常好。小作者别出心裁地用诗句来充当小标题,分别写出了生活中爱的几种样子和流淌在诗歌河流中的高傲的灵魂,我为他们优美的文笔而惊叹,一首首古诗词的运用贴切,文字不拖沓,营造了一个个古典梦幻的意境,令人神往,他们用手中的笔折服了读者。而王�瑾同学的作文《向爷爷学习》,文字朴实无华,行文有条不紊,别有风味。苏东坡在老年说到自己的文字风格时有一句话:“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小作者在中学就写出这样文思俱佳的作文,让人欣喜。
  第四,结构和谐,与情节同步。“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同学们能合理安排行文结构,在作文的情节上下点功夫,制造些合情合理的波折,一定会让文章更有看头,吊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今年作文大赛的特等奖,李晓文同学的《我在父亲眼里》的构思令人称道。文中处处可见父亲在我眼里的形象,而我在父亲眼里的形象却是跟妈妈联系在一起的,而且都是通过父亲的话语流露出来的。通过小作者对主题巧妙的置换,一个深爱自己老婆和女儿的男人跃然纸上。小作者通过母亲出走,我和父亲在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以及父亲的妥协等等几个情节的展开,让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爱,这样的结构模式值得学习。陈安琪同学的作文《借钱记》则是完全凭借曲折的情节取胜。她讲述了主人公随着父亲去二叔家借钱的经历,父亲低声下气,可是二婶不给钱,最后还是二叔偷偷地塞了三百给我,最后主人公回忆起小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今昔对比之下,嗟乎人心不古,情节跌宕起伏。其中二婶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却被刻画得特别出彩,随着情节的发展,她在厨房里或动或静,锅碗瓢盆都奏起了交响曲,给文章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另外还有和谐的过渡句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谈的这四种和谐作文的方式并不是只能单一存在的,如果能在作文中交叉运用,效果会更好。比如《向爷爷学习》这篇文章,不光语言上朴实自然,在思想上也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符号,写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根本所在,值得学习。
  在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时代要求人们与其生活的这个世界和谐共生,而身为教育的一分子,老师如何和谐教学,学生如何写出一篇既有时代特色,又包含个人情感的和谐的作文,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深入思考的。
  
  谭根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社长。本文编校:陈青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