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8:20 影响了:

  化学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许多化学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无疑给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误区之一:探究性学习是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些内容本身并不复杂,学生易于接受,只需几分钟就能讲清楚,如果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可能要花费一节课甚至更多更长的时间,这是在浪费时间。
  从表面上看,这些探究活动好像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比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探究,要讲清楚、学生记住并不难,但这样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学生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提高,而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合作意识和成功的喜悦,是教师讲解所无法给予的。
  
  误区之二: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实验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但如果将探究性学习与实验划等号,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就太狭隘了。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它的内涵已超过科学探究的涵义。它不是具体的科学方法,而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实验,查阅资料、评判结论、解答问题、设计方案,甚至带着问题去听讲与阅读,去工厂、野外考察,都可以称为探究性学习。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属科学探究。只有从广泛意义上去理解探究性学习,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全面、深入展开。
  
  误区之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需教师指导
  
  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几十年来都在研究和实践怎样讲课,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有的教师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误区之四:探究性学习重结论、轻过程
  
  受几十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有的教师急于求得结论,迫切地把学生往结论上引导,对探究过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探究活动既应该重视探究的结论,更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多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得知识。因此,其探究过程富有教育意义,教学中就应下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描述、分析讨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不同意见,不断提出或发现新的探究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万不可仅关注结论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
  
  误区之五:探究性学习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有的教师认为,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或者性格内向一些,或者懒惰一些,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表现为相对消极,懒于动手、动脑,尤其化学科探究活动较多,时间久了,在发展水平上,与其他学生的距离会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各自适合的发展平台,尤其对发展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特别的关爱,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成功者,都期待得到肯定和赞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让他们展现其所长,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给他们提供适合其水平的问题解答或操作,让他们不断收获成功和喜悦,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创造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误区之六:科学探究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
  
  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前,先让学生集体背诵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的8个步骤,这显然是对探究活动的一种误解。不同的探究活动其方式和水平层次一般也不同,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也可多可少,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也可以有所不同。另外,探究性学习本来就具有模拟科学家如何工作的特征,而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充满个性、睿智和灵感。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绝不能把探究活动千篇一律,把探究活动单一化、模式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