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湖北省蝶类分布格局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湖北省蝶类分布格局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发布时间:2019-02-25 03:48:21 影响了:

  现代生物物种分布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时空过程,既取决于生物的历史扩散过程,又受到近期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1]。开展生物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动物区系演变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于开展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湖北省蝶类较为丰富,同时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摸清湖北省蝶类资源的分布格局不仅有利于对中国蝶类资源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有利于湖北省蝶类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同时对湖北省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起到预警作用。笔者根据1996年以来多次采集的蝶类标本和收集的相关学者的研究资料[2-24],对湖北省蝶类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湖北省蝶类资源,开发利用及有效控制其危害等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中国蝶类志》[25,26]的分类系统为依据,全面收集整理了湖北省478种蝶类的地理分布资料(其中427种有具体分布)[21]。由于以往的物种分布资料大多只记录到县一级行政单元,为了有效地利用这部分数据,我们采用县级行政单元作为基本地理单元,有少数是以市作为行政单元,无法进一步细分,保留原有的行政单元。
  数据来源有:自1984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湖北省蝶类文献[2-24]、书籍、蝶类志以及作者等多年来野外采集调查的数据。
  1.2地理区划划分
  为便于讨论蝶类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湖北地形、地貌将其分为5个地区(相当于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三级省):①鄂西南山区。大巴山神农架以南,宜昌以西,大致包括宜昌、恩施两个行政区,为巫山、武陵山及大娄山的余脉,平均海拔1 000~1 500 m,个别山峰高达2 000 m,溪谷深切,山岭顶部宽阔平坦,具有高原山地的特点。②鄂西北山区。秦岭山脉东延部分,大巴山神农架以北,丹江口以西,大致为十堰市,加上襄阳市的保康和南漳两县。以汉水狭谷为主,汉水与其支流南河之间的武当山,海拔
  1 000 m左右,沟谷深切,群峰高耸,汉水谷地中则峡谷盆地相间。③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部,由长江及汉水冲积而成,与湖南洞庭湖平原相连,合称两湖平原(或盆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大部分都在海拔50 m左右。平原河道曲折,河网交织,湖泊密布,大都是古代云梦泽的残留部分。④鄂东南山区。为幕阜山脉向北倾斜部分,与江西、湖南交界的数县,海拔一般在700 m以下,为低山丘陵地区,盛产毛竹。⑤鄂东北山区。大洪山及其以东的与河南、安徽交界的数县,以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一般海拔400 m左右,个别山峰可达1 000 m,为低山丘陵地区[27]。
  2结果与分析
  2.1湖北省有蝶类记载的县市蝶类数量分布
  湖北省共发现蝶类478种,隶属12科,198属,蝶类遍布全省各地,其种类和分布受地形、植被、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通过对有蝶类记载的44个县市进行统计,其中有11个县市有过专门的调查记录,有具体分布的蝶类427种[21]。其中鄂西南山区最多,有蝶类记载的县市15个,发现351种,占全省已发现且有具体分布总数的82.2%;其次是鄂东北山区,有蝶类记载的县市8个,发现174种,占全省已发现且有具体分布总数的40.7%;鄂东南山区有蝶类记载的县市6个,发现160种,占全省已发现且有具体分布总数的37.5%;这3个地区蝶类共有415种,占全省有具体分布的蝶类总数的97.2%;鄂西北山区有蝶类记载的县市8个,发现81种,江汉平原有蝶类记载的县市7个,发现86种,这两个地区蝶类占全省已发现且有具体分布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9.0%和20.1%。湖北省有蝶类记载的县市蝶类数量及分布见表1、图1。
  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湖北省蝶类资源极为丰富区域有2个:分布在鄂西南山区(神农架林区和长阳县);蝶类资源较为丰富区域有4个:分布在鄂东南山区1个(赤壁市),鄂西南山区1个(五峰县),鄂东北山区2个(罗田县、广水市);蝶类资源稀少的区域有4个:鄂东南山区1个(通山县),鄂东北山区1个(英山县),江汉平原1个(武汉市),鄂西北山区1个(十堰市);蝶类资源稀缺的区域有34个:分布在鄂东南山区3个(咸宁市、崇阳县、通城县),鄂西南山区13个(建始县、鹤峰县、利川市、恩施市、宣恩县、兴山县、咸丰县、当阳市、来风县、巴东县、宜昌市、宜都市、秭归县),鄂东北山区6个(黄陂区、襄阳市、麻城市、宜城市、红安县、大悟县),江汉平原6个(荆州市、黄冈市、江夏区、孝感市、鄂州市、潜江市),鄂西北山区6个(房县、竹溪县、郧县、竹山县、丹江口市、谷城县)。到目前为止没有文献记载图1中空白区域有蝶类分布。
  
  
  
  
  
  
  
  
  
  
  
  
  
  
  
  
  
  
  2.2蝶类在10个以上(包含10个)县市有分布的种类
  对于不同蝶类,它们的分布区域也是相差很大的,在有具体分布的427种蝶类中,在10个以上县市有分布的种类只有37种(表2),占有具体分布的蝶类种数的8.7%,其中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的分布点最多,达22个,占湖北省有蝶类记载县市的50.0%。有135种蝶类只在某一个地区有分布,占有具体分布的蝶类种数的31.6%。对于蛱蝶科(Nympalidae),在湖北省已发现129种,在10个以上点有分布的蝶类有12种,占蛱蝶科已发现蝶类总数的9.3%;对于凤蝶科(Papilionidae),在湖北省已发现43种,在10个以上点有分布的蝶类有7种,占凤蝶科已发现蝶类总数的16.3%;对于喙蝶科(Libytheidae),在湖北省只发现1种,在湖北省11个县市都有分布;对于灰蝶科(Lycaenidae),在湖北省已发现82种,在10个以上点有分布的蝶类有3种,占灰蝶科已发现蝶类总数的3.7%;对于弄蝶科(Hesperiidae),在湖北省已发现71种,在10个以上点有分布的蝶类有3种,占弄蝶科已发现蝶类总数的4.2%。除喙蝶科外,凤蝶科在10个以上点有蝶类分布的种类较多,而灰蝶科、弄蝶科蝶类分布点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凤蝶科蝶类个体大、观赏性强,学者关注多有关;灰蝶科、弄蝶科蝶类个体小、观赏性差,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如凤蝶科。
  2.3湖北省蝶类区系分析
  我国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和东洋两大界,以《中国蝶类志》为依据,将湖北省蝶类分为东洋界种类、古北界种类和广布两界种类三大类型。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湖北省蝶类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317种,占已发现种类的66.3%;古北界种类94种,占已发现种类的19.7%;广布两界种类67种,占已发现种类的14.0%。区系分析表明,湖北省蝶类区系组成中东洋界成分占绝对优势,应划归东洋界[23]。
  从湖北省5个地理分区的蝶类区系组成来看,鄂西南山区的东洋界成分最高,占已发现总数的64.4%;其次是鄂东南山区,占已发现总数的57.7%;鄂东北山区,占已发现总数的47.0%,明显高于古北界成分;而鄂西北山区、江汉平原两地调查不多,发现种类较少,广布两界种类所占比例甚高,这是由于广布种类生活能力、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大,多为常见种。因此,凡发现种类少的地区,其所占比例则高,这两地区虽然发现种类较少,但也显示东洋界所占比例高于古北界种类。鄂西山区是秦岭以南的大巴山、荆山、巫山及武陵山为东洋界范畴,此区共有蝶类365种,东洋界种类230种,占这两地区蝶类总数的63.0%。鄂东地区是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山脉一线以及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埠山脉沿线,此区共有蝶类235种,东洋界种类125种,占这两地区蝶类总数的53.2%,这两大地区蝶类东洋界种类所占比例优势明显,而且由南向北东洋界种类呈递减的趋势;江汉平原由于植被单一,蝶类分布的种类较少,调查不够深入,但是东洋界种类占45.3%,多于古北界种类;5个地区蝶类的分布支持湖北省划归东洋界[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湖北省蝶类在中国蝶类分布中所占地位
  根据王爱萍等[28]的研究报告,结合我们的研究,湖北省蝶类数量仅次于四川、云南、海南、西藏,居全国第五位。中国现有的12个科,湖北省全有,中国有蝶类434属2 153种[29],湖北省有蝶类198属478种,湖北省蝶类分别占中国蝶类属、种的比例为45.6%和22.2%。可见湖北省蝶类在中国蝶类分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讨论
  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湖北省蝶类资源分布不均与调查的深入程度有关,湖北省蝶类资源分布较多的地区是有专门调查的县市,排在前列的县市都有专门的调查报道,有的县市多人多次调查,发现的蝶类自然较多,如神农架林区、长阳县、赤壁市、广水市等;有的县市几乎没有专门的调查,发现的蝶类就较少,如江汉平原所辖县市。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有的地区无蝶类记录或蝶类记录少该地区蝶类资源就不丰富,可能是没有学者对这些地区进行调查,这些地区的蝶类资源还没有被发现。从神农架林区、五峰县、长阳县已发现的蝶类资源推断,巴东县、兴山县、宜城市三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与上述三地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们认为这三地的蝶类资源也应该较为丰富,只是还没有学者对这些地区进行调查。从绝对数量上看,鄂西南山区蝶类最多,但是从蝶类分布的相对密度看,鄂东南山区蝶类分布的密度最大。比较平原、丘陵、山区三种地形的蝶类,由于平原适合农作物开垦与种植,在耕作地区仅剩下适应耕作地带生境的种类;另外,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故平原地区发现种类较少。湖北省蝶类总体按鄂西南山区、鄂东北山区、鄂东南山区三角形分布的格局,以鄂西南山区最多,鄂西北山区和江汉平原较少。这种分布格局与湖北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基本相对应的,与生物分布规律也是基本吻合的。蝶类是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从赤道到极地都可见其踪迹,因此温度和湿度不大可能是其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尽管蝶类的寄主多达73科、上千种植物,但是一种蝶类的寄主植物仅为一种至数种,可见寄主植物的存在与否及其密度才是限制蝶类分布的主导因素[30-32]。
  参考文献:
  [1]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余逊玲,黄丽�,荣秀兰,等. 武当山蝶类调查初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3,2(4):27-31.
  [3] 余逊玲,黄丽�,荣秀兰,等. 武当山蝶类续报[J]. 华中农业大学,1984,3(2):94-95.
  [4] 李晓东,昝艳燕,王裕文.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J]. 河南科学,1992,10(4):376-383.
  [5] 王国秀,骆启桂,陈国生. 蒲圻陆水蝶类资源调查初报――Ⅰ凤蝶科,蛱蝶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专辑).166-199.
  [6] 王国秀,陈国生,骆启桂. 蒲圻陆水蝶类资源调查初报――Ⅱ粉蝶科,眼蝶科,灰蝶科,弄蝶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0(3):333-336.
  [7] 袁秀珍,段海生. 湖北陆水蝶类名录及其生态[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16(6):14-17.
  [8] 段海生. 神农架蝶类资源初探[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
  17(3):29-32.
  [9] 胡丽莉,陈丹,胡芬. 广水大贵寺蝶类资源初步调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专辑):237-239.
  [10] 王琼,李菊蓉. 湖北省蝶类新记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专辑):240.
  [11] 王国秀,骆启桂,陈国生,等. 湖北省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初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1):474-475.
  [12] 刘文萍,邓合黎,李树恒. 湖北省长阳县蝶类资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39-42.
  [13] 荣一兵,许国权. 湖北陆水蝶类资源调查[J].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3):17-21.
  [14] 黄斌,殷海成,张尚文. 湖北广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区系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1):58-61.
  [15] 查玉平,骆启桂,黄大钱,等.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名录及区系的初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2):215-219.
  [16] 向闱,刘芳遐,王国秀. 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蝶类资源调查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6(3):21-24.
  [17] 顾勇,姜少平,支立锋. 湖北罗田天堂寨蝶类资源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94-3295.
  [18] 许国权,段海生. 湖北桃花冲国家森林公园蝶类资源及区系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75-77.
  [19] 段海生,许国权. 湖北省建始县蝶类资源名录及区系初探[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84-86.
  [20] 许国权,段海生. 武汉市木兰天池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初报[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103-106.
  [21] 许国权,段海生. 湖北省蝶类资源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85-94.
  [22] 许国权,段海生,刘亦仁.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地区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3):330-334.
  [23] 许国权,段海生. 湖北省蝶类资源及区系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4):653-657.
  [24] 雷朝亮,周志伯. 湖北省昆虫名录[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5] 周尧. 中国蝶类志(上、下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6] 周尧. 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7]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湖北卷)[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28] 王爱萍,张书杰,申效诚. 河南省蝶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A].申效诚,鲁传涛. 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第六卷):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昆虫[C].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261-298.
  [29] 寿建新,周尧,李宇飞. 世界蝶类名录[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0] 张有瑜,周立志,王岐山,等. 安徽省繁殖鸟类分布格局和热点区分析[J]. 生物多样性,2008,16(3):305-312.
  [31] 李红荣,陈祥盛. 贵州飞虱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6):485-491.
  [32] 毛本勇,杨自忠,白雪梅,等.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及其分布格局[J].大理学院学报,2009,8(8):49-5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