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PPG之殇] 殇雪
 

[PPG之殇] 殇雪

发布时间:2019-03-01 04:29:54 影响了:

     观点   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PPG模式的死亡,当“轻公司”先驱相继成为“先烈”,我们应该深思,没设计、没制造、没渠道,只靠“烧钱”炒作品牌的“营销公司”能活多久?
  最近,广受争议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PPG)又爆猛料,有消息称PPG创始人李亮“携款超2000万美元潜逃” 了。
  虽然, PPG随即回应“消息完全不属实”,并称“李亮是在美国拓展业务”。但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不仅李亮杳无音信已达数月,PPG去美国开拓市场的PPG创始人CFO王彦丰、运营副总裁黄朗阳早已经相继出走,CMO赵奕松长期休假,曾代表投资方进入PPG担任COO的黎勇劲也最终离开。另一方面,PPG展开近乎甩货的“返券”清仓促销,而有关PPG资金断链、官司缠身的消息也在坊间广为流传。
  种种迹象表明,曾经号称年收入要破10亿元、2009年上市的PPG,已近濒死状态。此时,对于PPG公司我们还是要怀着一份敬意去缅怀和追忆,因为PPG以自己的“牺牲”,证明了“PPG思路”存在的致命缺陷。而PPG的跟风者们,更应该深思PPG为何而死。
  回想当初,这家直销衬衫的公司冲入中国市场时,是何等的风光。摒弃了生产,甚至将物流也外包出去的PPG,颠覆了传统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号称将传统45天的库存周转期缩短为7~10天,这让PPG不仅成了“轻公司”的代名词,更让他们喊出了“2007年获得10亿元收入”的口号; 而有一流VC撑腰(自称是Google的投资者KPCB在中国的第三个项目),动辄上千万元的广告投入,更让PPG家喻户晓,甚至有了成为中国“耐克”的野心。
  PPG创业者的如意算盘打得正响,衰败的阴云也聚拢而来。2007年PPG的年销量仅有3亿~5亿元,在大手大脚地花光了天使资金后,死亡就成了它难逃的宿命。
  可以说,导致PPG死亡的直接原因是VC“断奶”。当金融风暴来袭,VC成了过河的“泥菩萨”,那些在短期内无法看到盈利前景的项目,就成了VC自救时最先抛下的“包袱”,销量远低于预期的PPG遭遇“断奶”也属必然。
  然而,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PPG模式的死亡,PPG之死亡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早在2007年,就有知情人士分析,按照PPG的网站访问量和电话量估算,PPG 2007年的销售额不超过1.46亿元,这远远无法弥补PPG铺天盖地、动辄千万元的广告投入。而另一方面,跟风而上的30多个PPG模式的品牌和网站,还在瓜分小得可怜的市场。试想,即使没有金融危机,PPG又能活多久?
  大量的广告能带来知名度,但知名度并不能带来销售量。这也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旅游网站“芒果网”就是陷入了猛打广告的误区。准确地说,PPG是死于经营不善,投入、产出比没有控制好。
  更确切地说,PPG的所谓“轻公司”模式,不过是没设计、没制造、没渠道,只靠“烧钱”炒作品牌的“营销公司”。这种模式只是看似节省成本,其实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质量和成本难以控制。没有稳定的制造,很难把控产品质量,而没有自己的渠道就更不能保证用户端的有效送达。事实上,PPG的质量问题一直遭到很多消费者的诟病。连黎勇劲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缺乏传统的渠道支持,PPG的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里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判断产品到底怎么样。”
  而轻视传统服装行业的规律,作为一家经营消费类服装产品的企业,做品牌不做设计,知名度变不成购买量,花了大价钱的广告也就打了水漂,这样的企业不死才怪。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