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类型有哪些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类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4-04 04:17:21 影响了: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创设情景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挖掘。
  关键词:教师主导;创设情境;主体作用
  一、创设乐学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要求教师须转变角色,从有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五点:第一,对学生要有充足的信心,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第二,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三,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营造宽松的氛围,必要时允许学生下座,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甚至可以大声争辩。第四,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意见。第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充分发挥主体性
  当学生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也变得敏捷、灵活。因此,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来激发兴趣来换取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特别是一节课如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就兴趣盎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授课伊始创设一个学生考教师的情景,在一直滚动的几十个彩球中,由学生任意说个球的号码,老师就能脱口而出彩球的颜色,引起学生好奇,觉得不可思议,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节课就在学生急切求知中开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主体性被调动起来。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需教师接着精心设计各种疑问,来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整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被调动。
  三、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诱发创新
  1.创设探索情境,激励创新
  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著名数学家韦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探索情境。如教“小数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把他们连接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议论开来,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就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趁趣追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有些学生很快反应出5米=5.0米=5.00米,5元=5.0元=5.00元,等等。
  2.创设动手实践情境,激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到两方面的作用,手和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盒镜子。”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来激励学生在手指尖上创新,如小学六年级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细致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多少倍?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
  好奇好胜的学生会用渴求知识而又疑惑的目光审题。教师就可抓住时机给予点拔,通过学生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动手操作,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以及解这种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可以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3.创设竞争情境,激励创新
  众所周知,小学生乐于表现,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人的特有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竞争情境,大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如已学完“双归一应用题”后,笔者让学生完成一题习题时:枣林村养猪25头,3天喂饲料327千克,照这样计算50头猪,30天需饲料多少千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先求单一量,结果无法除尽,几个“调皮鬼”趁机喊:“老师这题出错了,无法解答。”这时笔者趁机说:“我觉得这题没错,能解答出来,比一比,哪个同学最聪明,先发现‘新大陆’的。”学生顿时鸦雀无声,个个投入其中,过了不久,已有大部分学生举手了,有的还不止一种方法,并且解题思路讲解很清楚。实现了“再创造”,这正是竞争情境的魅力。
  教育在指导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并努力为学生多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人人敢于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