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发布时间:2019-06-12 04:21:36 影响了: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展开及目标的达成,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教学设计,值得广大教师深思。下面以小学数学中一些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数学知识与哪些实际问题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我力求做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不用枯燥的例题;能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的,就不灌输;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将其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我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各种物品,进行购物的交流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兴奋地选购商品时,会和“营业员”一起计算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计算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讨价还价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创设买书情境,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售货员、老师、批发商等,说出自己想买的本数,并用算式表示买书应付的钱数。学生在统计买书情况时,感到这样一个个写算式太麻烦,产生了要寻求更好的表示方法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不能寻找到一个更简捷、方便的表示方法?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怎样用一个式子代替刚才所写的所有算式?学生们经过观察、讨论,得到了多种表示方法,在对比中感悟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捷方便。通过创设买书、统计钱数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觉提炼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自然完成了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二、改编现行教材,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深入领会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充实教学材料,增强教学研究,设计操作项目,开放讨论交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自主研究。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拼摆,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又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从而利用“底×高”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有成就感,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会增强。又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接着就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请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三角形,然后分小组讨论什么是三角形。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形成概念。这一教学设计对教科书进行了再处理,因为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初步建立了三角形的表象,因而不必按照教科书原来的安排,请学生摆一摆三角形再归纳三角形的概念。我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判断六个平面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这一环节放在概念之前,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教科书只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只体现编写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科书,而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改编现行教材,来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三、注重应用拓展,实现知识链接
  教师在处理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解题、计算,而是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将现实生活中有趣且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在课后设计了“我是小小侦察员”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每个人的脚长与身长的比约是1:7,警察叔叔在一次侦察时量得罪犯的脚长是25厘米,你能求出罪犯的身高吗?这一教学设计,提高了难度,拓展了教材。推算出罪犯的身高是破案的关键,这激发了学生人人争当“小小侦察员”的兴趣,又为学生探索下一节课“解比例”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设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