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求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求知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6:36 影响了:

  【摘要】 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教材的知识容量、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皆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在学校习得知识而享用终身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现代教育不仅应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求知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以实验教学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其主动、自觉、积极求知的能力。
  1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动机与兴趣
  求知从需要开始,需要又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因此,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初和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的组成、属性及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中学阶段的探索性实验一般在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并提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干扰研究对象,看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出现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结果,从而发现“新”的化学现象,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为了促使学生求知,我们把一些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譬如,用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实验得到的往往是灰绿色物质而不是白色絮状沉淀。当实验实际产生现象与理论现象不一致时,就会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他们急于要求获得未知的信息,注意力高度集中,原有的思维定势被打破,思维处于一种高度活跃、亢奋的状态。于是学生就会学思并用,手脑结合,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实施探索的主体,去获取第一手信息,其学习与求索的积极性高涨。
  探索性实验就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在其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唤起心底的求知愿望,学习兴趣被激发。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就要求探索性实验设计首先要足够“新颖”。正是这种“新颖”的刺激,才会激发学生对探索的兴趣。
  2 突出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比较与分析,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策略与方法
  化学知识大多是从化学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后者的类比分析意义重大,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及对化学原理的全面理解。在现象的解释、分析和归纳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求知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镁与水的反应中,镁与冷水反应缓慢;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镁与水反应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加入的酚酞试液慢慢变成了红色。对该现象作出清晰的解释就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当学生答出“说明有较多量的自由移动OH一生成”时,教师不能止于问题的答案本身,而应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一切新知的获得,必定是建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知识的积累和选择应用是必然的求知过程。这种对方法的反思是求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停止加热后,一会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肯定这一现象的变化是因为溶液里OH一离子浓度变小,OH一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变小?最后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得到结论,这是因为Mg(OH)2的溶解度变化造成的。
  从实验到物质性质,再到不同物质性质异同的分析比较,其间充满了大量的逻辑思维方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运用一些技巧,让学生懂得在求知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使求知的过程少走弯路,避免陷入思维误区。
  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实验,会写出结论与反应方程式,应更多地去引导、帮助、教会学生反思,明确通过实验得到的新知是凭借怎样的思考方式与过程才获得的。这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础学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3 提供学生实验设计机会,展开实验评价,开发学生求知的潜力与创造能力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独立操作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能力是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学生若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设计实验,其实质是,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流程而设计出新的、可行的实验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去求取新知。例如一道实验习题,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硝酸受热分解放出氧气的性质。很多同学都在未除去二氧化氮的前提下,采用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的方法来验证。这办法显然不妥,因为二氧化氮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同样能使木条复燃。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有的学生想到利用二氧化氮易与碱作用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性质,用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氮,然后收集余气再进一步检验氧气。这时教师应进一步提示学生,任何创造都是不完善的,思考要尽量周到严密。同学便会发现碱性介质中亚硝酸盐是强还原剂,很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硝酸盐,果然,实验中浓硝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5%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并未收集到大量氧气,也就不能看到带余烬的木条复燃。不理想的结果,表明原先的设计还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最后学生想到用氧化性极强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氮,他们独立完成了这一实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在这样一个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 结论
  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内容与课时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来完成,这是中学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任务。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致力于使学生习得求知的途径,发展学生的基础学力。同时也深感课程的教法确实有待改进,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