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浅谈]浅谈部编版语文的阅读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浅谈]浅谈部编版语文的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06-17 04:20:19 影响了:

  【摘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若上公开课,很多语文老师为了顺应新课标的需要,尝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七嘴八舌,很是热闹,但更多的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而在平常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考试命题形式的束缚,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关键词】 语文阅读 鉴赏功夫深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41-01
  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何谓语感?普遍认为,语感是一个社会的人与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相适应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是在潜意识领域或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它左右控制着听、说、读、写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所有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习得语感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尴尬”
  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若上公开课,很多语文老师为了顺应新课标的需要,尝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七嘴八舌,很是热闹,但更多的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而在平常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考试命题形式的束缚,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学生扎扎实实的理解性阅读训练少,教师搞形式主义问答式教学和程式化得课文分析多;教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少,照搬参考书和答案多;学生独立阅读训练和表述性阅读分析训练少,机械重复的练习多。长此以往,广大中小学生,特别是智力发展比较迟缓的学生,简直就像在黑暗中摸索,阅读能力自主自长。这样的阅读过程,怎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2 语感------指明阅读教学的一个方向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学生对言语作品的把握是从朗读开始的,再经由想象、联想、情感等参与从而领悟言语作品,而感知言语作品的手段之一就是阅读。在阅读时,如果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深切体会书中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就会渐渐与作者达到心灵沟通,从而实现课文言语的对象化。
  回潮古人之读书,在咬文嚼字中感悟,在摇头晃脑中吟咏,于是悟出了李白,咏出了杜甫……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大豪。
  因此,笔者认为,围绕语感能力这一目标,阅读教学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咀嚼-------鉴赏功夫深
  教学一篇文章,不要机械地去分割讲解,而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赏析文章。通过指导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感悟中鉴赏,在鉴赏中学习。
  首先,要指导学生抓准鉴赏的角度。文学鉴赏不仅重内容(表达什么)更要重形式(怎样表达),多从言语、写作的角度去赏析文章,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既要训练学生去赏析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如《孔乙己》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文中的作用;也要训练学生去赏析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如老舍《五月的青岛》最后一段把自然风景图与社会风俗图结扎成束,同时也暗示了中心的巧妙构思。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技巧。比较是鉴赏的极好方法。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一篇课文中抓一两点最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从中去辨析优劣,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让学生进行想象,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者的语感。
  第二步,内化------吟咏滋味长
  叶圣陶曾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验,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境界。”可见,吟咏可是学习感悟作品的高境界。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作品,以提高语感能力。
  在指导学生吟咏时,最关键一点就是“入境”,就如同古人摇头晃脑地吟咏,心无旁骛,乐在其中。吟咏不仅仅用口在读,更是用“心”在读,文中“喜”则“嘻”,文中“苦”则“悲”,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
  还要注意“烂熟”二字,指导学生反复吟咏,直至成诵。在反复中巩固,在反复中加深,在反复中形成直觉。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说:“(读古人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者,便是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会铿锵发金石声。”
  第三步,运用-----仿写趣味浓
  唐彪曾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作文其实是文学积累的外露,是语感的迁移,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文中优美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如可仿写朱自清《匆匆》中的名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具体指导仿写训练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形似”,所写句子与原句结构要一致,讲究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神似”,这点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感能力,所写句子的意蕴要与原句吻合。同时,指导仿写训练,教师要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
  鉴赏——吟咏——仿写,这三个步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这循环往复中,定能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实践。在这里,笔者只是从教师指导的角度,阅读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阅读教学步入误区,需要一盏明灯——语感,就让培养语感的目标为我们导航,照亮前进的路,指明前行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语文的特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