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21 09:15:14 影响了:
文章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3、对教学理论: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能够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学科教学操作要求、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认识.尤其……

一、课题的提出

1、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世界各地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成为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它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教学,不能再一味地传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思革新进取.

2、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告诉我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势在必行.

3、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反思与调整.

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他主、被动、机械接受”的基本特征.一提起学习,学生的行为便是读书、听讲、练习、考试,大量的课堂教学也显示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所看到的是教师大量的满堂灌输和严重的一刀切现象.由于受到浓厚的伦理本位的影响,“师道尊严”就像天天念叨的“紧箍咒”,刻板的教条主义,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维,标准答案的束缚,“阉割”和“埋葬”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火花,大大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导致学力的下降.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是以取代或削弱知识为代价,而是怎样去获取知识技能,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认知建构观和社会建构观.认知建构观来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该理论认为尽管世界是客观的存在,但是人的认识并不是对世界简单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即在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内部积极地产生大量潜在的模式,而外部世界给予主体的刺激仅仅强化了其中的某些模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的意义是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的,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

2、创新教育思想

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1999年,中央教科所启动了“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大型教改实验课题,全国上下立即响应.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以说是对创新教育的继承,它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通过此种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展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形成独立、自信、坚毅、勇敢的个性;培养抓住机遇,捕捉灵感的观念和大胆实践的勇气等.

三、课题目标:

1、对学生: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结合,学会找知识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2、对教师:

(1)、转变师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拆除师生间壁垒森严的藩篱,促进学生个性生命主动、积极、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观,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形成新的知识学习观,即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3、对教学理论: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能够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学科教学操作要求、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张扬个性和大胆创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四、概念界定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

五、研究的举措和方法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科研的每一步进程都伴随着对教育理论的不懈探索和追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成为制约教育科研推进的瓶颈.因此,我们自始至终把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来抓.尤其加强了校本培训,主要方式有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即时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等.如:(1)、开展读书活动,确保100%的教师有读书笔记.读书活动做到常态化、经常化、自主化,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2)、讲究学习的实效,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3)、学习的方式多样,一方面加强自学研修,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讲座、进修、研讨等形式聆听窗外声音,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吸收和分享,教研组内要注重信息的互通与交流.(4)、保证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专业书籍,确保教师学习资料的丰富性.

2、以点带面、加强建设,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在语文学科中开展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然后逐步在数学、英语、科学、艺术、德育等学科中开展了研究.近两年,我们围绕着“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课堂环境与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课堂特色和操作策略”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同时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群体参与”的教科研网络,初步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完善和更新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工作考核、奖励和督导制度等,使课题研究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3、加强管理、规范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扎实到位.

为了加强对现有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课题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学期初定好本学期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措施;要切实地把课题研究同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平时教学实践包括备课、上课等要体现出课题研究的痕迹,并且要切实做好信息的吸收、整理,加强反思和科研成果的创作和积累.同时,我们也把科研作为考核教师一学期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4、教研结合、加强反思,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

本课题的立足点在课堂,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并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一线教师服务.因此,我们围绕此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优课展示、研讨活动,如:个性化课题市级研讨活动、校际联谊课、片级研讨课、辅导组半日活动、完小展示课、新师范生汇报课、教学能手展示课等,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加强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学术沙龙、学术论文”六条途径相结合,通过个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要点

1、尊重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体的内部学习需求是有效激发和维持学习的重要因素,同时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也是强有力的.尊重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催化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实现“愿学、乐学、会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至关因素.同时本课题还要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努力体现自主求知、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

2、优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促进合作学习的形成.课堂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互动”,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互动就没有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展开.而长期以来,教师一直“独霸”了对教材的理解权、解释权和话语权,导致了学生独立精神的丧失;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参与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而导致发展不平衡.因此,优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合作学习的形成,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主动构建、主动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热点、焦点、重点和难点.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我国中小学生来说,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新定位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要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观察跟进法:制定好师生课堂行为量表,跟踪观察师生行为表现,并做好思考、分析,提出行为改善策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八、研究的成效

(一)、明确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

1、主体性要求.

“自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内隐、外显的各种权利,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交流、实践,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发现、自主发展.具体表现在:(1)、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的思维进行反思,激发起学生潜在意识上的独立学习能力.(2)、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愿学”.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如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改变常规授课手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心向.(3)、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和迁移、运用.(4)、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师生评价,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为突破自己界阈而不断努力的激情.

2、差异性要求

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育民主化的真实需要.只要我们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要努力使“学生适应教育”转变为“教育适应学生差异”.(1)、目标分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成”,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前苏联教育家维思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告诉我们,教者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因此,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因此,我们制定目标时应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与师生共制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的落实,又有适应不同学生的超标发展.(2)、内容分层.学习内容的分层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权利.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层的体验?那当然是那些“属于自己的内容”,那些与自己生活相连、兴趣相投、期待相合的内容.因此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和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富有个性地学习.由于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智力水平的内容,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3)、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体现.但长期以来,布置作业总是统一要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因此,真正民主的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a作业量的分层:后进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b作业难度的分层:要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实现基础目标,基础好的学生努力实现发展目标;c作业的自主选择: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的多样化,既要与课文相联系,又要注重与生活、社会相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作业超市”,做什么、怎么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4)、方法的自主选择.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互动性要求

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特性.它是多向多层的,既有学生与书本的互动,也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合作.学生与书本的互动意味着学生与书本的亲密对话,实现入乎其中的情知整合;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顺畅,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得以提升的必要流程;生生互动更多地体现为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注重互动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互动情感和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并作出评价,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并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有效的互动学习,尤其是以生生互动为主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学生——学生的互动构成了合作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反馈、巩固、支持来自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以促进同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恰当地角色分配对于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除了小组被分配专门的任务之外,个人也必须被分配在小组内进行专门的角色活动,如小组长、研究者、记录者、总结者等.(3)、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生生合作学习很容易造成教学活动的无序和散乱,尤其是活动中产生冲突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监督与调控,指导学生沟通和协商.

4、创造性要求

鼓励学生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做到:(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创新火化能否得以闪现的重要环境.只有在一个允许犯错、勇于争辩、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异想天开”,畅所欲言,才能激起火样的创造热情.(2)、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异”.“求异”就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敢于循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寻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不唯书、不唯师的极好品质,也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独立精神.(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大胆的想象与设想比知识更为重要,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广度,更具有超乎一般的创造性.(4)、培养学生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这是学生学会认知、发展、创造,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的起步与提升.

5、实践性要求

学习的实质就是实践,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保证充分的实践时间.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操作、练习等时间,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口、动手.(2)注重实践方法的积累和内化.(3)、注重与生活的勾连,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以致用.

6、开放性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学必须走向开放.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封闭式弊端提出来的.(1)、教学内容的开放.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那就是要注重课内外联系、学科间交融、校内外的沟通.学生的学习世界应该是由以上各种关系构成的,他们像“灌木丛”一样交织在一起,如果学生的学习世界仅仅停留在每学期的几本书上,那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厚实的学习功底的,也无法有效地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2)、学习方式的开放.所谓学习方式的开放主要是指在学习权利回归的基础上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倡导学习方式的开放,就是要改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教学评价的开放.评价对于教学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呢?我觉得它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性评价相结合,以分层性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这样的评价为教学走向开放、走向民主提供了极好的保障.

(二)、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1、民主、和谐、宽容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生存的“保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需要一个合适的课堂氛围.老师首先要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应该如数家珍,小心翼翼地呵护.在这个氛围中没有冷若冰霜的指责和嘲笑,有的是教师灿烂的笑容、热情的鼓励和一颗大度宽容的心.教师用“笑容”融化学生原本“冰冻”的思维和心灵,使其心潮澎湃而活跃;用鲜润醉人的“鼓励”化解学生的忐忑不安,如春风沐浴一般地感染学生,使其思维的大海“涟漪荡漾”;用“一颗宽容的心”打开师生之间的“心门”,在一个没有等级之分的民主空间里,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而学生也就会在这个空间里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如“水”一般的“荡起情的涟漪”,如“石”一样的“激起智的火花”.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自主、合作、探究”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应该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由之路.

2、自由支配的时间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生存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讲风太甚,总是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总是像“急风骤雨”逼迫学生立刻作出反应.这样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潜心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就是对缺失主体性学习的反思与调整,那么它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状态,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才能顺利实施、扎实开展.

3、健康向上的竞争和激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的“动力”.敢于竞争是自信的表现,是勇气和力量的体现,只有在竞争的“激励”与“刺激”下,才能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去探索研究.没有竞争与激励的课堂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起不了涟漪,又岂能激起千层浪花呢?因此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起学生为突破自己的界阈而努力的热情.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还需要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显然,我们已经不能再一味的以长者的身份,挑剔的眼光,批评这批评那了.而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竞争”和“激励”的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三)、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此种学习方式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根据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构建了以下的操作模式:

1、以话题(任务)为导引,把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难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主题.

2、体验探究过程,领悟探究策略.围绕主题自主探究,并利用相关书籍、图片、实物、实验或网络,配合探究、思考.可以独立性的探究也可以合作性的探究.

3、展示探究成果,获取探究愉悦.围绕探究主题展开讨论,教师相机诱导、启发思维,将讨论引向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要重视反思探究的过程、收获和心得,有利于知识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4、强化探究实践,类化探究体验.开放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外延伸活动、实践活动,以发挥课内外训练的整体效益.

(四)、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自我需要,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

2、学生的参与面:学生参与学习的面要广,教师要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3、学生的参与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参与时间,听、说、读、写、算、操作、实验等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

4、学生的参与方式: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小组学习、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动手操作等.

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6、学生参与的效果: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较好地建构.

(五)、师生成果

学生方面:

1、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如:课题质疑法、重点句质疑法、矛盾质疑法、结尾质疑法、空白质疑法等.

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善于学习.如圈划批注法、试验探究法、实践验证法等.

3、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面更广、质更高,有较为明显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意愿,课堂基本能做到无闲人,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较课题研究前更为流畅、密切、有序、有效.各班基本形成了一套学生合作学习的流程,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团结、相互启迪、相互帮助.

5、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数学生学会了利用文本、实验、网络等渠道开展自我的探究性学习.

6、获奖成果有所提升.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近300人次获奖.

教师方面: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多数教师形成了正确的目标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2、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获奖成果有所提升,教师得到了成长.三年来,教师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发表或获奖88篇.培养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学术带头人1名、市教学能手5人,辅导组教学能手14人.

3、大部分教师能运用课题研究的成果组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通过三年的研究,学校举行市级研讨活动2次,片级活动2次,辅导组级活动6次,校际联谊活动12次,教师合计上公开课、研讨课50多节,得到了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

九、课题持续研究的瞻望:

1、学生的创造性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加强.

2、此课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涉及较小,可以作为持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3、由于受硬件条件的影响,此课题同信息技术的整合还不够,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探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