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综述|经济增长有质量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综述|经济增长有质量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6:09 影响了:

  摘 要: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质量。三十年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然而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年均增长率为近百分之十。就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来说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同时我们要明确,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如何恰当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
  经济增长质量,说到底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显然,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总体上讲,学术界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效果和经济增长的效率,是一种优劣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从广义角度来讲,各个学者尽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看法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但仍旧有不少分歧。如刘树成(2007)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是指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发展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马建新、申世军(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协调性。钞小静和惠康(2011)进一步将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概括为: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等四个方面。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测量经济增长质量,学术界一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法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一般来说,采用狭义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学者大多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而采用广义经济质量定义的研究者往往使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具体包括代数指数法、索洛剩余法、隐性变量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具有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结构作先验设定,不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较多采用。然而全要素生产率法在测量经济增长质量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郑玉歆(2007)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生产要素即期的经济结果,没有考虑要素的长期性,其测算难以避免投入和产出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目前主要有熵值法、相对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四种方法。其中相对指数法没有考虑各分项指标之间也许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熵值法未能较好地反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它们均有各自内在的缺陷,而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两者都是依据数据本身的特点而非人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和设定权重的主观性(钞小静、任保平,2011)。
  上文简要叙述了理论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接下来对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进行综述。
  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质量:
  江小涓(2002)认为外资既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也可以提升存量资产的质量,进而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而汪春、傅元海(2009)运用统计分析和协整分析都说明FDI 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表明FDI 主要是通过直接方式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此外,FDI 的正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在统计上也不显著。
  五、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
  刘亚建(2002)阐述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生产力因素, 认为科技竞争力对于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和教育投入,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刘海英等(2004)在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基础上, 对人力资本均化指标进行了量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人力资本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与反映各地区平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指标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表明将受教育的机会更多地提供给具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六、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质量:
  从理论上来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都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地提高人民整体的福利水平,这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妙小静、任保平(2012)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杨斐、任保平(2011)利用改革开放后二十一年内的样本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为基础,从碳排放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是寻求减排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平衡路径。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三次曲线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倒U型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减排措施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只有通过充分验证,才能够实现在减排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七、小结:
  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大,这是可喜之事,因为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科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怎样恰当地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内涵。当然,我们既不要盲目缩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更不能任意扩大其内涵和外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仍未散去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增长率最近几个月跌破百分之八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要进一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 战略目标要由低成本扩张型向高效率创新型发展转型。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模式不仅寻求的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平衡与稳定和经济增长结果的合理分享,更多地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的成本代价这一因素。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下,我们既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外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要关注环境,关注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研究,2007
  [2]马建新、申世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
  [3]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11
  [4]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再认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02
  [6]汪春、傅元海,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
  [7]刘亚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思想战线,2002
  [8]刘海英等,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4
  [9]钞小静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0]杨斐、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碳排放视角的评价,软科学,2011
  作者简介:万长华,1981年5月,男,江西南昌,浙江财经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专业,转型经济学方向;李艳芬,1988年7月,女,河北邯郸,浙江财经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