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慈善事业有哪些项目 近代武汉基督教慈善事业述论
 

慈善事业有哪些项目 近代武汉基督教慈善事业述论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8:35 影响了:

  摘 要: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在华传播合法化。随着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列强特权庇护下,***会纷纷涌入武汉地区传教。由于带着强权侵略色彩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武汉的传教遭到当地民众的排斥和反对。为了在武汉立足,发展传教事业,***会依托武汉社会实情,开展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武汉社会面临的问题,促进了近代武汉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近代 *** 武汉 慈善事业
  19世纪中叶以来,***东传是中国宗教史上的重大变化,亦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转折。[2]随着汉口的开埠,***会纷纷深入武汉地区发展传教事业。为了吸引教众,达到传播福音的目的,***会开展了各项慈善事业,他们通过开设医院、创建学校、兴办慈幼事业、参与社会救济等方式,参与了改造近代武汉社会的活动,客观上对近代武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在武汉地区的传播
  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压迫下,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其中规定"耶稣圣教暨天主教原系为善之道,待人如己。自后凡有传授习学者,一体保护,共安分无过,中国官毫不得刻待禁阻"[3],"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口,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4]。前者使清政府被迫承认外国传教士可以在华自由传教,***在华传教变自由化、合法化,后者使汉口成为通商口岸,为***传入武汉洞开了方便之门。
  1861年,伦敦会对外布道会传教士杨格非和威尔逊由上海来到汉口开设教堂,进行传教,是最早进入武汉地区的***传教士。次年,英国***卫斯理会传教士在杨格非的帮助下,从广东来到汉口进行传教活动。随着传教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两个教派开始议定各自传教区域,伦敦会沿长江一带发展传教事业,卫斯理会则沿着汉水流域开辟传教区域。
  其后,1864年、1874年、1890年、1892年、1893年,先后有美国圣公会、澳门内地会、瑞典行道会、美国浸礼会、美国宣道会等教会派遣传教士来到武汉开展传教活动。据《武汉市教会概况》记载,截至1950年9月,先后有11个***派来到武汉地区进行传教活动。它们在开设教堂进行传教的同时,也开展各项慈善事业,以吸引更多的民众信教。
  二.***在武汉慈善事业
  近代***在武汉的慈善事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医疗事业、教育事业、慈幼事业和社会救济事业。
  (一)医疗事业
  "藉医传道"是***传教事业的传统方式,也是***进入中国开办最早的事业。早在1834年美国派遣传教士医生伯驾到中国开展传教活动时,***差会就意识到医疗事业的重要性,确认要将之"作为福音的婢女"[5]。1835年,在东印度公司服务的医生哥利支就认识到医疗事业对于打开中国传教局面的作用,积极向英美两国差会呼吁:"为了改善中国人俗世和社会的状况,……请医务界的善士们前来行好事,以博取人民的信任,由此而为……***铺平道路。"[6]
  1864年5月,英国***循道会传教士施维善在汉口汉正街开办诊所,为当地民众施诊。诊所规模很小,只有1间民房,8张病床。随着民众需求的日益扩大,8天后诊所改为汉口卫斯理会医院(后改为普爱医院移武圣庙),这是***在武汉地区设立最早的医院。[7]
  1866年9月,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开办仁济医院,这是继循道会后***会开办的另一所教会医院。最初几年,医院规模不大,只有一名内科医生,"工作量不大,每年住院仅100左右例次,年门诊约3000例次。"[8] 其后伦敦会在武昌戈甲营开办诊所,并改建为仁济医院,实行男女分院治疗的方式。这些教会医院的设备、医疗技术在当时的武汉具有很大的优势。
  教会医院开办之初,社会上对医院并不信任,为了传教事业的发展,很多教会医院免费施医送药,19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教会医院才开始逐渐收取部分费用。到20世纪,除宣道会外,在武汉的***会都建立了自己的医院或诊所,其中以循道公会、伦敦会、圣公会为数最多。传教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抵上所有教会医院都建有教堂,并有专门神职人员进行布道活动,病人在医院治病的同时,也会在神职人员下带领参加早祷、唱赞美诗等宗教活动。
  通过教会医院,***会博取民众对于***会的信任和好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从而达到吸引入教的目的。但必须承认,***会所创办的医疗事业为近代武汉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制度、医学教育制度等知识,也为近代武汉培养了大批医疗人才,对近代武汉医疗卫生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育事业
  为了缓解民众对于传教事业的抵制,早期***会借鉴中国私塾办学形式兴办"义学",招收儿童免费入学,开设***《三字经》、《教义问答》以及中国私塾中的《百家姓》等课程。兴办义学是19世纪***会开展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方式。虽然免费,但初时所能招收的学生极少,1869年,武汉地区***所办义学的学生有208名,1890年有学生621名。[10]
  1868年,杨格非在武昌戈甲营建立女塾,这是教会在武汉地区开办最早的女子学校。1875年,圣公会在武昌创办布伦女校,学校开办初便反对妇女缠足,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为了培养中国传教人员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会陆续创办一些膳宿学校,由学校提供饮食和住宿,对城乡贫苦家庭子女颇有吸引力。1871年10月,圣公会在武昌创办文华书院,开学之日只有3名学生,第二年便激增到80人。在膳宿学校中,学生不仅学习儒家经典和***圣经等课程,也有少量西学新学课程。
  辛亥革命前后,***各派在武汉兴办的学校大量增加。1899年武汉地区***正规教会学校只有3所,学生60余人,到1921年学校增为21所,学生总数达2979人。[11]
  1927年,"非基运动"后,教会学校的教育权被湖北省教育厅收回,学校校长由中国人担任,学校不再强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也不再将宗教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抗日战争后,随着武汉被日军占领,教会学校大部分西迁,***在武汉的教育事业逐渐没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