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0:59 影响了: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有着鲜明人文特点的学科,对于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恰当的情感渗透,是进入语文殿堂的金钥匙。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并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趣横生的讲解、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丰富多彩的写作,促生生情,从而推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渗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特别是今天的中学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护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因素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而言之,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的体验。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每篇佳作无不凝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初中学生发掘作品的内涵,让人间的真、善、美走进学生心灵?我认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渗透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呢?
  一、中学生情感的特点
  中学生情感的最大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有时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凭印象去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就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情感处于消极状态。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语文产生反作用。由于对教师的不信任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成见,使一部分本来不应该成为差生的学生成了差生,教师是在一种麻木与不自觉的状态中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要缩小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协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品价,让其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
  就《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来说吧,文章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了饭近视癫狂的丑态和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的拼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描写,令人捧腹大笑。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胡屠夫庸俗自私的嘴脸,我先让学生对课文中这些语言描写进行品味,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之后上台表演,让大家在笑声中对胡屠夫那种庸俗自私的嘴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语文教学中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情感体验,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三、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文学作品以文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的心理体验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全篇着眼中秋明月,并借月抒情,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词人与其弟七弟未相见,发出了“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感慨,然而笔锋陡然一转,让人领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道理。作者胸襟顿时开阔,情感激昂。最后词人发出呼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是戛然而止。一个命运多蹇 、仕途坎坷的文人却对人生充满了乐观情绪,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一位学生。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俯拾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吧,尽情领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却做主动的探究者,真正达到情感渗透于心的效果。
  四、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教师产成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时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语文的情感渗透应寓于朗读之中。声音本来就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扬或悲伤,他不是照本宣读,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作者的心灵和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情感也激发了出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体验美丽,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心理学
  作者简介:周永军,出生年月(1979.7-23),性别男, 青海省 德令哈 市(籍贯),现职称:中一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