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9:36 影响了:

  摘要: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然后正确引导学生去审美。同时还要注重运用一系列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当然为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而触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其做到声情并茂也缺一不可,因而朗读这一教学方法是永远不会落后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 美育策略
  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的集中反映,堪称美的最高形态之一。“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领略语言的优美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他的一举一动,牵动这学生的目光,教师应当设计精当的导语,优美的教学语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欣赏语言入手,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笔者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领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春天,给我们带来绿色;给我们带来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这样优美的导语,使学生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中。课文中的语言长短句交替,散排句相间,和谐流畅,更体现了语言抑扬顿挫的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地选择审美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获得稳固、扎实的知识和修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欣赏,进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进而蕴积人文内涵、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而自主选择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生活中。在新课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字词句子和句群,皆洋溢着摄魄之美。
  二、在阅读、讲解课文时要学会感受文章的主旨美
  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编入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名家的大手笔,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这些散文、诗歌等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作为朗读的直接指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需要有高超的朗读技能,更应教会学生怎样才能读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促使其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熏陶。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如《醉翁亭记》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段,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段议论,使我们领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不朗读《沁园春.雪》,更不能感受到诗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意和革命浪漫主意情感。不朗读朱自清的《春》一文,不能感受春的生机和活力,更不会体味到“小桥流水”般的意境;不朗读鲁彦《听潮》中的“海怒段”,绝不会理解“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雄壮;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些充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美育是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而体现出来的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是美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小说、诗歌、戏剧中鲜活的人物比比皆是,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憎褒贬倾向,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于是他们便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理性地评判文学形象和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美学观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施耐庵笔下的鲁达是正面赞颂人物,无庸置疑。但反面人物镇关西这类形象,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达形象正是靠镇关西的反衬,越发显得耀眼,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作者倾力褒扬的对象,给读者以愉悦、感奋和教益。再如,诗人藏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通过对比的艺术手段,成功地映衬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忖人物高洁的心灵,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以鲁迅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学生情感随之得以升华,灵魂也得以净化。
  四、在作文练习中训练如何展示美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有表达的欲望。在他接触、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时,那愉快忧伤的情感无时不在敲打着他们的心灵。比如在我们学习了《赵普》、《三颗枸杞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练笔,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赵普、三叔,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经过整理成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也从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学习了有价值的东西。把学生种种感受、思想情感加以整合,形成文情并茂的作品,那将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行了美育。
  大量的事实已经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教师对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元探讨,不要仅囿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始终,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