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第三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_制度创新:破解城乡“双二元”难题关键
 

第三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_制度创新:破解城乡“双二元”难题关键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2:55 影响了: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  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对传统的城市化定义有一些反思,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的观点。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一次现代化的过程甚至是逆反的,并不完全相同。第二次现代化与信息化和知识化高度相关,所以很多人认为,第二次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非工业化/非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中国现在面临的难题,就是不能重新走完第一次现代化,而且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同时经历发达国家走过的两次城市化过程。
  一、“双二元”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双二元”的本质是什么?城乡二元化问题的根本在于传统的农业劳动生产力,远远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非农业劳动生产力。短期内这种差别是很难改变的,这既是城乡“双二元”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城市化过程的根本动力。
  城市“双二元”,很大程度上是非完全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在传统的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最后逐渐成为市民。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只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走完,中国还没有走完走这个过程。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城市化进程并不完善,比如里约、墨西哥城,都有很大的贫民窟。
  中国城市的“双二元”,也是一个非完全的城市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居民。按照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总量超过两亿五千万,包括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农民工有一亿五千万至一亿六千万人口,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但其增幅在放缓;本地农民工已经接近一亿人口,但其增长速度更快一些。我们现在谈到的农民工主要还是外出农民工,他们是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身份的一群人。还有一群人,是有城市身份但没有在城市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周边地区,但生活方式、劳动技能,还是原有的农业生产关系,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正常的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当然还有另一群人,因城市发展拆迁征地之后得到一笔补偿,但是既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城市工作,称之为失地农民。这些现象都是非完全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需要迫切解决。
  二、破解“双二元”的路径
  破解“双二元”问题的路径,最根本的认识就是承认城市化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基本权利和保障、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是城市化最根本的目的。所以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城市化、工业化,更是人的现代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土地的使用,工业的发展,更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认识放到首位,后面很多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制度创新应先关注人的制度的创新。
  首先,是公民身份认证的机制。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对于每一个公民要有身份认证。如,承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才能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此外,身份认证还涉及户口问题,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户口机制是目前面临的城市“双二元”化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成都社区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对农村户口或外面人口,要想转成城市户口是可以的,但是要转成农村户口有限止。因为涉农人口转成城市户口有一定的股东权益,这些股东权益跟原来的农村户口是直接相连的。这个方式是可以深入思考的一个机制。
  其次,是市场用工机制。现在大部分大城市,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找工作的前提是户口问题。如一些城市的很多工作的聘用条件首先是必须有城市户口。我认为,这个制度本身是极不合理的,也造成了劳动力的低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也是如此。如果用工市场机制反过来,有了工作才有户口应该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三,是社会福利机制。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制度建设,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过程,如医疗、社会保障、退休机制等等。这些制度设计决定了中国社会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公民的福利。这些福利哪些在国家层面,哪些在省市层面,是需要去精心设计的。
  第四,国家和地方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公共服务体系有些是涉及全民的,比如义务教育,但是各地的差别非常大。如最近报道的佳木斯市的张丽莉老师,工作五年多了还不是正式教师身份。这需要我们反思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有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公共服务,不同省市,不同地方的公共服务差别也很大。就是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人群,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比较多元化的、分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公共服务越多就越好。制度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作为一个国家制度建设来讲,一定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要保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否则就会陷入类似希腊和很多欧元区国家那样的危机。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福利与税收非常匹配的机制,因此在考虑更多的福利、更多的服务的同时,要意识到背后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也需要全面的制度设计和创新。
  (责任编辑:黄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