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怀念在村小教书的日子_在山区教书的日子
 

怀念在村小教书的日子_在山区教书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0:29 影响了:

  人物小传:  沈益亮,1979年踏着父辈的肩膀走上教育岗位,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目前在江苏省滨海县八滩实验小学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从教以后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两项、盐城市级两项。在教学与研究的同时,他手不释卷,广阅读,深思考,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曾获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教宣言:“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也许我是最适合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时间如流水,可以冲淡一切记忆,但它冲淡不了我对村小教书生涯的怀念。那段幸福的日子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心头,久久地将我包围……
  1979年的夏天,15岁的我跻身于教师这个队伍。老实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并非内心的渴望,而是命运的安排。初中尚未毕业那年,我顶替了父辈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还没有来得及惊喜,一纸调令让我背起行囊,带着几本教科书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建民小学。
  那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没通公路。记得第一次报到时,村里的书记给我讲了该村的一些情况,说那地方偏僻,条件差,很多老师来了没两年就走了。我去接的那个班级已经换了两个从外地分来的年轻教师,家长们都很伤心。我是那个班第三个任课老师兼班主任,他们很希望我能留下来……
  一间窄窄的教室,里面的光线很暗,一到下雨变天就无法上课。一张陈旧的讲台,一面布满“皱纹”的长条木黑板,上面凹凸不平,斑驳累累。几排行行色色的陈年桌凳,三四幅《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油画,这便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室。老师们几乎只有书本和几支粉笔维持着每一天学生求知的需要。对此你会想象:这里的学生学习生活会怎样?他们又会学习到什么?
  面对那些破桌子、泥孩子,我惊呆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学校是只有10个教师的村小,平时一放学,就只剩下我和校长两个外村人了。校长是一个极其保守的老同志,天天告诫我走上教育这条路,就要学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原来所有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家离学校有近5公里路,那时我家还没有自行车,每周都必须提前半天赶到学校。记得有一次下午,我4点多就到了学校,由于在家帮爸爸妈妈忙活了近一天的农活,疲劳促使睡意袭来,我很早就睡下了。一觉醒来,才凌晨1点多。周围一片漆黑,外面的风紧一阵儿慢一阵儿地刮着,加上窗户是草帘和塑料布钉的,那呼呼的北风声让人毛骨悚然。老校长那晚又没到,我的心里更是害怕紧张。我点上昏暗的煤油灯,拿本书来读,大脑充满着恐惧。我强作镇定,苦苦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时胸中升起难以排遣的孤独。我不断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多少个夜晚,我站在校园里对着旷野抒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开始喜欢这份工作。白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教他们书本知识;夜晚,很多住得近的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我们坐在校园内的一个土堆上,一起讲故事、唱歌、做游戏。柔和的月光、斑驳的树影、一个小伙子与十多个孩子,这是至今还定格在我脑海中的优美的教育画面。虽然在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小”老师,但同学们却很喜欢我的课。没有刻意追求过方法的新颖,也没有刻意探讨过教育的规律,蜷缩在穷乡僻壤的我更没有看到过教学的最新动态,想象中,学生怎么学能轻松、能快乐、能学会,我就怎么教!因此,很多方法都来自于自己的灵感或者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创造。因为尽力追求课课不同的教法,所以,孩子们对我的课总是心存期待。那时候,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是我最高的追求。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必须用奋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从我的心底涌起。我不能在这个平凡而又狭小的天地里磨平自己的棱角,我不能在西北风呼呼而提心吊胆中泯灭我的智慧!我要走出去,我要有所追求!就这样,我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学习目标。
  我白天认真备课、上课,深钻教材,批改辅导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晚上、周末、假日,我不停地读书,以校为家,将陌生的语文、代数、几何……重新捧起。从此,黎明即起,我常常来到大树下背诵课文,寂静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位晨读者,那就是我。鸟儿们站在树梢上呼朋引伴,听我朗读。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闻着淡淡的月季花香,我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多少个晨昏我就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在书中,我寻到了一方快乐的天地。1985年9月,学校的大门再次为我打开,我跨进了中等师范的校门,有了重新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以百倍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中师学习任务,拿到了中师文凭。后来当我以惊人的速度和低廉的学费拿到专科和本科两本学历证书时,领导和同事们都佩服地向我伸出大拇指。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拿出书本刚准备备课,忽然想起白天答应了一位学生到他家去家访。去这位学生家,要经过一片荒坟地,周边没有人家,传说那里有点犯怪。我生性胆小,每次周末回家总要在天黑之前往家赶。有时在学校有事,到很晚才回去,当走到那片荒坟地时,我就大气不敢出,自己给自己打气,心中默念“没有鬼,没有鬼”,冲刺一般地走过坟地。直到离远了,看到了前面人家隐隐约约的灯光,心中才稍微平静了些。于是,请母亲陪我一起去家访。母亲很支持我的工作,一口就答应了。
  我们母子俩从隔壁邻居家借了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一路谈笑着,来到了那位学生家。见到我的母亲也一同跟来了,那位学生的家长很诧异。母亲说明了原由。主人连忙把我们迎进屋,让座,倒茶……那孩子母亲说,沈老师也太顶真了,带个信我们到学校不就行了。我说,答应学生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那晚,我们叙谈了很久,从孩子的优点谈到了孩子的不足;从孩子的情况谈到了教育的方法……孩子始终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我想母亲陪我来家访的故事,一定会在他头脑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激励他不断前进。
  家访回来的路上,微风轻拂,我有说不出的轻松与惬意。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不仅很累,而且很苦。由于执著和认真,我的工作业绩被领导看好,1996年8月,我以出色的成绩和教科研的能力,被调到镇中心小学教务处工作,还兼任全镇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在诚惶诚恐中,我开始研究教学和教研……我像游进了大海,在里面自由地游动。现在想起来,我应该感谢在村小教书的日子,是寂寞让我明白了只有奋斗才有出路,是无奈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是苦闷练就了我成长的勇气和对待生活认真的态度。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虽然很累,虽然很苦,但我没有蹉跎岁月,过得很充实,令我难忘。现在,那段美好的日子早已远去,真怀念和乡下孩子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