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丰盈课堂教学过程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行动改进计划
 

【丰盈课堂教学过程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行动改进计划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8:55 影响了: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过去的工业化时代,学生在读书的阶段就决定了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专门化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是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而到了信息化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知识传播的途径多样、速度不断加快,不少学生走向社会不能从事所学习的专业,学校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等公民素质。随着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复杂,特别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更加全面,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小学生在校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还需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人格。因此,在教育教学观念深入人心、数学课堂教学明显改善、教师专业成长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样的背景下,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有传承,有改进,有发展,坚持体现了国家利益,坚持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更加凸显了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突出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完善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明确地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数学课程有关数学素养的核心词,将数学实验课程标准提出而尚未显性化的有关理念显性化。这样,课程标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特征,更加强调将数学教育纳入培养人的范畴,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提倡面向全体小学生,更加关注“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十年数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这就要求我们为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通过数学教育教学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实现公平的、均衡的、全面的、持续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强调“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基于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也包括基于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也包括直观的说明和启迪。曾经,我们过于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将数学课程内容不恰当地窄化为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及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成为认识数学内容的盲区。在数学的知识结构上我们也许只看到数学结果及其内在联系,但从动态的角度看,每一个数学结果都有一个生动活泼的形成过程,并且在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常常蕴涵着上位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我们才可能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为载体,充分展开数学教学过程,实现三维的课程目标。例如,课程标准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强调了估算的实际问题背景;要求“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强调了估算的核心策略。这两点新要求,都启发我们要从结果形成过程的角度来理解估算,即估算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则不仅强调对估算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还强调方法选择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近似思想、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
  一、教学过程的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本身也成了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1.过程建构知识。
  知识的获得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经历,二是接受他人的经验。小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不同内容的学习要求也不同,有的只要对基本概念、原理简单识记,有的要能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的需要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虽然这些要求具有层次性的差别,但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才能达到。如果学生不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将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米的认识”,可以充分展开认识1米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1)观察米尺,并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认识1米;(2)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绸带,再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3)闭上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4)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20厘米)的学生尺,用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对着米尺拼一拼。这样组织教学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在米尺上指出1米,认识1米的长度,是准确地建立米的第一印象;剪1米长的绸带是将尺上的1米具体化,借助绸带这一替代物再次感知1米的长度;闭上眼想想1米的长度,是将动作思维及时上升到表象思维,在头脑中保留1米的长度印象;用学生尺拼1米,进一步将1米的长度具体化,借助已知的长度(20厘米)记忆新知(1米)。
  2.过程磨砺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这一过程中知识的每一次深化和转折都将引发思维的深入和灵活转向。事实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将很难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培养。因而,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