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的一点看法】对中国现行法定婚龄的看法
 

【对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的一点看法】对中国现行法定婚龄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3:15 影响了:

  摘 要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的经济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这与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密切相关。可见金融体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从“竞争”这一角度出发浅析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并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关键词 次贷危机;竞争;金融体制
  美国学者富兰克林·艾伦提出过这样一则观点“银行业的竞争可能不利。因为竞争的加剧以及随之发生的银行业利润的减少可能导致过度的风险承担行为,结果,集中性的银行体制比竞争性的银行体制更有效。”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人们不得不进行一些反思。美国这样一个被认为拥有健康又充满竞争的金融环境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金融危机的状况较多。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姿态。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否已经十分完善这一问题,下文对此进行了一下简单的探讨。
  1986年,美国赛内特银行委员会主席——威廉姆·普罗克斯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银行业的骄人之处在于竞争。竞争越激烈越好。你可以看看其他主要国家,他们只有少数银行来解决大部分商业问题。”从这样一段话来看,不难理解美国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自由竞争和平等理念的国家。美国银行业部门的发展同任何工业化国家都不同。美国有在所有的经济部门中倡导竞争的传统,在金融部门中,对竞争的支持特别有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美国拥有更多的银行,每家银行有更少的人数和一个低得多的集中率。由于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的金融模式和理念当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导致其他国家进行效仿。如欧盟很早就已经做出承诺取消银行业市场上的壁垒,以便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都有一个完全一体的银行业市场。在日本,“大爆炸”式金融改革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就是提高金融部门的竞争。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正在步入强国之列,而金融产业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效仿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做法被看做是必经之路。中国与美国不一样,是一个银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国家,即大部分的资金掌握在少数银行手中,即我们所说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传统的观念认为任何行业竞争都是好事,但是这是以银行业与其他实体行业是一样的假设为前提的。即竞争保证了成本最小化,并且银行服务的价格也是如此,由此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也就是说,竞争提高了效率,并且金融系统的利润也会和经济的其他部门进行分享。但是,这样一种观点一定适合金融业吗?也就是说竞争对于金融业的发展是促进的,但是,是不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假设?如果在现实中前提假设不一样,竞争是否会对金融业的发展起到正向作用?下文主要从金融体制集中的程度对银行业的影响,竞争和金融稳定性的关系,竞争对银行业利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集中的金融体制和小型分散金融体制比较
  银行业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实体行业,银行的竞争性质也有别于其他行业。美国学者富兰克林·艾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更大的集中可能会导致更有效的结果”。从这个结论来看,他认为集中的金融体制相对于小型分散的金融体制更加行之有效。
  从小银行的角度分析,小银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锁定效应。对银行和他们的客户,不管是贷款者还是储蓄者,信息都是昂贵的,一旦信息方面的专用性投资形成,各方就会发现自己被锁定在这种状态之中。这种锁定效应简单理解就是把客户固定住的约束效应,比如一个贷款人为了向银行证明自己的信用等级花费一定的资本,如果转向另外一家银行,就会损失成本,这样无形当中,就有了一个约束力量,限制客户的转移。
  2、有限信息。客户与银行开始时对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当时服务的价格具有不完全信息,即客户在这一方面是处于劣势的。越小的银行。它的名声越不可能成为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的充分信息源,大银行则相反。
  3、产品多样性。地理位置的不同,可能导致银行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它们提供不同的账户菜单,吸收不同的小额资金和大额资金的组合,提供多样化的非银行产品。
  这样看来,小银行虽然在资金上比不过大银行,但是却具备这么多的自身优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小银行比大银行更缺乏积极进取的竞争态度。从某个角度讲,大银行对国家的经济支持显得更加有效。
  二、竞争和金融稳定性
  银行业的中心目标之一就是金融稳定,但是当今金融业追求的竞争却往往与金融稳定发生冲突。与银行部门由几家大银行控制的国家相比较,拥有更多“竞争性”的银行业部门的美国呈现出一个拥有更大金融不稳定的历史。
  首先,限制银行规模而得到的竞争效益远远小于银行倒闭所付出的成本。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而限制银行的规模,得到的效益未必比大规模银行得到的效益要高。而由于小银行在风险抵御方面缺乏承担能力,所以容易受外界影响破产或倒闭,这样带来的成本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这样做极有可能“因小失大”。
  其次,一个国家银行的规模越小数量越多,协调和监管的问题就越突出。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讲,法制相对比较健全和成熟,协调和监管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但是,如果中国也要走限制银行业规模,增加银行业竞争这条路,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法律是否完善和监管是否到位的问题。目前,中国在银行业监管这一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大银行具有更大的内在稳定性,拥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一个银行规模越大,它分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遭受外来冲击时就会受到更少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来看,竞争的增加对金融业来讲也不一定起到正向作用。
  当前热议的“利率市场化”这一趋势,应该得到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中国虽未限制银行规模,但是如果启用“利率市场化”这一机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竞争。以前,中国执行的是固定汇率,由国家统一制定,各个银行没有权利改变。但是,如果执行“利率市场化”这一政策,利率的决定权便交予银行,利率就会如同价格一样在市场波动,为银行业引入了竞争。引入竞争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关注银行业监管是否到位?法律体系是否完善?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小银行与大银行的博弈结果会何去何从?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分析。
  三、银行业竞争加强与相关利润下降
  银行业部门中竞争加强和相关利润下降的一个可能效应是提高了银行冒险投资的动力。
  这一分析,正好从反方向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经过这次经济危机后,中国的银行业利润远远高于其他实体行业的利润。正是由于中国的银行业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则利润水平则较大。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利润丰厚可以稳定中国的经济,抵御外来不良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银行业的一些问题,银行业既然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必然会减少其他实体产业的相应的利润。对于银行的管理,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及进一步审视银行的运行方式。
  小结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现在的金融体制虽然不完善。但是,从某种角度出发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比如高度集中的银行业相对美国而然,可能在现阶段具有更高的效率,更有利的支持了中国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仍然问题百出,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审慎的引入竞争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实事求是,时刻以中国的国情为依据,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经验。
  参考文献
  ◆彭敏玲,美国金融体制的缺陷及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J].新西部,2007
  ◆周文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05)
  ◆庄海波,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统——问题?[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