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出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9-07-12 03:46:35 影响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还有大学生虽然就业但对自己岗位的满意度非常的低,期待二次择业,如何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第一次就业的满意度是整个社会和全体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原有的国家统包分配的方式已成为历史,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等同于婚姻中废除了父母包办婚姻模式,给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加尊重企业和个人的自主选择权,,是一种进步,但这种双向选择方式也使得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步入社会的初始,存在一丝迷茫与困惑,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作为企业在挑选适合企业发展的人选时有了较高的自主权,从企业本身发展和效益出发,在挑选高校毕业生就会持有宁缺毋滥的思想,从而导致“剩男剩女”的产生。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外部环境
  1、企业的理性化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从创业期到高速发展期,到现在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也从原来盲目的追求高学历和高数量的大学毕业生过渡到现在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人才的阶段。
  2、高校教育产业化发展。从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高校教育业从原有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和平民化教育,高校教育的发展不再是精细化而是产业化发展。据统计,目前高校在校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80万人,而这种规模,近几年还会有扩大趋势。高校毕业生也不是原有的稀有之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日常菜”。
  3、企业需求与高校传统教育的差异。正是由于企业选择人才趋于理性化,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高校教育中, 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存在有理论而无实践的尴尬局面,而作为最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在挑选员工时,希望到岗就能为企业产生效益,但正是因为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当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后,使得企业付出时间和财物为到岗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企业更加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历届毕业生从而使得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加减少。
  (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误区
  1、就业区域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内陆城市由于地域和政策原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都希望能够去沿海大城市中一展身手,在就业选择时,除了“北上广”,其他地方一概不考虑,毕业后,大家一窝蜂的涌向发达城市,形成激烈的竞争,忽视内陆城市潜在的发展机会。
  2、工资期望值过高。高校的教育由原来的国家买单转向自掏学费方式,很多大学生总期待自己在毕业后能够获得较高的的工资报酬,在就业时往往高估自己自身的价值,对企业给予的报酬期待过高,没有对工作岗位进行细致评估,不考虑就业后的人生发展,缺乏长远考虑,计较于刚毕业时企业提供的薪酬,从而错失好的就业机会。
  3、外部环境影响就业取向。很多大学生在步入高年级后原本有很好的计划,但来自家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真正就业时存在犹豫,最后放弃原有安排而趋于家庭的选择。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就业时应该选择大企业、国有企业才能有所保障,最好能有一个“铁饭碗”,所以在毕业时,往往见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每年都有许多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的录取比率为63.6:1,而有些所谓的好岗位的录取比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有些甚至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争取一个岗位,因为准备公务员考试而失去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机会。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出路的对策
  千万个大学生背后有千万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对于他们子女或亲人的就业都是全身心的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如何更好的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共同努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系统工程。
  (一)政府和社会提供政策帮扶和舆论导向
  为了更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更好的引导高校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好的制定高校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并相应的提高教育投入,为高校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整个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就业理念,应更加宽容的看待大学生就业取向,不应该给岗位分出个三六九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企业也得舍弃招聘员工时的功利化思想,应该更多给予刚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一定的培训和指导。
  (二)高校在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意识改变
  作为高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实现自我改变。不能只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育管理机构,更应该是为学生成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服务机构,应该把培养学生和社会需求想结合起来,达到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
  1、教育方式的提高。高校的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而是利用科学发展观,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两者达到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从而提升大学教育质量。
  2、加强与社会的联动。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高校应该勇于走出去同时也应勇于请进来,和企业互动,让企业了解高校的教育理念,了解高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建立联系,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时就有和企业面对面的机会,加大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了解,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加快速的上岗。
  3、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因为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不同,大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后会处于迷茫中,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大对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从进入校门后就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树立长远的目标,从而能更好的成才。
  4、拓宽就业渠道。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渠道,创业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选择。高校应该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大政策引导,结合高校校园的实际,成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和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过程把控,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从而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就业。
  (三)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定位
  1、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毕业后就要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在竞争中更快的适应和成长并脱颖而出,所有的一切需要在大学期间做好自身的规划,不能仅靠理论知识去适应社会,更是应该有一个细致的职业规划,从专业知识到综合素质都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当一切都准备好了才能在毕业时迎接更高的挑战。
  2、求职时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作为快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一切的未知,外部信息的千变万化,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也应对自己有个准确定位,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大全,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
  3、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认为进入保险柜,不再认真学习,沉迷于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荒废了学业。其实,步入大学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在大学期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充分的利用大学资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参加社团活动甚至社会活动,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全面替身自我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大学生处于成熟与未成熟的阶段,对外部事物都很好奇,具有快速的接受力和速变力。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一个清晰的塑造,正确的面对外部事物发展瑰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境,培养拼搏向上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面对人生,从而达到自我超越和成熟。在就业时也就能够更加赢得企业对自身的挑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