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0:51 影响了: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实施,把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初中生物实验不再是单纯的重复、模仿,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实验的目的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客观性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140-02
  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首次较为系统全面地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将使他们对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实验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认知素养的必需的过程。
  与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学实验相比,初中生物实验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由于受教学任务、课时安排的限制,以及学校自身条件、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影响,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一般较为简单,容易操作。2)实验活动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知识虽然是已经知晓定论了的,但对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可能是未知或不太了解的。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不能以获得某些知识为最终目的,它更应注重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过程,掌握技能、方法,培养能力,形成和提高科学素养,为今后去探究未知领域打下基础,而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由于诸多原因,生物实验活动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验活动往往成为教学的点缀和吸引学生的手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指挥者的角色,学生就成了“一群有兴趣、有热情的木偶”。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力无法提高,兴趣也会减弱,最后生物实验活动就剩下活动了,学生能获得的可能只有教师要求勾的几段文字。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碍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违背教育的初衷。
  正因为如此,课程改革对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大了实验活动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新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从总体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生物实验活动的目的性
  初中生对生物实验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指向活动目的,而往往是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产生的表面现象或动手操作活动本身。这虽然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同时,由于学生缺少对实验目的、过程、结果的内在兴趣,会导致活动过程变得较为混乱。
  活动的目的,既是活动的出发点,也的活动结束应该达到的目标。每次生物实验活动对目的要求的强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引导到活动的内涵和本质中来。教材中对活动目的要求的叙述一般都言简意赅,教师的强调不能简单地一说了事。因为学生对文字虽然容易知晓,但他们对目的的内涵不会去深思,从而在活动进程中只是简单地完成要求的步骤,并没有带着目的去做,带着问题去做,也不会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此就需要教师对目的要求加以解释、分析,并有意识地强化,使学生在整个进程中始终都知道为什么要参与这个活动。
  另外,总体目的强调的同时,对一些步骤的目的也应强调。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都有限,所以他们对活动为什么如此设计、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甚了解,对步骤的体会不深,往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茫然,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或者仅凭兴趣随意发散。
  例如,“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这一实验的目的要求有两个:1)解剖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2)认识长骨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第一个目的很明确,但学生由于受观察分析能力的限制,在具体观察时常常会被一些次要因素吸引,如味道、颜色、韧带等。因此,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并在实验过程中观看书中模式图,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目的要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骨的主要结构。第二个目的要求对学生来讲较为空洞,学生刚刚对长骨建立起认识,加之他们对其功能还未认真思考,所以不容易很快将两者联系起来。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长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身体、承担重量,从而提出更为明确的目的要求:为什么长骨的结构适合于它的功能?
  2 重视实验活动的计划性
  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计划,简单地讲,就是有一定的方法步骤。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一般可分为4个类型:常规练习(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观察了解(如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等)、调查分析(如对环境的调查、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等)、探究性(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等)。前两类实验活动,教材中一般都有较明确、较详尽的计划和步骤,在教学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进行,并加以指导。后两类,特别是探究性活动,教材一般只给提示,计划需要学生制定,并根据计划,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加以完成。此类活动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全面的考验和培养。另外,此类活动所需时间往往远远多于教材本身的安排,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重视计划。
  首先,教师对实验活动要有计划性。此类活动一般分三步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总结。教师应提前自行进行一次实验,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各种因素多向考虑,以便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因素和知识要在活动开始时加以提示。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学生问:如果鼠妇不容易找到怎么办?对此教师应该有所准备,可建议学生用其他小生物代替,如蚯蚓、蚂蚁等。
  其次,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有计划性。由于此类生物实验活动受实验性质、实验要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技能素养、学校条件、地域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个活动要在一堂课内全部完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应提前准备,提前布置。如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完成。并提醒学生,一旦有了结果,就应把成果拿到学校,向同学展示。在正式授课时,重点就可以放在讨论分析结论上。这样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去制定、修改、实施计划,也有充裕的时间交给学生展开讨论,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增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