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模式构建:业文化构建与实施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模式构建:业文化构建与实施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1:32 影响了:

  摘 要:近些年来,英语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学中与母语文化的比较学习,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实证探讨,从跨文化的视角,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职英语综合教程《享在剑桥》援引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文化比较的缺席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起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重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比较;模式构建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不能脱离外语教学。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仍只是注重学生课堂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文化比较的学习几乎被边缘化。课堂上教师只偏重于国外即目标语文化的简单传授,而忽视了与自己国家的文化比较。即文化比较的学习缺乏启发性,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到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为此不少外语专家进一步呼吁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的教学。针对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美国早在1996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全国标准》(ACTFL,1996)中指出:外语教育应该包括5个目标(即5个C)语言(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 、比较(comparisons) 和群体(communities)。 “比较”是针对21世纪时代特征提出的心得目标概念。通过比较目的语和母语以及目的语文化和本族文化,才能增强学习者对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于此同时,有学者(张革承,2007)也指出语言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通过文化比较、通过反思形成的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的认同感。正如刘润清(2000:4)提出的既要让学生懂写西方文化,也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可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不仅仅是高职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1、研究主要从母语文化的缺失或文化的不平衡性角度来提出外语教学的导向。即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目的语,主要是英语文化的介绍。(肖龙福,2010)曾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和文化比较的缺失。李涤非提出大学英语课堂大多都建立在脱离母语及和母语文化的比较学习,只是对“目标语文化的简单模仿,脱离了中国社会现实,只重学习,不重实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失语’的产生。(李涤非,2006: 82) 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存在严重的文化缺失,过分偏重目标语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但研究结果尚缺少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并未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2、研究集中于从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指出目前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杨学云 2010:128)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制约并不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而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不了解。杨具荣等(2006:4)则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的输入,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这些研究多是纯理论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英美文化研究多,对两种文化或多元文化的比较少。最为重要的是研究成果并未对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的文化实践教学给出有效的建议。
  3、研究还从汉语文化的本质特征角度提出应注重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相互比较学习。(孔德亮:2012:24)认为英语文化、汉语文化学习和汉英文化比较同时进行能够揭示英语文化的深层内涵,进一步理解汉语文化的本质特征。美国教育专家Patrick(2004)对语言中的文化教学实践理论作了较全面而深层次的研究,他倡导语言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文化学习与教学。张蓓则指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比较的缺失主要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材内容都以灌输英美文化为主要内容,只满足了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社会的需求,却未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张蓓、马兰,2004)但以上研究都未深入地从实践方面加以探讨。只有郭颍(2010:9)从教学实践论证了只有进行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比较教学,以本族语者的视角构建文化框架,学生才能对目的语文化知识掌握得更透彻。使学生感悟不同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文主义思想,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文化比较教学应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导向,这不仅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本质。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比较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语界虽然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关如何构建文化比较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如何构建高职英语教学的文化比较模式更是鲜见。因此,本文试图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如何借鉴国内外研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来构建文化比较学习的模式。
  三、 文化比较模式的缺席
  一直以来,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存在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所以课堂上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这种过分偏重英语的词汇、句法、语法的理论教学使多数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散失了兴趣,导致课堂上师生互动越来越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下的现象。有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意注意,适当增加了一些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都建立在脱离母语及和母语文化的比较学习,只是对英美文化文化的简单介绍,脱离了中国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引导学生与中国文化的比较。因此,针对这些实际,笔者试图以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化比较模式的对策。
  四、 对策分析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高职英语课堂中文化比较内容的缺席这一问题,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1、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注重对目标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相互比较,相互融合。让承载文化的语言教学与具体的语境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从文化导入的角度教语言,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应把课本内容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及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双重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如(魏潮夕,2007:306)指出的让学生尊重并理解学习新语言时形成的文化各异和多元文化现象,从而达到当他们进行语言应用时,不受特定文化规约的限制,能创造性地处理交际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比如,笔者在讲到 The Brick一单元一时,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词义介绍,而是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较常用的与砖相关的成语入手,如出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学生马上联想到了“敲门砖”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抛砖引玉”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现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接着让学生讨论以上两个成语的英文表达,由于已对两成语的文化内涵作了梳理,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最后一致得出“敲门砖”可译为a brick picked up to knock on the door and thrown away when it has served its purpose; a stepping-stone to success 抛砖引玉可理解为use a plain thing to attract a more valuable things.最后再向学生介绍英文中与brick相关的常用谚语 like a cat in hot brick;It hits me like a brick 为了便于学生比较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笔者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找出此谚语中出现的“猫”和“砖”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各自文化中的相关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才能对所比较的两种文化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